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镜佛教

悟实法师朝山

悟实法师的朝山之路,是一场以足印丈量信仰、以心灵叩问圣地的修行之旅,每年春末,他都会放下寺院的日常事务,背起简单的行囊,踏上前往五台山的朝圣之路,对他而言,朝山不仅是身体的行走,更是对“心即佛”的体悟,是在崎岖山路上磨砺心性、在重复步履中坚定道心的过程。

悟实法师朝山

朝山出发前,悟实法师会提前半月准备:行囊仅备三衣、钵盂、一本《华严经》和一串念珠,不带多余物资,以“减行”践行“知足”,清晨四更,他在寺院大殿礼佛完毕,与送行的弟子合十作别,口中默念“文殊师利,愿我此行,心不退转”,初行时山路平缓,他随缘与沿途香客交流,或为老人背负行囊,或为孩童讲解朝山意义,将“自利利他”融入每一步行走。

进入中段山路,坡度陡增,体力消耗加剧,法师常以“观呼吸”调伏疲惫:当双腿如灌铅般沉重时,他便观照呼吸的出入,将“我想休息”的念头转化为“众生皆在苦海,我当为众生代苦”的慈悲发心,有一次遇暴雨山路湿滑,他跌倒三次却始终未停,笑着说:“泥泞是菩萨的加持,让我懂得‘烦恼即菩提’。”夜宿山洞时,他借着月光诵经,将虫鸣风声视为梵音,在孤独中体会“诸佛非以水洗罪,非以手除众生苦,而是令觉悟法,解脱诸众生”的深意。

朝山的核心是“理观与事修结合”,法师每日持念《文殊菩萨心咒》十万遍,边走边观想文殊菩萨骑青狮的庄严相,将外在的圣地朝拜转化为内在的智慧开启,他常说:“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更是我们自性的显现,朝山不是拜一座山,是拜自己的‘迷’与‘悟’。”在东台日出的刹那,他望着云海中的金光,泪流满面:“原来‘明心见性’不在远方,就在这破晓的一念清明里。”

悟实法师朝山

以下为悟实法师三日朝山行程与修行重点简表:

日期 行程段 修行重点 核心心念
第一日 山脚至中台 调伏散乱,专注持咒 “制心一处,无事不办”
第二日 中台至西台 忍辱负重,观照苦乐 “烦恼即菩提,无苦即无道”
第三日 西台至朝台 感恩回向,融于众生 “自未得度,先度他人”

朝山结束后,法师常对弟子说:“朝山像一面镜子,照见我们的执着、恐惧与懈怠,每一步都是修行,每一次呼吸都是回归。”对他而言,朝山从未结束,因为它已融入日常的行住坐卧——扫地时的专注是朝山,诵经时的虔诚是朝山,待人时的慈悲更是朝山。

相关问答FAQs

悟实法师朝山

Q1:朝山过程中身体极度疲惫时,如何保持修行的心态?
A1:悟实法师认为,疲惫是心念的镜子,当身体劳累时,可先停下脚步,观呼吸10分钟,将注意力从“身体的痛”转移到“心念的动”,默念“愿此疲苦,代众生消无量业”,同时调整目标,将“登顶”改为“走好下一步”,以“平常心”接纳当下状态,反而能减轻疲惫感。

Q2:普通人没有时间长途朝山,如何在生活中践行“朝山精神”?
A2:朝山的核心是“向内求”,日常生活中,可将“朝山”转化为“修心”:每天固定时间静坐10分钟,如同“朝拜自心”;遇到困难时,不逃避、不抱怨,如“山路陡峭”般咬牙坚持;待人接物时,保持谦卑利他,如“与香客结缘”般广结善缘,真正的圣地不在远方,而在念念清净的当下。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