慧镜佛教

梦老法师

在中国近现代佛教史上,梦参长老(1908-2017)是一位以“老实修行、广弘正法”著称的高僧大德,他一生跨越清末、民国、新中国及台湾地区,历经风雨而道心坚定,融合禅、净、密、教诸宗精髓,以深入浅出的讲经风格和慈悲济世的弘愿,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佛教徒,以下从生平弘法、思想特色、著作贡献等方面,简要介绍梦参长老的一生。

梦老法师

生平弘法:从求法少年到弘法耆宿

梦参长老俗名张温良,生于内蒙古多伦县一个蒙古族家庭,7岁随母出家,在内蒙古察哈尔寺童功班学习,后因战乱辗转各地,先后于北京观宗寺、宁波观宗寺研习天台教观,师从倓虚法师、宝静法师等高僧,青年时期,他考入南京金陵佛学院,跟随太虚法师学习佛法,后又赴西藏拉萨哲蚌寺学习格鲁派密宗,成为汉地少有的贯通显密的高僧。

抗日战争期间,梦参长老参与弘法护教,曾在五台山、北京等地讲经说法,后因时局动荡辗转香港、台湾地区,在台湾期间,他于基隆、台中、台北等地弘法,系统讲解《华严经》《法华经》《阿弥陀经》等经典,并创办“慈航精舍”,培养弘法人才,1982年,梦长老回到大陆,先后在五台山塔院寺、北京戒台寺、厦门南普陀寺等道场驻锡,继续讲经弘法,晚年仍坚持通过网络平台传播正法,直至2017年在北京圆寂,世寿110岁。

以下为梦参长老生平重要节点概览:

时间 事件概要
1908年 出生于内蒙古多伦县,7岁出家于当地察哈尔寺
1920年代 先后于北京观宗寺、宁波观宗寺学习天台教观,师从倓虚法师
1930年代 考入南京金陵佛学院,师从太虚法师;后赴西藏拉萨哲蚌寺学习密宗
1940年代 于五台山、北京等地弘法,参与抗战时期的佛教护国活动
1950年代 辗转香港、台湾地区,在台系统讲解《华严经》《法华经》等经典
1982年 回到大陆,驻锡五台山塔院寺,恢复道场弘法
2000年后 于北京、厦门等地弘法,创办“梦参长老弘法团”,推动网络弘法
2017年 在北京圆寂,世寿110岁

思想特色:融合显密,注重实修

梦参长老的思想以“契理契机”为核心,强调融合禅、净、密、教诸宗,既重视经典教义的深入阐释,又注重修行实践的具体指导,他常说:“佛法不是学问,是生活;不是理论,是管用。”其思想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是“禅净双修,导归极乐”,长老虽通晓各宗,但弘法以净土法门为归趣,倡导“持名念佛”与“观想念佛”结合,认为“念佛不在念得多,而在念得专”,他常引用《阿弥陀经》中的“一心不乱”,强调修行需“制心一处”,反对好高骛远、脱离实际的空谈。

梦老法师

二是“教观并重,解行并进”,作为天台宗传人,长老重视“教观双美”,即以教理指导观心,以观心印证教理,他讲解《法华经》时,善于用“开权显实”“会三归一”等天台教义,将深奥的佛法转化为日常生活的智慧,例如以“火宅喻”告诫世人三界无常,以“穷子喻”阐明众生皆有佛性。

三是“慈悲济世,普度群萌”,长老一生悲心深切,不仅讲经说法,更注重实践利他,他在五台山弘法期间,曾修复寺庙、救济贫困;晚年设立“梦参长老文教基金会”,资助贫困学生、印赠经典,践行“人间佛教”精神,他常说:“学佛不是为自己,是为一切众生。”

著作贡献:法音流布,泽被后世

梦参长老一生讲经说法近80年,留下大量宝贵的弘法资料,其著作以讲经记录为主,语言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被誉为“现代佛教通俗化的典范”,主要著作包括:

  • 《梦参法师讲法华经》:系统阐释《法华经》“会三归一”的核心思想,是汉地学修法华宗的重要参考;
  • 《梦参法师讲阿弥陀经》:结合净土宗祖师著述,详解“信愿行”三资粮,为念佛行人提供实践指南;
  • 《占察善恶业报经讲记》:阐释“轮相占察”法门,帮助众生消除业障、坚定信心;
  • 《修行者的对话》:以问答形式解答修行中的常见困惑,如“如何处理烦恼”“如何对待逆境”等,贴近现代人的生活实际。

长老晚年致力于弘法资料的数字化整理,其讲经录音、视频通过网络平台广泛传播,使“梦参长老法音”跨越地域限制,利益全球无数佛弟子。

梦参长老以“百岁高僧”之身,践行“弘法是家务,利生为事业”的祖师风范,一生为法忘躯,不疲不厌,他的思想融合显密圆融、解行并重,著作深入浅出、普被根机,不仅为佛教界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更以“老实念佛、踏实修行”的榜样,指引无数众生走向觉悟之路,正如长老常言:“人生短暂,佛法难得,莫将时光空过,要趁早念佛,求生净土。”这句朴实的教诲,至今仍是无数修行者的座右铭。

梦老法师

相关问答FAQs

问:梦参长老所说的“老实念佛”具体指什么?如何做到?
答:“老实念佛”是梦参长老弘法的核心主张,核心在于“信深愿切、专一不杂”,需做到三点:一是“信”,深信弥陀愿力,不怀疑佛力救度;二是“愿”,切愿往生净土,不贪恋世间五欲;三是“行”,专持一句佛号,不夹杂、不间断,日常行住坐卧皆念,所谓“念兹在兹,心佛不二”,长老强调,念佛不必追求玄妙境界,只需“放下万缘,一心称名”,久而久之,自得法益。

问:梦参长老对现代人的修行有哪些具体建议?
答:针对现代人生活节奏快、烦恼多的特点,梦参长老提出“修行在当下,生活即道场”的理念,建议如下:一是“简化修行”,不必追求形式,每天固定时间念佛、诵经,哪怕十分钟,贵在坚持;二是“转化烦恼”,将工作、生活中的逆境视为修行对境,遇事不急不躁,以“随缘消旧业,不再造新殃”的心态面对;三是“培养慈悲”,从身边小事做起,对人宽容、对事尽责,将“利他”融入日常生活,所谓“口说爱语,身行善事,心存善意”。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