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镜佛教

普行法师的生平与修行弘法事迹简介中,有哪些值得了解的亮点?

普行法师,俗名李建国,1965年出生于福建省泉州市一个佛教世家,自幼受家庭熏陶,耳濡目染佛法熏陶,少年时期便展现出对佛法的浓厚兴趣与深厚慧根,1985年,于泉州开元寺礼圆拙老和尚座下剃度出家,法号“普行”,取“普济众生、修行不辍”之意,同年9月,赴福建莆田广化寺中国佛学院分院学习,系统研习《阿含经》《华严经》《瑜伽师地论》等经典,奠定了坚实的佛学理论基础,1988年,在广化寺依止茗山长老受具足戒,戒行清净,精进持戒。

普行法师简介

法师的修行之路以“解行并重、定慧等持”为准则,1992年,从中国佛学院毕业后,曾先后赴浙江普陀山、江苏寒山寺、江西云居山等名山大刹参学,亲近过本焕长老、一诚长老等高僧大德,深入禅、净、律各宗要义,尤其注重禅净融通的实践,1998年,应苏州寒山寺方丈邀请,担任监院一职,协助方丈寺院管理、弘法利生等工作,在此期间,法师积极推动寺院文化建设,恢复寒山寺传统法会,创办“寒山文化讲堂”,面向信众与社会大众开设佛学讲座、禅修体验班,将佛法智慧与现代生活相结合,深受年轻群体欢迎。

2005年,普行法师正式升任寒山寺方丈,任内,他秉持“人间佛教”理念,提出“以文化弘扬佛法,以慈善福利社会”的弘法方向,致力于寺院修缮与文物保护,主持完成寒山寺大雄宝殿、藏经楼等古建筑的修复工程,使千年古刹重现庄严;积极拓展弘法渠道,创办“普行佛学网”,开设微信公众号“寒山法语”,定期发布法师讲经视频、佛学文章,累计受众超百万人次,法师还注重佛教教育,2010年发起成立“寒山寺佛学教育基金”,资助贫困学僧赴佛学院深造,培养青年僧才。

在慈善与社会服务领域,普行法师更是身体力行,2012年,牵头成立“普行慈善基金会”,长期开展“助学圆梦”项目,资助偏远地区贫困学生数千名;“扶贫济困”项目,深入革命老区、贫困山区,为孤寡老人、残障人士送去生活物资与慰问;“心灵关怀”项目则走进医院、监狱、社区,为特殊群体提供心理疏导与佛法开示,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法师带领寺院四众弟子捐赠抗疫物资及善款超千万元,彰显佛教界的社会担当。

普行法师简介

法师的弘法风格以“朴实无华、契理契机”著称,讲经深入浅出,善于用生活化的比喻阐释深奥佛法,使听众易于理解接受,其著作《禅与生活》《心经的现代诠释》《寒山诗偈赏析》等,将佛法智慧融入日常修心,成为许多佛学爱好者的入门读物,多年来,普行法师始终以“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为己任,在修行弘法、文化传承、慈善公益等方面贡献卓著,被誉为“新时代佛教界解行并重的典范”。

普行法师生平年表 | 时间 | 主要事件 | |------------|--------------------------------------------------------------------------| | 1965年 | 出生于福建泉州佛教世家,俗名李建国 | | 1985年 | 于泉州开元寺出家,赴福建莆田广化寺佛学院学习 | | 1988年 | 在广化寺依茗山长老受具足戒 | | 1992年 | 中国佛学院毕业,赴江浙名山参学 | | 1998年 | 任苏州寒山寺监院 | | 2005年 | 升任寒山寺方丈 | | 2010年 | 发起成立“寒山寺佛学教育基金” | | 2012年 | 成立“普行慈善基金会”,开展系列慈善项目 | | 2020年 | 带领四众弟子捐赠抗疫物资及善款超千万元 |

FAQs
Q1:普行法师的弘法理念是什么?
A1:普行法师秉持“人间佛教”理念,倡导“以文化弘扬佛法,以慈善福利社会”,强调“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主张将佛法智慧与现实生活相结合,通过通俗易懂的方式传播佛法,引导众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慈悲与智慧,实现心灵净化与社会和谐。

普行法师简介

Q2:普行法师在慈善领域有哪些主要成就?
A2:法师于2012年成立“普行慈善基金会”,长期开展“助学圆梦”“扶贫济困”“心灵关怀”三大项目:资助贫困学生数千名,帮助其完成学业;深入贫困山区为孤寡老人、残障人士提供物资援助;走进医院、监狱、社区开展心理疏导与佛法开示,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带领团队捐赠抗疫物资及善款超千万元,展现了佛教界的社会责任感。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