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镜佛教

身体 慧律法师

身体,在佛法中被称为“色身”,是五蕴(色、受、想、行、识)之一,也是众生轮回所依的载体,慧律法师曾开示:“身体如同一座房子,我们暂居于此,却常常误以为房子就是自己,从而执着它、爱护它,甚至为它造作无量恶业。”要真正理解生命的本质,需先从对身体智慧的观照入手。

身体 慧律法师

身体的本质:无常、无我、苦

慧律法师强调,身体是“业感所生的暂时组合”,并无恒常不变的自性,从佛教唯识的角度看,身体由地、水、火、风四大和合而成:骨节为地性,津液为水性,体温为火性,呼吸为风性,四大若失调,身体便会生病;四大离散,生命便终结,这正体现了“无常”的法则——无论我们如何保养,身体终究会走向衰老、疾病乃至死亡。

法师常以“梦幻泡影”比喻身体:“早晨醒来,觉得身体是‘我’;吃饭时,觉得身体是‘我’;生病时,又觉得身体是‘我的’,身体只是四大暂时聚合的假相,如同水中的泡沫,看似实在,一触即破。”若执着身体为“我”,便会生出“我执”,进而引发贪嗔痴等烦恼,造作轮回之因。

对待身体的态度:中道而非放纵或虐待

既然身体是假相,是否就可以随意糟蹋?慧律法师明确指出:“佛法讲‘不执着’,不是‘不作为’,而是‘不执着于结果’。”对待身体,需行中道:既不贪图享乐、放纵欲望,也不刻意折磨、苦行自虐。

以下是法师对“善用身体”的开示要点,可概括为下表:

身体 慧律法师

原则 具体实践 目的
知足惜福 饮食清淡适量,不贪美味;穿着朴素舒适,不追求奢华;作息规律,不熬夜耗神。 减少欲望,让身体保持平稳状态,便于修行。
借假修真 将身体视为修行的工具:通过打坐观照呼吸,体悟空性;通过诵经持咒,培养定力;通过服务他人,积累福报。 不执着“身相”,通过身体的“用”契入“真”。
观照无常 每日观照身体的变化:如皮肤松弛、体力衰退,生老病死的无常相现前时,生起出离心。 破除对“常、乐、我、净”的颠倒执着。

法师举例:“有人为了减肥过度节食,损害健康;有人为了长寿盲目进补,反而增加身体负担,这都是因为‘执着于身体的好坏’,而非‘善用身体’,真正的修行,是让身体成为觉悟的舟筏,而非被它牵着鼻子走。”

身体与智慧:从“身见”到“无我慧”

慧律法师常说:“修行要从‘观身’开始,慢慢破除‘身见’。”所谓“身见”,即认为身体是“我”或“我所”的错误认知,通过持续观照身体的无常、苦、无我,便能逐渐生起“无我慧”——了知五蕴皆空,唯有真心(佛性)不生不灭。

当我们感到疼痛时,一般人会执着“我痛”,而修行者应观照:“疼痛是感受(受蕴),是因缘和合的现象,其中没有一个‘能痛’的‘我’。”通过这样的观照,疼痛的执着会减轻,心也会变得清净,法师强调:“身体是修道的‘所缘境’,也是修道的‘增上缘’,只有真正看透身体的虚幻,才能放下对世间的贪恋,进而契入解脱的境界。”

相关问答FAQs

Q1:慧律法师说“身体是假相”,那我们是否还需要注重健康、保养身体?
A:注重健康并非执着身体,而是“借假修真”的智慧,身体是修行的工具,若因不注意健康而频繁生病,会分散修行精力,合理饮食、规律作息、适度运动,是为了让身体保持平稳状态,更好地承担修行的责任(如诵经、禅修、服务众生),但需注意,保养身体时不可生“长养贪心”,即害怕衰老、追求“永葆青春”,而是明白“健康是缘,无常是本”,随缘保养,不执着结果。

身体 慧律法师

Q2:修行中如何处理对身体疼痛的执着?比如打坐时腿痛难忍,是否该坚持?
A:打坐时的疼痛,是观照“受蕴”的好机会,慧律法师开示:“遇到疼痛,不要立刻逃避,也不要强忍到受伤,可以先保持觉知,观察疼痛的生起、变化、消失——它来时,知道‘疼痛来了’;它变化时,知道‘疼痛在变’;它消失时,知道‘疼痛走了’。”通过这样的观照,会逐渐发现“疼痛”只是心念与身体的互动,并无一个实在的“我”在受苦,若疼痛实在难以忍受,可适当调整姿势,修行是“调心”,非“硬拼”,关键在于是否保持觉照,而非执着于“坐多久”。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