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镜佛教

源升法师的修行人生有何独特之处?

源升法师,当代佛教界备受尊敬的僧伽,以其深厚的佛学修养、严谨的修行实践和慈悲的济世情怀,在弘法利生、文化传承与社会公益等领域均有卓越贡献,他生于20世纪60年代,年少时即显善根,于18岁因缘成熟时,于江苏镇江金山寺依上净下慧长老剃度出家,后先后就读于中国佛学院栖霞山分院、中国佛学院,并以优异成绩毕业,成为兼具传统戒律与现代佛学体系的僧才。

源升法师

出家以来,源升法师始终以“绍隆佛种,续慧命灯”为己任,修行上注重“解行并进”,深入经藏,尤其精研《法华经》《华严经》及禅宗典籍,同时坚持每日早晚课诵、坐禅、持戒,数十年如一日,从未懈怠,他常开示信众:“修行不是逃避生活,而是在生活中炼心,于当下觉悟。”其禅法风格强调“明心见性,直指本心”,主张以平常心应对世事,将佛法智慧融入日常,引导众生在纷繁俗世中保持内心的清净与安定。

在弘法利生方面,源升法师足迹遍布海内外,他先后担任江苏常州天宁寺方丈、浙江杭州灵隐寺首座等职,并多次受邀至东南亚、欧美等地讲经说法,将中国佛教的智慧传播至更广阔的世界,他创办“源升佛学讲堂”,每周固定举办讲经法会,内容涵盖《心经》《金刚经》《阿弥陀经》等根本经典,至今已持续二十余年,累计听众逾十万人次,讲堂还开设“佛学研修班”“禅修体验营”等课程,为在家信众提供系统学习佛法的平台,其中不少学员已成为佛法的实践与传播者。

为推动佛教文化的现代转化,源升法师注重将传统教义与当代社会需求相结合,他倡导“人间佛教”思想,强调佛法应服务于社会、利益于众生,积极推动佛教慈善事业的发展,2010年,他发起成立“慈航公益基金会”,聚焦教育扶贫、医疗救助、灾害救援三大领域,累计募集善款超亿元,在全国援建希望学校28所,资助贫困学生5000余人,为偏远地区捐赠医疗设备百余台,惠及困难群众数十万人,他常说:“慈悲是佛法的核心,利益众生是最好的修行。”在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他第一时间组织僧众及信众捐款捐物,亲自带队驰援武汉、黄冈等地,为一线医护人员送去防护物资与生活用品,以实际行动践行菩萨道精神。

在佛教教育领域,源升法师亦贡献卓著,他深知“僧才兴则佛法兴”,先后参与恢复多所佛学院的教学工作,并担任客座教授,主讲《戒律学》《佛教史》等课程,他注重培养僧才的综合素养,既要求扎实的佛学理论基础,也强调丛林实践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由他主编的《汉传戒律现代阐释》《禅修入门与进阶》等书籍,已成为佛学院的重要教材,影响了一代年轻僧伽,他还推动佛教数字化传播,开设“源升法师讲经”微信公众号、视频号,定期发布讲经视频、佛法短文,目前粉丝量已突破百万,让更多人得以便捷地接触和学习佛法。

源升法师

源升法师的修行与弘法生涯,始终以“利他”为归宿,他常说:“出家的意义,在于成为众生的‘服务员’,用自己的所学、所修,为他人点亮一盏心灯。”在生活中,他以身作则,持戒精严,简朴低调,常住寮房除经书、衣物外别无长物,用餐时过午不食,粗茶淡饭,从不挑剔,即便面对信众的供养,他也悉数用于慈善事业或寺院建设,个人不留分文,这种“不为自身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的精神,感染了无数人,也让更多人看到了佛教僧人的真实形象。

以下是源升法师弘法历程与贡献的部分概览:

时间 主要事件与贡献
1985年 于镇江金山寺剃度出家,师从净慧长老
1990-1993年 就读于中国佛学院,系统学习唯识、中观等佛学理论
1995年 出任常州天宁寺知客,负责寺院日常事务与信众接待
2000年 创办“源升佛学讲堂”,开启每周讲经法会
2005年 赴美国万佛城讲经,传播中国禅宗文化
2010年 发起成立“慈航公益基金会”,全面开展慈善项目
2015年 主编《汉传戒律现代阐释》出版,成为佛学院通用教材
2020年 率团队驰援武汉抗疫,捐赠物资价值超千万元
2023年 开通“源升法师讲经”短视频平台,粉丝量突破百万

相关问答FAQs:

问:源升法师强调的“在生活中修行”具体指什么?如何实践?
答:源升法师认为,修行并非脱离生活的“避世”,而是将佛法智慧融入日常的“炼心”,具体实践包括:以“正念”待人处事,遇事不急不躁,保持内心安定;以“慈悲心”对待他人,主动帮助有需要的人,化解矛盾与烦恼;以“智慧”观照事物,明白无常、无我的道理,减少对物质的执着,工作中认真负责、不贪图名利,家庭中和睦相处、包容体谅,饮食时感恩惜福、不浪费,这些都是生活中修行的体现,法师常说:“吃饭时吃饭,睡觉时睡觉,心无杂念,便是修行。”

源升法师

问:普通人如何参与源升法师发起的慈善项目?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答:普通人可通过“慈航公益基金会”官方渠道参与慈善项目,包括捐款捐物、志愿服务、项目宣传等,捐款可通过基金会官网、微信公众号或指定银行账户完成,善款将严格用于教育扶贫、医疗救助、灾害救援等领域;捐物可根据项目需求,如学习用品、医疗设备、生活物资等,通过基金会统一调配;志愿服务可报名参与“希望学校支教”“医疗义诊”“灾区援助”等活动,需提前联系基金会了解具体要求,参与慈善无需特殊条件,只需发心纯正、愿意付出时间或资源,法师常说:“慈善不分大小,发心最重要,一份善念就能温暖他人。”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