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镜佛教

和谐模范寺庙年中归纳

2023年上半年,本寺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始终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以“和谐模范寺庙”创建标准为指引,围绕“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宗旨,在规范管理、服务信众、公益慈善、文化传承等方面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现将年中工作归纳如下:

和谐模范寺庙年中归纳

宗教活动规范有序,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

上半年,本寺严格落实《宗教事务条例》及相关法规,全年计划举办大型宗教活动12场,已顺利举行“新春祈福法会”“观音圣诞法会”“浴佛节”等活动6场,参与信众累计达3.2万人次,均实现“安全、有序、文明、祥和”目标,活动中,始终坚持“四进”原则,通过悬挂国旗、设置宣传栏、发放宣传册等形式,将国旗、宪法、法律法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宗教实践,引导信众增强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

为提升活动管理水平,本寺建立“活动审批-安全预案-现场执行-归纳复盘”全流程机制,上半年开展消防演练3次、应急疏散培训2场,配备消防器材86处,整改安全隐患12项,确保宗教活动场所零安全事故,加强讲经弘法体系建设,邀请高僧大德开展“佛教中国化”主题讲座4场,僧众内部学习研讨12次,形成《讲经弘法规范化手册》,推动教义教规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

僧众队伍素质提升,夯实人才基础

本寺现有僧职人员45人,上半年以“政治上靠得住、宗教上有造诣、品德上能服众、关键时起作用”为目标,强化队伍建设,一是深化政治理论学习,组织僧众参加“爱国爱教”专题培训6次,覆盖率达100%,撰写心得体会38篇;二是加强教义研修,开设《楞严经》《金刚经》等经典课程,每月开展“讲经交流日”,鼓励青年僧人参与,提升宗教学识;三是完善管理制度,修订《僧众行为规范》《财务管理制度》等7项制度,实行“晨钟暮鼓”日常修行制度,确保僧众持戒精严、道风清净。

本寺重视青年僧人培养,选派3名优秀僧人赴中国佛学院深造,组织5名僧人参加“汉传佛教讲经交流会”,其中2人荣获“优秀讲经师”称号,队伍结构不断优化,平均年龄降至42岁,年轻化趋势明显。

服务信众温暖人心,践行人间佛教理念

围绕“以信众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本寺上半年推出多项便民措施:设立“信众服务中心”,提供咨询引导、法事登记、爱心帮扶等服务,累计接待信众1.8万人次;开设“免费斋堂”,每日提供午斋,惠及困难信众、环卫工人等群体,累计供斋2.1万份;联合医疗机构开展“义诊进寺庙”活动,组织内科、中医科等专家坐诊4次,服务信众及周边居民500余人次。

传统节日中,本寺结合“人间佛教”思想,举办“腊八施粥”“中秋祈福”“重阳敬老”等活动,施粥总量达1.5万份,为社区孤寡老人送去慰问品及慰问金价值3万余元,用实际行动诠释“慈悲济世”的佛教精神,信众满意度测评达98%。

和谐模范寺庙年中归纳

公益慈善深耕细作,彰显社会责任担当

作为“和谐模范寺庙”,本寺始终坚持“慈悲济世、服务社会”的宗旨,上半年公益慈善投入超50万元,开展项目5个:

  • 扶贫济困:对口帮扶周边3个行政村,资助困难学生20名,发放助学金6万元;为15户残疾人家庭提供生活物资及就业帮扶。
  • 救灾助学:为某地震灾区捐款10万元,捐赠棉被、食品等物资3000件;参与“希望工程”建设,援建1所“佛光小学”。
  • 生态保护:组织僧众及信众开展“植树护生”活动,种植苗木500余株,举办“爱生护生”主题宣传3场,覆盖群众2000余人。
  • 社区服务:与街道办共建“和谐寺庙·幸福社区”项目,提供法律咨询、心理疏导等服务12次,参与志愿者达120人次。

以下是上半年主要公益慈善项目概览:

项目名称 投入资金(万元) 受益人数/单位 主要成效
困难学生资助 6 20名学生 覆盖3个行政村,保障学业需求
地震救灾 10 500户灾区家庭 援建1所小学,捐赠物资3000件
植树护生 5 500余人参与 种植苗木500余株,提升生态意识
社区志愿服务 3 800人次 化解邻里纠纷15起,提供法律咨询

文化传承守正创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本寺立足佛教文化底蕴,上半年在“保护中传承、传承中创新”方面取得新进展:一是整理典籍文物,完成《大藏辑要》100册数字化扫描,修复明清时期佛像5尊;二是开展文化惠民活动,举办“佛教书画展”“传统音乐雅集”4场,吸引参观者3000余人次;三是创新传播方式,开设“线上讲经”直播间,每周直播2场,累计观看量超10万人次,制作《佛教与生活》短视频12期,单期最高播放量达5万次,让传统文化贴近年轻群体。

本寺与本地中小学合作,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组织僧人讲解《弟子规》《二十四孝》等经典,覆盖学生1500人次,助力青少年树立正确价值观。

安全管理筑牢防线,确保场所稳定和谐

安全是寺庙发展的生命线,上半年本寺以“平安寺庙”创建为抓手,投入8万元完善安防设施:安装高清监控探头120个,实现重点区域全覆盖;建立“每日巡查、每周排查、每月归纳”机制,检查消防设施、用电安全等56次,整改隐患18处;与消防、公安部门联合开展“反恐防暴”演练2次,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加强网络舆情管理,成立舆情监测小组,及时回应信众关切,上半年处理有效咨询及建议23条,解决率达100%,未发生一起负面舆情事件,场所秩序持续稳定。

和谐模范寺庙年中归纳

存在问题与不足

尽管上半年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不足:一是青年僧人培养力度需进一步加大,宗教学识与综合素质提升空间尚存;二是数字化管理水平有待提升,智慧寺庙建设步伐需加快;三是公益慈善品牌影响力不足,项目创新性需加强。

下半年工作计划

针对不足,下半年将重点推进:

  1. 深化人才培养:开展“青年僧人能力提升计划”,组织赴名山古寺交流学习,举办讲经弘法比赛,提升宗教学识及讲经水平。
  2. 推进智慧寺庙建设:搭建线上服务平台,实现法事预约、捐赠公示、信众咨询等功能,提升管理效率及服务体验。
  3. 打造公益慈善品牌:发起“佛光助学·圆梦计划”“生态护生·共建家园”等项目,扩大社会影响力,践行社会责任。
  4. 强化文化创新:推出“佛教文化体验日”活动,开发文创产品,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融合。

FAQs

问:和谐模范寺庙的评选标准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答:和谐模范寺庙的评选主要围绕“规范管理、安全有序、道风端正、服务信众、公益慈善、文化传承、民族团结”等七个方面,重点考察寺庙是否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是否落实宗教政策法规、是否在服务社会、促进和谐中发挥积极作用,以及僧众队伍是否清净和合、场所管理是否规范有序等。

问:寺庙如何平衡宗教活动开展与安全管理的关系?
答:平衡两者关系需做到“三抓三防”:一抓源头管理,活动前制定详细安全预案,报主管部门审批,配备足够安保人员;二抓过程管控,活动中设置安全疏导区、医疗点,定期开展消防演练及应急培训;三抓制度保障,建立“安全责任制”,明确责任人,签订安全责任书,同时加强日常隐患排查,确保“安全无小事、责任重于山”,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有序开展宗教活动。

2023年下半年,本寺将继续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持续深化“和谐模范寺庙”创建,为促进宗教和睦、社会和谐、文化繁荣贡献力量!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