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山县地处湖北南端,幕阜山脉中段,自古便有“鄂南门户”之称,这片钟灵毓秀的土地不仅孕育了秀美的山水风光,也滋养了深厚的佛教文化,在通山佛教界,妙量法师以其深厚的佛学修养、慈悲的济世情怀和务实的弘法精神,成为当地信众敬仰的宗教人士,他不仅将佛法的智慧融入日常修行,更积极践行“人间佛教”理念,在弘法利生、慈善公益、文化传承等方面做出了诸多贡献,为通山地区的和谐与文明注入了积极力量。
妙量法师的修行之路,始于对生命真谛的探寻,他年少时便对佛法心生向往,深感人生苦短,唯有觉悟方能解脱,成年后,他毅然剃度出家,潜心研习佛典,先后于多地名山古刹参学,依止多位高僧大德修习禅、净、密等法门,在多年的修行中,他始终坚持“解行并重”,不仅深入经藏,对《妙法莲华经》《华严经》《阿弥陀经》等经典有着独到的理解,更注重将佛法智慧应用于日常生活,以“平常心是道”的修行理念,引导信众在当下安住身心,体悟佛法的真实义,他常说:“佛法不是书本上的文字,而是生活的指南;出家的目的不是逃避现实,而是以更清净的心利益众生。”这种朴实而深刻的见解,让许多信众感受到佛法的亲切与实用。
在弘法利生方面,妙量法师秉持“契理契机”的原则,根据现代人的根器与需求,开展形式多样的弘法活动,他定期在通山及周边地区的寺院举办讲经法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阐释深奥的佛法义理,将“因果轮回”“善恶报应”“慈悲喜舍”等核心思想融入现代生活场景,让信众明白“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的道理,除了传统讲经,他还积极运用新媒体工具,通过短视频、直播等形式分享修行感悟、解答信众疑问,打破了时空限制,让更多人有机会接触和学习佛法,他认为:“科技是弘法的工具,只要能利益众生,就应当善加利用。”这种与时俱进的弘法方式,吸引了大量年轻信众,也为佛教文化的传播开辟了新途径。
妙量法师始终牢记“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的菩萨行愿,将慈善公益作为修行的重要实践,多年来,他带领弟子及信众开展了一系列扶贫济困、捐资助学、救灾助学等活动,用实际行动践行“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菩萨精神,在通山县的一些偏远山区,他曾多次组织团队为孤寡老人送去生活物资,为贫困家庭子女提供助学金帮助他们完成学业;在自然灾害发生时,他第一时间带领信众捐款捐物,深入灾区参与救援与重建工作,他常说:“慈善不是施舍,而是众生与菩萨之间的互动,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我们也在消解自己的贪执,增长慈悲心。”这种“慈悲济世”的情怀,不仅温暖了受助者,也感染了更多人加入到公益行列中来,为更清晰地呈现妙量法师团队的慈善项目,以下列举部分主要工作:
项目类别 | 实施范围 | 社会影响 | |
---|---|---|---|
扶贫济困 | 定期走访孤寡老人、贫困户,提供米、油、棉被等生活物资 | 通山县大畈、洪港等偏远乡镇 | 累计帮助困难家庭200余户,惠及群众500余人 |
捐资助学 | 设立“妙量助学基金”,资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 | 通山县各中小学 | 累计资助学生150余人,发放助学金30余万元 |
救灾助学 | 在洪涝、冰冻等自然灾害发生后,组织捐款捐物,参与重建 | 通山县受灾区域 | 2020年疫情期间捐赠物资价值10余万元,2021年洪灾后帮助5户家庭重建房屋 |
义诊服务 | 联合医疗团队开展免费体检、诊疗活动 | 乡镇社区、农村 | 累义诊群众1000余人次,普及健康知识 |
在文化传承方面,妙量法师注重佛教文化与地方文化的融合,通山县历史悠久,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他积极推动佛教文化与这些传统文化的结合,例如在寺院举办传统书法、绘画、茶道等文化活动,让信众在体验传统文化的同时感受佛法的智慧,他还鼓励信众将“孝亲尊师”“诚实守信”等伦理道德观念融入家庭生活和社会交往,以佛教的“五戒十善”引导人们修身养性,促进家庭和睦与社会和谐,他认为:“佛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佛教文化就是传承中华文化的根脉。”这种文化自觉,为通山地区的精神文明建设增添了独特的精神力量。
妙量法师的言行举止,始终以“僧伽”的庄严形象为表率,他严持戒律,过午不食,简朴度日,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用于弘法与慈善,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他常对弟子说:“出家人要以戒为师,以法为依,只有自身清净,才能感化他人。”在他的影响下,通山地区的佛教信众逐渐形成了爱国爱教、团结互助、积极向上的良好风气,寺院也成为当地信众精神寄托的重要场所,不仅为信众提供了修行的道场,更成为传播正能量、服务社会的重要平台。
妙量法师虽已年逾花甲,但弘法利生的热情丝毫未减,他依然奔波于各个弘法点,依然牵挂着需要帮助的众生,依然以一颗慈悲之心践行着“人间佛教”的理想,他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的真谛,也为通山地区的佛教发展和社会和谐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正如信众所说:“妙量法师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修行的路,也温暖了我们生活的心。”
FAQs
问:妙量法师的弘法理念有哪些核心特点?
答:妙量法师的弘法理念以“契理契机”为核心,强调“解行并重”与“人间佛教”的实践,他注重将深奥的佛法义理与现代生活相结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阐释“因果”“慈悲”“智慧”等思想,引导信众在日常生活中修行;他积极运用新媒体等现代工具传播佛法,打破时空限制,让更多人接触和学习;他强调“慈悲济世”,将慈善公益作为修行的重要部分,通过实际行动利益众生,践行菩萨道精神。
问:妙量法师在慈善公益方面有哪些具体成就?
答:多年来,妙量法师带领团队开展了多项慈善公益项目,涵盖扶贫济困、捐资助学、救灾助学、义诊服务等领域,累计帮助困难家庭200余户,资助贫困学生150余人,发放助学金30余万元;在自然灾害发生后,多次组织捐款捐物,参与灾区重建;联合医疗团队开展免费义诊活动,服务群众1000余人次,这些工作不仅缓解了部分群众的实际困难,更弘扬了“慈悲济世”的精神,带动了更多人参与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