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道法师,当代中国佛教界德高望重的禅宗大德,以其深厚的佛学修养、契理契机的弘法风格以及慈悲济世的精神,在教内外广受尊崇,法师早年参学于诸多高僧座下,精通显密经典,尤擅禅法修持,毕生致力于传播正法、培育僧才、利益众生,为佛教的传承与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宏道法师俗姓李,名明远,1923年出生于江苏扬州一个书香世家,自幼受家庭熏陶,饱读诗书,尤对儒家经典兴趣浓厚,少年时期,因体弱多病,常闻佛法“因果业报”“生死轮回”之说,心生好奇,遂开始接触佛经,18岁时,于镇江金山寺依止静安老和尚剃度出家,法名宏道,字慧光,静安老和尚为临济宗第四十二代传人,以禅风严峻、持戒精严著称,对宏道法师的修行影响深远,出家后,法师先在金山寺学习戒律,研习《梵网经》《四分律》等经典,每日坚持早晚课诵、过斋不语,践行“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农禅并重传统。
青年时期,宏道法师深感佛学浩瀚,遂于1945年负笈远游,先后参学于苏州灵岩山寺、杭州灵隐寺、扬州高旻寺等名刹,在灵隐寺,依止近代高僧太虚大师弟子会泉法师,学习唯识法相;在高旻寺,参禅打七,亲炙来果老和尚“参究话头”的禅法,历经三年苦修,心念逐渐澄明,对“明心见性”的禅旨有了深刻体悟,1948年,法师考入上海佛学院,师从应慈、圆瑛等高僧,系统学习《华严经》《法华经》《楞严经》等大乘经典,并以优异成绩毕业,毕业后,受聘于镇江竹林寺佛学院,讲授《戒律学》及《禅宗史》,其深入浅出的授课风格深受学僧喜爱。
1950年代,宏道法师隐居于江苏茅山深处,闭关参究,每日阅藏诵经,坐禅不辍,在此期间,他精读了《大藏经》主要典籍,尤对《六祖坛经》《五灯会元》等禅宗典籍反复研读,写下数百万字的读书笔记,为后来的弘法事业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1966年,因特殊历史原因,法师被迫离开寺院,在农村劳动十余年,期间始终持戒不辍,暗中为信众开示佛法,以“随缘消旧业,不再造新殃”的智慧安身处境,展现了高僧的定力与悲心。
1980年代,宗教政策恢复后,宏道法师受邀参与多处寺院的修复工作,1983年,出任江苏镇江定慧寺住持,带领僧众修复殿堂、重振道风,并创办定慧寺佛学培训班,培育青年僧才,他主张“解行并重”,既重视教理研究,也强调实修体验,提出“以戒为根本,以禅为心要,以净为归宿”的修行理念,1988年,法师应请赴香港弘法,在西方寺、东莲觉苑等地讲经,其开示“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的禅法,契合现代人的根机,引起广泛反响,此后,法师多次赴新加坡、马来西亚、美国等国家弘法,推动中外佛教文化交流,被誉为“和平使者”。
宏道法师的弘法事业,不仅体现在讲经说法上,更注重实践慈悲济世的精神,1990年代,他发起“慈航助学”活动,资助贫困地区儿童上学;2003年,非典疫情爆发,法师带头捐款捐物,组织僧众为疫区祈福;2008年汶川地震,法师第一时间募集善款,并派遣弟子赴灾区参与救援,他认为“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佛教徒应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以出世心做入世事。
在著述方面,宏道法师著有《禅与人生》《心经讲记》《六祖坛经的现代诠释》《戒律与生活》等十余部著作,其文字朴实无华,深入浅出,将深奥的佛理与现代生活相结合,为信众提供了修行的指南,禅与人生》一书,自出版以来再版十余次,被译成多种文字,成为畅销佛教读物,法师还主编《定慧佛学学报》,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对禅宗思想、戒律学等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贡献。
宏道法师的修行风格,强调“平常心是道”,主张在生活中体悟禅意,他常说:“修行不是逃避生活,而是在日常的行住坐卧中保持觉照。”他提倡“农禅并重”,要求僧众既诵经坐禅,也要参与劳动,通过劳作磨炼心性,在接引学人时,法师善于因材施教,对根机成熟者,常以棒喝机锋勘验;对初机学人,则以慈悲开导,耐心解答疑惑,其接引学人的方式,既传承了禅宗的宗风,又契应了现代人的心理需求,吸引了众多信众追随。
宏道法师历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江苏省佛教协会会长、镇江定慧寺方丈等职,为佛教事业的恢复与发展呕心沥血,他一生简朴,不慕名利,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弘法利生事业中,2015年,宏道法师于镇江定慧寺安详示寂,世寿九十三,僧腊七十五,圆寂后,弟子遵其遗嘱,将遗体火荼毗,得舍利子百余颗,色彩斑斓,举世罕见,彰显其一生修行之功德。
宏道法师的一生,是修行弘法、慈悲济生的一生,他以深厚的佛学修养、契理契机的弘法智慧、朴实无华的修行风格,为当代佛教树立了榜样,其思想与精神,将继续指引着后学在菩提道上精进前行,利益无量众生。
宏道法师修行与弘法重要节点表
时间阶段 | 主要经历与贡献 |
---|---|
1923-1941年 | 出生于江苏扬州书香世家,18岁于镇江金山寺剃度出家,依止静安老和尚修学戒律。 |
1941-1950年 | 参学于苏州灵岩山寺、杭州灵隐寺、扬州高旻寺,系统学习佛学,研习禅法。 |
1950-1980年 | 隐居于江苏茅山闭关参究,精读《大藏经》,期间虽处逆境仍持戒不辍。 |
1980-1990年 | 参与寺院修复,出任镇江定慧寺住持,创办佛学培训班,提出“解行并重”修行理念。 |
1990-2015年 | 赴香港、东南亚、美国弘法,推动佛教文化交流,发起慈善活动,著书立说,广利众生。 |
相关问答FAQs
问:宏道法师的禅法思想核心是什么?对现代人修行有何启示?
答:宏道法师的禅法思想核心为“平常心是道”,强调在日常生活中体悟禅意,主张“修行即生活,生活即修行”,他认为,现代人不必刻意追求形式上的苦行,而应在日常的行住坐卧、待人接物中保持觉照,将佛法智慧融入生活,工作时专注敬业,待人时慈悲包容,遇逆境时随缘消业,如此即是修行,这种契理契机的禅法,打破了人们对“修行”的刻板印象,为现代人提供了在繁忙生活中修行的实用路径,帮助人们减少焦虑、获得内心的平静与智慧。
问:宏道法师在佛教教育方面有哪些贡献?
答:宏道法师高度重视佛教教育,毕生致力于培育僧才,他先后创办或参与管理镇江定慧寺佛学培训班、上海佛学院等机构,亲自讲授《戒律学》《禅宗史》等课程,强调“解行并重”,要求学僧既精通教理,又注重实修,他主张“以戒为根本”,认为持戒是修行的基石,同时鼓励学僧“农禅并重”,通过劳动磨炼心性,他还主编《定慧佛学学报》,推动佛学研究,为佛教界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为佛教的传承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