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镜佛教

药师菩萨为何能除众生病苦?修持法门有何殊胜之处?

药师菩萨,又称药师琉璃光如来、药师如来,是佛教中东方净琉璃世界的教主,与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等并称,是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及日本佛教等信仰体系中重要的菩萨之一,其名号中的“药师”意为能除众生病苦,“琉璃光”则象征其清净无染的愿力与光明,能照破众生无明痴暗,引导众生离苦得乐,药师菩萨的信仰根植于《药师经》(全称《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该经详细记载了药师菩萨因地修行时发下的十二大愿,以及其净土的庄严殊胜,为众生提供了现世安乐与究竟解脱的双重指引。

藥師菩萨

在佛教经典中,药师菩萨的前身是“电光如来”座下的法王子,因地修行时发下十二大愿,愿力涵盖消除众生病苦、满足众生善愿、解脱苦难、护持正法、引导众生往生净土等,最核心的愿力包括:愿身如琉璃,内外明彻,无有瑕秽;愿众生病苦得除,身心安乐;愿众生衣食无忧,远离饥馑;愿众生远离外道邪见,行持正道;愿众生转女成男,脱离女身之障碍;愿众生解脱厄难,如其所求皆得遂意等,这些本愿充分体现了药师菩萨“悲智双运”的精神——既重视众生的现世安乐(如健康、衣食、远离灾难),也关注众生的究竟解脱(如正信、往生净土),为大乘佛教“菩萨道”精神提供了具体实践方向。

药师菩萨的净土——东方净琉璃世界,是佛教描述的庄严佛国之一,据《药师经》记载,此世界“琉璃为地,金绳界道,城垣、门阙、窗牖、堂阁、柱壁、檐、铃、皆七宝所成”,宝树参天,花雨缤纷,无有恶趣,众生寿命长远,身心自在,无有诸苦,药师菩萨在此净土说法,辅以日光菩萨、月光菩萨(表智慧与慈悲),以及八大菩萨、十二药叉将等眷属,护持众生,满足善愿,这种“现世净土”的构想,使得药师菩萨信仰在民间尤为普及,尤其受到注重现实利益(如消灾延寿、祛病除厄)的信众推崇。

在修行实践上,药师菩萨法门强调“信愿行”三资粮的具足,信,即深信药师菩萨的本愿功德,愿力不虚;愿,即发愿随学菩萨精神,行菩萨道,并祈求往生净琉璃世界;行,则包括持诵药师佛名号、读诵《药师经》、供养药师佛、持守菩萨戒、行利他善行等,持名念佛是简便易行的修行方式,如《药师经》云:“乃至一人,一一生,一称名号,彼诸有,一切皆解脱,诸根无残缺,蒙佛光明所照。”药师法门还注重“供养”,如以香花、饮食、灯明等供养药师佛,象征以清净心供养,消除贪痴烦恼;或为病人布施医药,体现菩萨“医身医心”的慈悲。

藥師菩萨

药师菩萨信仰在汉传佛教中具有深远影响,自唐代玄奘法师译出《药师经》后,逐渐兴盛,形成了独特的信仰体系,在寺庙布局中,常设“药师殿”,供奉药师佛及日光、月光菩萨,两侧为十二药叉将(表十二时辰护法),民间信仰中,药师菩萨常被视为“医王”,不仅能治愈众生身病,更能疗愈心病(如贪、嗔、痴等烦恼),因此每逢灾疫、疾病,信众常至药师殿祈愿,或举行药师法会,诵经祈福,在日本佛教中,药师信仰尤为兴盛,形成了“药师寺”“东寺”等以药师菩萨为本尊的宗派,其艺术表现(如药师佛造像、曼荼罗)也独具特色,体现了本土文化对菩萨愿力的诠释。

从文化意义上看,药师菩萨信仰融合了佛教的终极关怀与现世关怀,既为众生提供了面对苦难的精神力量(如疾病、贫困、灾难),也引导众生通过行善持戒,追求内心的清净与解脱,其“消灾延寿”的理念,与中国传统文化中“趋吉避凶”“祈求安康”的心理需求相契合,成为佛教与中国文化融合的典型案例,在现代社会,面对健康焦虑、生存压力等问题,药师菩萨信仰依然具有现实意义——它不仅是一种宗教寄托,更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以慈悲心对待他人,以智慧心面对困境,以利他行实现自我价值,这正是药师菩萨本愿精神的当代诠释。

药师佛十二大愿简表

本愿编号 本愿核心内容 利益众生方面
第一愿 愿身如琉璃,内外明彻,无有瑕秽 令众生得清净身,远离垢秽
第二愿 愿众生病苦得除,身心安乐 治愈众生身病,消除心病
第三愿 愿众生衣食无忧,远离饥馑 满足众生生活所需,免于贫困
第四愿 愿众生远离外道邪见,行持正道 引导众生生正信,持正法
第五愿 愿众生转女成男,脱离女身障碍 消除性别障碍,平等得度
第六愿 愿众生解脱厄难,如其所求皆得遂意 护持众生远离灾难,满足善愿
第七愿 愿众生得珍宝丰饶,受用自在 令众生得财富,善用资源
第八愿 愿众生得端正身相,见者欢喜 令众生相貌庄严,受人敬爱
第九愿 愿众生辩才无碍,智慧深广 开众生智慧,得善巧说法
第十愿 愿众生脱离邪魔外道,得正念 护持众生远离邪见,安住正道
第十一愿 永远脱离恶趣,生于善道 令众生不堕三恶道,常生善处
第十二愿 愿往生净土者,得不退转,速成菩提 引导众生往生净琉璃世界,成就佛道

相关问答FAQs

Q1:药师佛与阿弥陀佛有何区别?信仰时应如何选择?
A1:药师佛与阿弥陀佛均为佛教净土教主,但愿力侧重点不同,药师佛是东方净琉璃世界教主,本愿侧重“现世安乐”,如消除病苦、满足衣食、脱离灾难等,适合注重现实利益、祈求身心健康的信众;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教主,本愿侧重“往生净土”,以“念佛往生”为核心,引导众生脱离生死轮回,成就佛果,适合追求究竟解脱、愿往生净土的信众,信仰选择可根据自身需求:若需解决现实困境(如疾病、贫困),可修药师法门;若愿追求终极解脱,可修念佛法门,二者并无高下之分,本质都是菩萨慈悲的体现,关键在于“信愿行”的坚定。

藥師菩萨

Q2:持诵药师佛名号有什么具体利益?如何正确持名?
A2:持诵药师佛名号(“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利益,据《药师经》记载,包括:消除病苦、延寿益算、衣食丰足、远离灾难、得正念正见、往生净土等,具体而言,对身心而言,可缓解焦虑、增长信心;对家庭而言,可护佑家人平安;对修行而言,可积累资粮,消除业障,正确持名需具备“三心”:一是至诚心,深信佛愿不虚;二是恭敬心,心怀感恩与谦卑;三是持久心,日日坚持,不中断,持名时可配合观想药师佛相好庄严,或默念、出声念皆可,重点在“心念专一”,而非追求数量,持名后应将功德回向给一切众生,体现菩萨“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精神。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