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镜佛教

昌明法师圆寂地究竟位于何方?背后有着怎样的历史渊源与未解之谜?

昌明法师作为当代佛教界的重要代表,其生平修行与弘法事业影响深远,而他的圆寂地——湖北当阳玉泉寺,不仅是千年古刹,更承载着法师的精神传承与佛教文化的深厚底蕴,玉泉寺位于湖北省宜昌市当阳市玉泉山,是中国佛教天台宗的祖庭之一,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历史可追溯至东汉年间,历经千年风雨,始终保持着佛教圣地的庄严与宁静。

昌明法师圆寂地

昌明法师于1921年出生于湖北枝江,19岁时在玉泉寺出家,此后与这座古寺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一生致力于佛教文化的弘扬、僧伽教育的培养以及社会公益的践行,曾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湖北省佛教协会会长、玉泉寺方丈等职务,被誉为“湖北佛教的旗帜”,2007年1月28日(农历丙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昌明法师在玉泉寺安详示寂,世寿87岁,僧腊68载,他的圆寂不仅是佛教界的损失,更让玉泉寺作为“法身常住”的精神道场意义愈发凸显。

玉泉寺之所以成为昌明法师的圆寂地,既源于他个人与寺庙的深厚渊源,也因这座古寺在佛教史上的特殊地位,玉泉寺依玉泉山而建,山间清泉潺潺,古木参天,环境清幽,自古便是修行弘法的理想之所,唐代高僧智者大师曾在此开创天台宗,宋代又有禅宗临济宗名僧住持,寺内现存建筑多为明清时期遗存,如大雄宝殿、玉泉铁塔、毗卢殿等,其中玉泉铁塔为中国现存最高、最重的铁塔,被誉为“万里长江第一塔”,具有极高的历史与艺术价值,昌明法师出家后,在玉泉寺修行期间,深入经藏,精进持戒,先后担任知客、监院、方丈等职,他不仅修复了寺宇殿堂,恢复了丛林制度,更致力于僧伽教育,创办了湖北省佛学院,培养了大量佛教人才,使玉泉寺在当代佛教复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昌明法师圆寂当日,玉泉寺内钟鼓齐鸣,四众弟子云集,共同诵经祈福,场面庄严肃穆,法师示寂前,仍心系寺院发展与众生福祉,留下“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遗训,其慈悲济世的精神感染了无数信众,圆寂后,法师的法体被安奉于玉泉寺内的舍利塔中,这座塔既是对法师一生修行弘法的纪念,也象征着“法身不灭,薪火相传”的佛教理念,玉泉寺内仍保留着昌明法师的修行足迹,他亲手栽种的柏树已亭亭如盖,他讲经说法的法堂依然香火鼎盛,吸引着来自海内外的信众与游客前来瞻仰、参访。

昌明法师圆寂地

以下为昌明法师生平与玉泉寺关联重要事件简表:

时间节点
1940年 昌明法师在湖北当阳玉泉寺出家,礼体空和尚为师,开始僧伽生涯
1950年代 历任玉泉寺知客、监院,负责寺院日常管理与弘法事务
1983年 玉泉寺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昌明法师主持修复工作
1985年 昌明法师升座玉泉寺方丈,提出“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弘法理念
1993年 创办湖北省佛学院,任院长,培养佛教僧才,推动佛教教育事业发展
2007年1月28日 昌明法师在玉泉寺安详圆寂,世寿87岁,法体安奉于寺内舍利塔

昌明法师的圆寂地玉泉寺,不仅是他精神归宿的象征,更是佛教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法师一生“以戒为师,以法为依”,其“人间佛教”的思想——即佛教与现实社会相结合,积极入世、服务众生的理念,在玉泉寺的日常修行与弘法实践中得到了充分体现,玉泉寺依然遵循着法师的遗教,既是信众心灵的港湾,也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场所。

FAQs

昌明法师圆寂地

  1. 问:玉泉寺为何被称为“天台宗祖庭”?
    答: 玉泉寺是天台宗的实际创始人智者大师的弘法道场,隋代时期,智者大师(智顗)应晋王杨广邀请,来到玉泉寺,在此讲《法华经》《摩诃止观》等天台宗根本经典,创立了“教观双美”的天台宗思想体系,使玉泉寺成为天台宗的重要发源地,因此被尊为“天台宗祖庭”,寺内的“智者大师塔”便是后人为纪念其贡献而建。

  2. 问:昌明法师的弘法思想对当代佛教有何影响?
    答: 昌明法师的弘法思想以“人间佛教”为核心,强调佛教应积极融入社会,服务众生,他提出“佛学是智慧学,佛法是生活法”,主张将佛教的慈悲精神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推动佛教教育、慈善文化、生态保护等领域的发展,他创办湖北省佛学院,培养了一批既懂教理又能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僧才,其“以文化弘扬佛法,以教育培养僧才,以慈善回报社会”的理念,对当代佛教的本土化、现代化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