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佛寺位于上海市静安区安远路170号,是沪上著名的佛教寺院,也是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之一,该寺始建于清光绪八年(1882年),由浙江普陀山僧人慧根法师从缅甸请回两尊玉佛后创建,历经百余年风雨,逐渐发展成为集宗教、文化、艺术于一体的佛教圣地,不仅承载着深厚的宗教文化内涵,更以珍贵的玉佛、精美的古建和清净的修行氛围吸引着海内外信众与游客。
玉佛寺的历史渊源可追溯至晚清,据记载,慧根法师于清光绪八年(1882年)远赴印度、缅甸等地朝礼佛迹,在缅甸巧得一整块缅甸玉,后邀请当地工匠精心雕琢成三尊玉佛,分别为坐佛、卧佛和立佛,返程途中,因路途艰辛,仅能将坐佛与卧佛两尊玉佛带回中国,初抵上海时,慧根法师暂居江湾,后因信众日增,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在江湾购置土地建寺,命名为“玉佛禅寺”,1918年,寺院因原址狭小不敷使用,由当时住持可成法师迁至现址安远路,历经十余年扩建,逐渐形成今日的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玉佛楼、藏经楼等建筑格局,整体建筑风格融合了明清江南园林的雅致与佛教建筑的庄严,黄墙黛瓦,飞檐翘角,尽显古朴庄重之气。
寺院建筑布局严谨,中轴线依次为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玉佛楼,两侧配有钟楼、鼓楼、观音殿、地藏殿、客堂、斋堂等附属建筑,整体结构对称,层次分明,既遵循了传统佛教伽蓝七堂的规制,又体现出江南建筑特有的精巧细腻,天王殿作为寺院第一重殿宇,正中供奉着弥勒菩萨,笑口常开,慈和可亲;背后则为护法韦驮菩萨,手持金刚杵,威严肃穆,殿两侧分列四大天王,身披铠甲,各执法器,象征风调雨顺、护持佛法,大雄宝殿是寺院的中心建筑,殿高20余米,重檐歇山顶,殿内供奉着释迦牟尼佛、药师佛和阿弥陀佛,三尊佛像均以香樟木雕成,贴金绘彩,法相庄严,佛像两侧是十八罗汉,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展现了古代工匠高超的雕塑技艺,殿外悬挂着“大雄宝殿”匾额,为赵朴初居士所题,笔力遒劲,与殿内的佛像、壁画相映成趣,营造出庄严肃穆的宗教氛围。
玉佛楼是玉佛寺的核心所在,因供奉镇寺之宝——玉佛而得名,楼为两层歇山式建筑,上层为玉佛殿,供奉着慧根法师从缅甸请回的玉佛坐像,高1.95米,重约3吨,由整块缅甸白玉雕琢而成,玉质温润细腻,色泽晶莹剔透,佛像结跏趺坐,左手结禅定印,右手结触地印,面容慈悲宁静,衣纹流畅自然,展现了佛教造像艺术的精髓,下层为卧佛殿,供奉着玉佛卧像,长0.88米,同样以缅甸玉雕成,侧身而卧,右手支颐,神情安详,象征释迦牟尼佛涅槃时的姿态,两尊玉佛均为稀世珍宝,不仅具有极高的宗教价值,更是中国与东南亚佛教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玉佛寺还藏有大量佛教文物,如明代《龙藏》经版、清代乾隆版《大藏经》、历代高僧字画等,其中尤以《龙藏》经版最为珍贵,共7900余块,为清代官方雕印的佛教典籍,具有极高的文献与艺术价值。
作为佛教活动中心,玉佛寺不仅是信众礼佛修行的圣地,也是传播佛教文化、服务社会的重要平台,寺院每日举行早晚课诵、诵经、打坐等宗教活动,每月农历初一、十五及佛教重要节日如浴佛节、盂兰盆节等,都会举行盛大的法会,吸引众多信众参与,寺内还设有“觉群文教基金会”,开展慈善助学、扶贫济困、文化教育等活动,积极践行佛教慈悲济世的精神,玉佛寺注重佛教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定期举办禅修体验、抄经讲座、佛教艺术展览等活动,让更多人了解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寺院的素斋也颇具盛名,以清淡健康、食材新鲜著称,既体现了佛教素食文化的特色,也成为游客体验寺院生活的一大亮点。
在历史长河中,玉佛寺见证了上海的城市变迁,也守护着佛教文化的薪火相传,历经战火动荡,寺院几经兴衰,但在历代住持和信众的护持下,始终得以保存并不断发展,改革开放后,玉佛寺得到全面修缮,恢复宗教活动,重焕生机,这座古老的寺院在现代化都市中依然保持着清净与庄严,成为市民游客静心祈福、感受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也是上海城市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以下是关于玉佛寺的相关问答:
Q1:玉佛寺的玉佛为什么如此珍贵?
A1:玉佛寺的玉佛珍贵之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材质稀有,两尊玉佛均由整块缅甸白玉雕琢而成,缅甸玉(翡翠)质地坚硬、色泽纯净,开采和雕琢难度极大;二是历史悠久,玉佛由慧根法师于1882年从缅甸请回,距今已有140余年历史,是中缅佛教文化交流的重要实物见证;三是工艺精湛,玉佛雕工细腻,无论是佛像的面部表情、衣纹线条,还是整体比例,都体现了极高的艺术水准,代表了清代佛教造像艺术的巅峰水平,作为镇寺之宝,玉佛在佛教信众心中具有神圣地位,更增添了其文化与宗教价值。
Q2:参观玉佛寺时需要注意哪些礼仪和规定?
A2:参观玉佛寺时,需遵守以下礼仪与规定:一是着装得体,避免穿着过于暴露(如吊带、短裤、短裙)的服装,以示对佛教文化的尊重;二是保持安静,殿堂内禁止大声喧哗、嬉笑打闹,手机需调至静音或震动;三是规范礼佛,如需烧香拜佛,应按指定区域进行,一般遵循“三支香”礼(一敬佛、二敬法、三敬僧),不在殿堂内拍照、录像,尤其禁止对佛像进行近距离闪光摄影;五是爱护文物,不随意触摸佛像、壁画、匾额等文物古迹,不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六是遵守寺院规定,不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不进行商业活动,服从僧人或工作人员的引导,这些礼仪既是对佛教信仰的尊重,也是对文化遗产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