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镜佛教

菩萨手印名称图片

菩萨手印是佛教艺术与修行中的重要符号,通过特定的手指姿势与手势组合,象征菩萨的慈悲愿力、智慧境界与修行法门,不同手印对应不同的菩萨本尊与修行目标,既是造像艺术的核心元素,也是修行者观想与连接本尊的媒介,以下从手印的分类、名称、含义及形态描述展开介绍,帮助系统了解菩萨手印的丰富内涵。

菩萨手印名称图片

智慧手印:象征般若空性

智慧手印以“法界定印”为核心,代表通达诸法实相的智慧,是显宗与密宗修行中常见的禅定手印。

  • 法界定印:双手掌心向上,右手叠加于左手上,拇指指尖轻触,置于脐下腿上,结跏趺坐(双盘)或半跏趺坐,此印象征禅定中“定慧等持”,左手表“定”(如如不动),右手表“慧”(观照分明),拇指相触寓意“智慧与方便合一”,常见于释迦牟尼佛、弥勒佛造像,代表佛陀的觉悟境界。
  • 智拳印:左手食指蜷曲,拇指压住食指指节,象征“降伏无明”;右手握拳,左手食指从右拳中伸出,代表“破除愚痴”,此印文殊菩萨常用,象征以智慧降伏烦恼,通达般若。

愿力手印:体现慈悲救度

愿力手印以“与愿印”“施无畏印”为代表,突出菩萨“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慈悲愿力。

  • 与愿印:右手自然下垂,掌心向外,五指微舒,指尖略低于肩,似“施予”状,掌心纹路清晰,手腕放松,象征满足众生一切善愿,阿弥陀佛、观音菩萨常用此印,代表“接引众生往生净土”与“随念救度”的愿力。
  • 施无畏印:右手掌心向前,五指向上伸直,手臂自然弯曲,掌心如“盾牌”般外展,象征消除众生恐惧(无畏),药师佛、千手观音菩萨常结此印,对应“除病苦、消灾厄”的愿力,尤其在东方琉璃世界药师佛造像中最为常见。

禅定手印:专注修行境界

禅定手印以“禅定印”为主,通过特定手势引导身心进入静定状态,是修行中的基础手印。

菩萨手印名称图片

  • 禅定印:双手掌心向上,右手在上、左手在下,拇指相触,轻放于腿上,手臂自然下垂,肩膀放松,与法界定印类似,但更强调“静心凝神”,常见于修行者观想时的造像,如阿閦佛(不动佛)象征“不动禅定”,能降伏内心躁动。

降魔手印:伏烦恼护众生

降魔手印以“降魔印”“金刚印”为代表,象征以力量降伏内外魔障,护持正法。

  • 降魔印:左手握拳,置于左膝,象征“伏烦恼”;右手自然下垂,掌心向内,食指、中指伸直,拇指压无名指、小指,代表“破除邪见”,此印释迦牟尼佛在成道前降伏魔军时常用,象征以正念降伏贪嗔痴等“心魔”。
  • 金刚印:双手交叉,掌心向内,拇指相扣,指尖朝上,如“金刚杵”交叉状,金刚手菩萨(藏传佛教“护法三尊”之一)常用此印,象征“金刚不坏”的愿力,能降伏外道邪魔,护持修行者安全。

清净手印:象征无染菩提

清净手印以“莲花印”为代表,以莲花为象征,代表菩萨“清净无染、出淤泥而不染”的圣德。

  • 莲花印:双手捧莲,掌心向上,莲瓣自然舒展,拇指与小指轻触莲茎,象征“菩提心清净”,观音菩萨、度母菩萨常用此印,对应“慈悲救度”与“清净无我”的修行境界,尤其在汉传佛教造像中,莲花印常与手持莲花的形象结合。

菩萨手印分类归纳表

手印名称 代表菩萨 核心含义 形态特点
法界定印 释迦牟尼佛 定慧等持,觉悟境界 双手叠放,拇指相触,掌心向上
与愿印 阿弥陀佛 满足众生善愿 右手下垂,掌心向外,五指微舒
施无畏印 药师佛 消除众生恐惧 右手掌心向前,五指向上伸直
智拳印 文殊菩萨 以智慧降伏烦恼 左手握拳,右手食指伸出
降魔印 释迦牟尼佛 降伏内外魔障 左手握膝,右手食指中指伸直
莲花印 观音菩萨 清净无染,慈悲救度 双手捧莲,掌心向上

相关问答FAQs

Q1:菩萨手印在修行中如何使用?
A:修行者通过“手印+观想”结合的方式使用手印:先按特定姿势结手印(如禅定印),同时观想本尊形象与手印的象征意义(如观想掌心放光、遍照众生),借助手势引导身心专注,强化与菩萨愿力的连接,例如结施无畏印时,可观想掌心光明消除众生恐惧,深化慈悲心。

菩萨手印名称图片

Q2:不同菩萨的手印是否可以通用?
A:原则上需严格对应本尊,因不同手印承载不同的愿力与法门,例如文殊菩萨的智拳印专修智慧,药师佛的施无畏印侧重消灾,通用可能导致观想混乱,但在汉传佛教中,部分菩萨(如观音菩萨)因“慈悲普济”的特质,可能结合多种手印(如与愿印、莲花印),需依据经典或传承上师指导使用。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