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镜佛教

江西戒宝法师

戒宝法师是江西省佛教界德高望重的修行者与弘法者,其一生以“持戒清净、精进修行、慈悲济世”为圭臬,在江西及周边地区的佛教传承与文化传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法师俗姓张,出生于江西省赣州市的一个普通农家,自幼受家庭熏陶,对佛法怀有天然亲近之心,年少时因目睹世间疾苦,萌生出家之志,二十岁依止当地某寺方丈剃度,法号“戒宝”,寓意“以戒为宝,以法为依”。

江西戒宝法师

出家后,戒宝法师首先于本寺研习基础戒律与经典,每日晨钟暮鼓,未曾懈怠,三年后,为求深造,他前往江西永修县云居山真如禅寺,参礼禅门尊宿虚云老和尚的弟子,在此期间,他精修禅定,深入经藏,尤其注重对《梵网经》《四分律》等戒律典籍的学习,深刻理解“戒为无上菩提本”的修行要义,他常说:“戒如大地,能生长一切善法;若无戒律,则如水中月、镜中花,一切修行皆成空谈。”在云居山的十年中,他以苦为师,以戒为师,逐渐形成了严谨持戒、注重实修的修行风格。

三十岁那年,戒宝法师受具足戒于江西南昌佑民寺,随后应信众邀请,回到赣州弘法,他首先着手修复家乡一座因年久失修而荒废的古寺——定慧寺,在修复过程中,他亲力亲为,与僧众四众弟子一起挑砖搬瓦,节衣缩食,历时三年,终于使定慧寺重焕生机,寺院恢复后,他倡导“农禅并重”的修行模式,僧众每日既诵经坐禅,亦下田耕作,以自食其力、减少对信众的依赖为原则,这一做法不仅传承了百丈禅师“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优良传统,也使定慧寺成为当地佛教修行与慈善公益的重要基地。

戒宝法师的弘法理念以“契理契机”为核心,既注重对佛教教义的准确阐释,也结合现代信众的根机与需求,他擅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开示深奥的佛法,例如在讲解“因果报应”时,常以日常生活中的事例为喻,让听众易于理解并生起信心,他尤其重视净土法门的弘扬,认为末法时期,众生根机陋劣,持名念佛是往生净土的捷径,他每周定于定慧寺念佛堂带领信众共修,每年冬季举办佛七法会,吸引数千人参与,使无数人对净土生起信心,趋向解脱。

除了弘法修行,戒宝法师还积极投身社会慈善事业,他常说:“佛法不离世间法,慈悲利生是修行的重要内容。”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起,他发起成立“定慧寺慈善功德会”,募集资金用于资助贫困学生、帮扶孤寡老人、支援灾区建设等,据统计,仅赣州地区,已有超过五千名贫困学生得到该会的资助完成学业,数百所乡村小学收到捐赠的教学物资,在2008年汶川地震、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戒宝法师第一时间组织信众捐款捐物,并亲自带队前往灾区慰问,用实际行动践行“人间佛教”的理念。

戒宝法师的著作虽不多,但每一部都凝聚了他对佛法的深刻体悟,其代表作《戒宝法师开示录》收录了他二十余年的讲经精华,内容涵盖戒律、禅定、净土、因果等多个主题,语言朴实无华,义理透彻精辟,深受广大信众喜爱,他还整理编辑了《定慧寺禅修手册》《净土念佛指南》等普及读物,为初学佛子提供了清晰的修行指引。

江西戒宝法师

在江西佛教界,戒宝法师以“持戒精严、慈悲谦和”著称,他一生淡泊名利,不追求世间的恭敬供养,将全部身心投入于弘法利生的事业中,即使年事已高,他仍坚持每日早课、过斋、讲经,从不间断,他曾说:“只要还有一口气在,就要为佛法、为众生尽一份力。”这种“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的精神,感染了无数四众弟子。

戒宝法师的修行与弘法事业,不仅传承了江西佛教“农禅并重、注重戒律”的优良传统,也适应了现代社会的需求,使古老的佛法在新时代焕发出生机,他培养的弟子遍布赣南各地,许多已成为寺院住持、佛学院教师,在当地佛教传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他所住持的定慧寺,也已成为江西南部重要的佛教圣地与修行中心,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信众前来参学朝拜。

戒宝法师的一生,是“以戒为师、以法为依、以众生为念”的真实写照,他用生命诠释了佛教“悲智双运”的精神,为后世树立了修行者的榜样,他的教诲与事迹,将永远激励着佛子们在菩提道上精进修学,利益众生。

以下是戒宝法师重要年表概览:

年份 年龄 主要事件
1950年 出生 出生于江西赣州农家,俗姓张
1970年 20岁 依止当地寺院长老剃度,法号“戒宝”
1973年 23岁 前往云居山真如禅寺参学,精研戒律与禅法
1983年 33岁 于南昌佑民寺受具足戒,回到赣州弘法
1986年 36岁 主持修复赣州定慧寺,倡导“农禅并重”
1995年 45岁 发起成立“定慧寺慈善功德会”,开展慈善事业
2005年 55岁 《戒宝法师开示录》出版发行
2015年 65岁 举办首届“赣州净土文化节”,推动佛教文化交流
2020年 70岁 组织信众支援新冠疫情防控,捐赠物资超百万元

相关问答FAQs:

江西戒宝法师

问:戒宝法师的核心修行理念是什么?
答:戒宝法师的核心修行理念可概括为“以戒为根本,以净土为归趣,以慈悲利行为实践”,他强调“戒为无上菩提本”,认为持戒是修行的基础,只有严持戒律,才能稳固道心,增长善根;在法门选择上,他推崇净土法门,倡导信愿念佛,认为末法时期持名念佛是普被三根、稳取往生的捷径;在实践层面,他主张“佛法生活化,生活佛法化”,将慈悲精神融入日常,通过慈善公益、农禅并重等方式践行菩萨道,实现自利利他的目标。

问:普通人如何向戒宝法师学习?
答:普通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向戒宝法师学习:一是学习他“持戒精严”的精神,在日常生活中遵守基本的道德规范(如五戒十善),培养自律意识;二是学习他“慈悲济世”的情怀,从身边小事做起,关爱他人、服务社会,例如参与志愿服务、帮助弱势群体;三是学习他“精进不辍”的态度,无论是工作、学习还是修行,都保持持之以恒的努力,不轻视微小善行,不畏难于长期坚持;四是学习他“契理契机”的智慧,在弘法或与人沟通时,既尊重真理,又灵活适应他人根机,以善巧方便引导向善。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