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界传来噩耗,一代高僧悟道法师于公元2023年10月15日凌晨3时30分,在江苏镇江金山寺安详示寂,世寿98岁,僧腊78载,消息传出,四众弟子缁素同悲,海内外佛教界纷纷发文悼念,缅怀这位以戒为师、以法为镜的修行者。
悟道法师,俗姓王,1925年出生于江苏泰州一个书香世家,自幼受传统文化熏陶,少年时期即有出尘之志,1945年,于镇江金山寺上体下光老和尚座下剃度出家,法名悟道,字慧灯,同年,在南京栖霞寺受具足戒,戒坛清净,戒体庄严,此后,法师先后依止圆瑛太虚、虚云等近代高僧修学,深入经藏,精研教观,尤其对《法华经》《华严经》《楞严经》等大乘经典颇有体悟,其“教观双美、禅净融合”的修行风格,为后来弘法奠定了坚实基础。
法师一生弘法不辍,足迹遍布大江南北,1957年,应信众礼请,出任金山寺方丈,带领僧众修复古刹,重建殿堂,使千年道场重光,他秉持“人间佛教”理念,倡导“农禅并重”,注重僧团建设和人才培养,先后创办金山佛学院、禅修中心,培育僧才无数,其中不少已成为当今佛教界的中坚力量,法师积极投身慈善事业,创立“金山慈善基金会”,扶贫济困、救灾助学,践行菩萨道精神,在社会各界广受赞誉。
修行上,法师严谨持戒,每日功课从不懈怠,即便晚年仍坚持早晚课诵、坐禅三支香,他的开示深入浅出,契理契机,常以“心净则国土净”“平常心是道”等法语启迪大众,引导信众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他常说:“佛法不是书本上的学问,而是心地的功夫。”这种朴实无华的风格,让无数初学者受益匪浅,2015年,法师于金山寺传三坛大戒,受戒弟子逾万人,戒坛如法如律,盛况空前,彰显了“以戒为师”的佛教根本精神。
悟道法师的圆寂,是佛教界的重大损失,但他的法身慧命将永驻众生心中,他的慈悲精神与智慧法语,将继续指引着后学在菩提道上精进前行,愿悟道法师乘愿再来,广度众生;愿众生早证菩提,不昧本心。
悟道法师生平大事记
时间 | 事件 |
---|---|
1925年 | 出生于江苏泰州,俗姓王 |
1945年 | 于镇江金山寺剃度出家,师从上体下光老和尚 |
1945年 | 在南京栖霞寺受具足戒 |
1957年 | 出任镇江金山寺方丈,主持修复古刹 |
1980年代 | 创办金山佛学院,培养僧才 |
2000年 | 创立“金山慈善基金会”,开展慈善事业 |
2015年 | 于金山寺传三坛大戒,受戒弟子万人 |
2023年10月15日 | 于镇江金山寺安详示寂,世寿98岁 |
相关问答FAQs
问:悟道法师的弘法理念核心是什么?
答:悟道法师弘法理念的核心是“人间佛教”与“生活禅”,他强调佛法应贴近生活,引导信众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慈悲与智慧,将“上报佛恩、下济众生”的大乘精神落到实处,他认为,修行不必脱离世间,而是在工作、家庭、待人接物中保持觉照,以“平常心”面对顺逆境界,从而达到“心净则国土净”的境界。
问:普通信众应如何如法缅怀悟道法师?
答:缅怀悟道法师,最重要的是学习他的精神,将他的教诲落实到行动中,具体而言,可从三方面入手:一是“依法不依人”,深入研习法师开示的经教义理,如《法华经》《楞严经》等,以法为师,续佛慧命;二是“行菩萨道”,积极参与慈善公益,践行法师“慈悲济世”的遗愿,将爱心传递给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三是“精进修行”,以法师为榜样,持戒、定、慧三学,在生活中保持正念,净化自心,这才是对法师最好的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