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兴佛教协会自成立以来,始终秉持“爱国爱教、团结进步、服务社会、利益众生”的宗旨,在德兴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宗教事务部门的指导下,团结带领全市佛教信众,积极传承佛教文化、开展公益慈善、促进社会和谐,为德兴市的宗教和睦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协会成立于2005年,是由德兴市佛教信众自愿组成的联合性、非营利性宗教团体,现有团体会员12个,涵盖全市主要佛教活动场所,教职人员50余人,信众万余人。
协会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全国宗教工作会议精神,积极引导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在组织建设方面,协会建立了完善的理事会制度,定期召开会员代表大会和理事会会议,审议通过年度工作报告、财务收支情况等重大事项,确保协会工作规范有序开展,协会注重教职人员队伍建设,通过举办教职人员培训班、专题讲座等形式,提升教职人员的政治素养、宗教学识和道德修养,努力打造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宗教上有造诣、品德上能服众、关键时起作用的教职人员队伍。
在传承佛教文化方面,协会积极开展各项文化活动,致力于挖掘和弘扬德兴地区优秀的佛教传统文化,近年来,协会先后举办了“德兴佛教文化研讨会”“佛教书画展”“经典诵读会”等活动,邀请国内知名佛教界人士和专家学者参与,深入探讨德兴佛教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和当代价值,协会还整理出版了《德兴佛教史料集》《德兴高僧传》等书籍,为保护和传承地方佛教文化资料做出了重要努力,协会指导各佛教活动场所开展讲经弘法活动,通过举办“佛学讲座”“禅修体验营”等形式,向信众传播正信正行的佛教理念,提升信众的宗教素养和道德水平。
公益慈善是佛教协会的重要使命,协会始终秉持“慈悲济世、利乐有情”的佛教精神,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努力践行人间佛教思想,在扶贫济困方面,协会每年开展“爱心助学”活动,资助家庭贫困学生完成学业;设立“慈善医疗救助基金”,为困难群众提供医疗救助;在节日期间组织慰问孤寡老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送去生活用品和慰问金,在灾害救助方面,协会积极参与汶川地震、河南水灾等自然灾害的救援工作,组织信众捐款捐物,累计捐赠款物价值达数百万元,协会还关注生态环境保护,组织开展“佛教生态环保行”活动,通过植树造林、垃圾分类宣传等形式,倡导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为建设美丽德兴贡献力量。
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协会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积极协调佛教信众与社会各界的关系,维护宗教领域的和谐稳定,协会定期组织召开信众代表座谈会,听取信众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解决信众关心的实际问题,协会加强与市内其他宗教团体的交流与合作,共同举办“宗教界爱心公益日”等活动,促进不同宗教之间的相互尊重与理解,协会还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协助政府部门开展宗教政策法规宣传,引导信众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维护社会秩序。
为规范协会工作和佛教活动场所管理,协会制定了《德兴佛教协会章程》《德兴市佛教活动场所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对协会的组织机构、职责分工、财务管理、活动开展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确保协会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在财务管理方面,协会严格执行国家宗教局、国家财政部印发的《宗教活动场所财务管理办法》,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定期向会员代表大会和宗教事务部门报告财务收支情况,主动接受监督,确保资金使用规范透明。
主要职能 | |
---|---|
组织宗教活动 | 举办佛诞日、观音节等法会,开展讲经弘法、禅修体验等活动,满足信众宗教生活需求 |
传承佛教文化 | 举办文化研讨会、书画展,出版史料书籍,整理德兴佛教文化遗产 |
开展公益慈善 | 设立助学、医疗救助基金,扶贫济困、救灾助残,参与生态环保活动 |
促进社会和谐 | 协调信众与社会关系,加强宗教间交流,参与社会治理,维护宗教和睦 |
加强自身建设 | 建立理事会制度,规范财务管理,开展教职人员培训,提升协会规范化水平 |
多年来,德兴佛教协会的工作得到了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先后多次被江西省佛教协会、上饶市佛教协会评为“先进集体”“公益慈善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展望未来,德兴佛教协会将继续高举爱国爱教的旗帜,团结带领全市佛教信众,在传承中创新、在服务中发展,为促进德兴市宗教和睦、社会和谐、文化繁荣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FAQs
-
德兴佛教协会如何确保公益慈善项目的透明度?
协会建立严格的公益项目管理制度,设立专项账户,由专人负责资金管理,定期通过官网、公众号及场所公告栏公示项目进展和资金使用明细,接受信众、政府及社会各界的监督,确保每一笔善款都能公开透明地用于公益事业。 -
德兴佛教协会在引导青年信众参与佛教文化传承方面有哪些举措?
协会针对青年信众开展“佛教文化青年营”活动,通过禅修体验、经典研读、非遗技艺学习(如佛教绘画、书法)等形式,激发青年对佛教文化的兴趣;同时利用短视频平台开设“德兴佛教文化”专栏,以青年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佛教知识,培养青年传承者,推动佛教文化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