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镜佛教

地藏菩萨原名

地藏菩萨是佛教中象征大愿的菩萨,以“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的宏深誓愿闻名于世,关于其原名,佛教经典中记载,地藏菩萨在因地修行时曾有无量劫的修行经历,不同劫中有着不同的身份与名号,金藏”是较为明确的原名之一,但需结合其因地修行历程来理解这一名号的深层含义。

地藏菩萨原名

在《地藏菩萨本愿经》中,佛陀详细讲述了地藏菩萨多生多劫的修行故事,经中提及,于“阿僧祇九百十万亿那由他劫”前,有一尊佛号为“普光功德山王如来”,彼佛灭度后,像法时期有一位婆罗门女,其名“金藏”,金藏女宿世善根深厚,深信佛法,常以香花、饮食供养普光功德山王如来,并听闻佛说法,心生欢喜,发下宏大誓愿:“愿我未来世,尽一切劫,为罪苦众生作依怙,令离恶趣,得善道。”因这一清净愿力,金藏女于无量劫中修行,逐渐圆满菩萨行,最终成就“地藏”菩萨果位,成为与观音、文殊、普贤菩萨齐名的四大菩萨之一,专门救度地狱、饿鬼、畜生等恶道众生。

除“金藏”外,经典中还记载了地藏菩萨在其他劫中的前身名号,这些名号虽不同,却都与其“安忍不动如大地,静虑深密如秘藏”的菩萨行愿密切相关,在“不可说不可说阿僧祇劫”前,有一佛号为“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其像法时期有一位名为“光静”的婆罗门女,供养佛陀并发菩提心,未来成佛时亦号“地藏”;在“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像法时期,有“光目女”为救堕入地狱的母亲,卖尽家财供养佛塔,以念佛力超度母亲,并发愿“永度恶道众生,誓愿成佛”;在“无量阿僧祇劫”前,有国王“静施”与婆罗门“寂行”共发菩提心,国王发愿“若不度尽罪苦众生,终不成佛”;另有“光超”长者子供养“燃灯古佛”,“鸠摩罗”国王供养“清净莲华目如来”,皆因地藏菩萨的愿力而与“地藏”名号相连,这些前身名号,实则是菩萨在不同时空示现的身份,其核心始终围绕“救度众生”的悲愿。

为更清晰理解地藏菩萨因地修行时的名号与愿力关系,可参考下表:

地藏菩萨原名

前身身份 所属劫数 供养佛陀 主要事迹
金藏(婆罗门女) 阿僧祇九百十万亿那由他劫前 普光功德山王如来 供养佛陀,发菩提心救度众生 未来成佛号地藏,度脱众生
光静(婆罗门女) 不可说不可说阿僧祇劫前 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 供养佛陀,种善根 发菩提心,未来成佛号地藏
光目(婆罗门女) 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像法时期 觉华定自在王如来 卖宅宅供佛,念佛救母出地狱 度脱忧苦众生,令离恶趣
静施(国王) 无量阿僧祇劫前 一切智成就如来 与婆罗门寂行共发菩提心 国王发愿度众生,未来成佛号地藏
光超(长者子) 不可说不可说阿僧祇劫前 燃灯古佛 供养燃灯佛,发菩提心 未来成佛号地藏
鸠摩罗(国王) 九百十万亿那由他劫前 清净莲华目如来 供养佛陀,发菩提心 未来成佛号地藏

从经典记载来看,“金藏”作为地藏菩萨在“普光功德山王如来”时期的原名,其名号中“金”象征其心性如金般纯净无染,“藏”则暗喻其愿力如宝藏般深广无尽,能够含摄一切众生、出生一切善法,这与“地藏”梵语“Kṣitigarbha”的意译——“安忍不动如大地,静虑深密如秘藏”一脉相承,都是对其菩萨行愿的诠释,地藏菩萨虽因地时有多个名号,但皆以“救度众生”为根本,最终以“地藏”之名彰显其“如大地承载众生,如秘藏含摄智慧”的悲智愿力,成为六道众生的大依怙。

相关问答FAQs

Q1:地藏菩萨为什么有多个前身名字?
A1:地藏菩萨在因地修行时经历了无量劫的时间,为救度不同时空的众生,示现了多种身份(如婆罗门女、国王、长者子等),每个身份对应不同的劫数和因缘,因此经典中记载了多个前身名号,这些名号虽不同,但核心都是菩萨“度尽众生”的愿力体现,是其菩萨行在不同阶段的示现,而非真正的“多个名字”,正如《地藏菩萨本愿经》所言,菩萨“于久远劫中,利益众生,犹未满足”,故多劫修行、多身示现,以契合不同众生的根机。

Q2:“金藏”与“地藏”名号之间有什么关联?
A2:“金藏”是地藏菩萨在“普光功德山王如来”时期的原名,金”象征菩萨因地修行时心性的清净与坚定,如真金经火而不毁;“藏”则代表其愿力深广,如宝藏般能含摄一切善法、利益无量众生,而“地藏”是菩萨成就果位后的名号,梵语“Kṣitigarbha”,意为“安忍不动如大地,静虑深密如秘藏”,二者在内涵上一脉相承:“金藏”的“藏”与“地藏”的“藏”均指向菩萨深广的愿力与智慧,“金”的清净特质也对应“地藏”如大地般不动的安忍行持,可以说,“金藏”是菩萨因地愿力的起点,“地藏”是果地悲愿的圆满,二者共同构成了地藏菩萨“悲智双运、度生无尽”的修行境界。

地藏菩萨原名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