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嘉宾、各位大德居士、各位善信朋友们:
我们怀着无比欢喜与感恩的心情,相聚在这片清净庄严的土地上,共同见证[寺名]落成的殊胜时刻,我谨代表[寺名]两序大众,向远道而来的各位领导、诸山长老、护法居士,以及所有为这座寺庙诞生付出辛劳的人们,致以最诚挚的感谢和最崇高的敬意!感谢三宝的加被,让我们得以在今日成就这桩无量功德的盛事;感恩各位护法发心,让这座道场从蓝图变为现实,成为一方众生心灵的归宿。
回望[寺名]的筹建历程,恰如一场跨越时空的修行,从最初选址时的审慎考量,到设计时的如法如律;从破土动工时的筚路蓝缕,到今日殿宇初成的庄严气象,每一步都凝聚着大众的发心与汗水,还记得三年前,当第一块基石奠基时,我们曾共同祈愿“愿此一砖一石,皆为众生离苦得善之缘;愿此一梁一柱,尽作佛法住世之依”,这座集大雄宝殿、天王殿、藏经楼、客堂、斋堂于一体的寺院群,终于在十方善信的护持下巍然屹立,它不仅是一座建筑的落成,更是无数人慈悲心、菩提心的结晶,是正法久住、众生安乐的坚固堡垒。
(以下为寺庙主要建设功德护持名单简表,部分为示例)
| 护法姓名/团体 | 捐赠项目/内容 | 发心心语(节选) |
|----------------------|----------------------|-------------------------------------------|
| 王居士 | 大雄宝殿主体建设 | “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众生同无上” |
| 李氏家族 | 供养释迦牟尼佛像 | “为家族祈福,为子孙植福,愿佛法光耀家门” |
| XX建筑公司 | 免费提供施工技术支持 | “参与建寺,是我一生最荣幸的事,愿随力护持”|
| 某小学师生 | 捐赠善款用于钟楼建设 | “从小种善因,长大后成为传递温暖的人” |
| 海外侨胞联谊会 | 赞助藏经楼经书 | “漂洋不忘根,护教兴寺,愿中华文化远播” |
这座寺庙的落成,对[寺名]、对周边社区、对广大信众而言,都有着深远的意义,它首先是一座“三宝道场”——大雄宝殿内供奉的释迦牟尼佛、药师佛、阿弥陀佛,代表佛法僧三宝的圆满,是众生礼拜、供养、培植福报的清净福田,它是一座“修行增上之所”:藏经楼将收藏《大藏经》及各类佛教典籍,为法师、居士提供闻思修行的环境;禅堂、讲堂的设立,将定期举办打禅七、讲经法会、佛学讲座,帮助大众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内心的宁静,在正法的熏修中增长智慧,它是一座“文化传承之基”:寺院不仅是宗教活动场所,更是传统文化的载体,我们将通过书法、茶道、传统礼仪等文化体验活动,让更多人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理解佛教慈悲、智慧、和平的核心价值,更重要的是,它是一座“慈悲济世之桥”:我们将依托寺院成立“慈航功德会”,开展扶贫济困、助学助老、临终关怀等公益慈善活动,将佛法“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精神转化为服务社会的实际行动,让这份温暖传递到每一个需要的角落。
作为[寺名]的住持,我深知“建寺容易守寺难”,殿宇的庄严只是外相,佛法的兴盛、众生的解脱,才是我们永恒的追求,我想对各位信众提几点希望:
第一,以戒为师,守护道场,寺院是三宝住持之地,是清净庄严的梵刹,希望大家共同爱护殿堂设施,遵守寺院规矩,保持肃穆安静,让道场真正成为“烦恼轻、智慧长”的修行之地。
第二,以法为依,深信因果,佛法的核心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希望大家不仅来寺院烧香拜佛,更能将佛法融入生活——在工作中敬业尽责,是修行;在生活中待人友善,是修行;在面对顺逆境界时保持平常心,更是修行。
第三,以善为行,利益众生。“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学佛不是消极避世,而是要以积极利他的精神服务社会,无论是捐助一分善款,还是参与一次志愿服务,哪怕是一句温暖的话语、一个善意的举动,都是在践行菩萨道,都是在为自己积累成佛的资粮。
第四,以心为本,莫向外求,寺庙是外缘,真正的“道场”在我们的内心,所谓“心净则国土净”,若能时时观照自心,断恶修善,念念与相应,则处处是道场,日日是好日,希望各位不要将寺院视为“求佛办事的交易所”,而要将其当作“净化心灵的加油站”,在闻思修中找到内心的力量,最终实现“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的人生目标。
展望未来,[寺名]将以“弘扬正法、服务社会、净化人心”为宗旨,努力建设成为“环境优美、管理规范、学风浓厚、慈善务实”的现代道场,我们将邀请高僧大德前来讲经说法,让正法甘霖滋润众生心田;我们将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让佛教智慧与现代文明和谐共生;我们将积极参与社会公益,让慈悲之光温暖每一个角落,我们坚信,在三宝的慈光摄受下,在十方善信的护持下,[寺名]必将成为一方弘扬佛法、利益众生的坚固道场,为促进社会和谐、人心和善贡献应有的力量!
再次感谢各位的莅临与护持!祈愿三宝加持:国泰民安,风调雨顺;愿各位嘉宾、善信身心康泰,六时吉祥;愿以此建寺功德,回向法界众生,离苦得乐,早证菩提!
阿弥陀佛!
相关问答FAQs
问:普通人工作忙碌,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佛法?
答:日常修行重在“心行合一”,无需刻意追求形式,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一是“观照心念”,遇到顺境不贪着,逆境不抱怨,时时保持觉知;二是“落实善行”,从身边小事做起,如孝顺父母、关爱同事、节约资源、帮助他人,将“慈悲”融入生活;三是“坚持早晚课”,哪怕只有10分钟,念诵一段经文、持几句佛号,也能让心安定;四是“学习正法”,利用碎片时间阅读佛经或听法师开示,用智慧指导言行,关键是把佛法当作“生活的指南”,而非“额外的负担”,在尽责中修行,在修行中尽责,便是最好的日常修行。
问:寺庙落成后,对信众有哪些具体的开放安排?
答:[寺名]开放后将遵循“如法、慈悲、便民”的原则,具体安排如下:每日6:00-18:00开放寺院(重大节日调整),大雄宝殿早课5:30、晚课18:30,欢迎信众随缘参加;每周六14:00-16:00开设“般若讲堂”,由法师或资深居士讲解佛学经典;每月第一个周日举办“护法茶话会”,信众可交流修行心得;每年春节、浴佛节、盂兰盆节等举办大型祈福法会;寺院还将提供免费禅修体验(需提前3天报名)、抄经、素斋等服务(素斋开放时间:11:30-13:00),具体活动信息将通过寺院公众号、公告栏提前发布,欢迎大家关注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