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镜佛教

甘肃永昌金山寺庙有何历史渊源与文化价值?

甘肃永昌金山寺坐落于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境内,地处河西走廊中部,祁连山北麓的冲积平原地带,背靠金山(当地人称“小黄山”),南临金川河,山水相依,环境清幽,自古便有“河西小蓬莱”的美誉,这座寺庙不仅是当地重要的宗教活动场所,更是承载着千年历史记忆与多元文化交融的活化石。

甘肃永昌金山寺庙

据传金山寺始建于唐代贞观年间(约627-649年),距今已有1300余年历史,其修建与丝绸之路的繁荣密不可分:作为古丝绸之路上重要的宗教驿站,金山寺曾是往来僧侣、商旅休憩礼佛之所,唐代高僧玄奘西行取经途经此地时,曾短暂驻足,并留下“金山晓钟”的赞誉,此后历经宋、元、明、清各代,金山寺屡毁屡建,尤以明清两代规模为盛,现存建筑多为清代乾隆年间重修后形制,整体格局保留了汉传佛教寺庙的传统规制。

金山寺依山而建,坐北朝南,沿中轴线依次为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两侧配有钟鼓楼、配殿、厢房等,形成三进院落布局,占地面积约8000平方米,建筑风格融合了明清官式建筑与河西地方特色,以土木结构为主,雕梁画栋,飞檐翘角,既显庄严肃穆,又兼具灵动之美,山门为硬山顶式,门额上“金山寺”三个鎏金大字为清代书法家所书,笔力遒劲;天王殿内供奉四大天王塑像,神态威猛,色彩鲜艳;大雄宝殿是寺庙核心建筑,殿内释迦牟尼佛像高6.8米,用整樟木雕刻而成,法相庄严,两侧侍立的阿难、迦叶像栩栩如生;藏经楼内珍藏有明清时期佛经刻本、贝叶经等文物,其中一部《金刚经》木刻版为明代孤本,极具文献价值。

寺庙内的壁画与文物更是其文化瑰宝,大雄宝殿内的“十八罗汉”壁画创作于清代乾隆年间,采用传统工笔重彩技法,以矿物颜料绘制,人物形象生动传神,衣袂飘逸,背景山水融入了河西走廊特有的戈壁、雪山元素,兼具宗教庄严与地域特色,钟鼓楼内的明代铜钟,高1.2米,口径0.8米,钟身铸有《金刚经》全文及捐铸者姓名,敲击时声传十余里,回荡山谷,有“金山晓钟”之称,为永昌古八景之一,寺庙内还保存有唐代石经幢、明清碑刻等文物,见证了其悠久的历史。

甘肃永昌金山寺庙

作为当地宗教与民俗活动的中心,金山寺在历史上曾香火鼎盛,信众云集,每年农历四月初八“浴佛节”,金山寺都会举办盛大庙会,周边民众及信众齐聚于此,焚香祈福、诵经礼佛,同时开展民俗表演、农产品交易等活动,场面热闹非凡,已成为永昌县重要的文化符号和民俗载体,近代以来,金山寺虽历经战乱与自然侵蚀,但在地方政府与信众的保护下,得以保存至今,1993年,金山寺被列为永昌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20年入选金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相关部门定期对建筑、壁画等进行维护,确保其历史风貌得以延续。

项目
寺庙名称 甘肃永昌金山寺
地理位置 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境内,祁连山北麓冲积平原
始建年代 传唐代贞观年间(约627-649年)
建筑风格 汉传佛教寺庙风格,以土木结构为主,三进院落布局
主要文物 明代铜钟、清代“十八罗汉”壁画、唐代石经幢、明代《金刚经》木刻版
重要节庆 农历四月初八浴佛节庙会、农历九月十九观音诞辰法会

相关问答FAQs

甘肃永昌金山寺的“金山”之名有何由来?
金山寺因背靠金山而得名,金山位于永昌县北部,属祁连山余脉,山体呈土黄色,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古人称其为“金山”,另据《永昌县志》记载,唐代高僧玄奘西行取经途经此地,见山色如金,遂题名“金山”,寺庙依山而建,故名“金山寺”,民间还有“金山埋佛骨”的传说,相传寺内曾埋有佛舍利于山体之中,故而得名。

甘肃永昌金山寺庙

金山寺的壁画有何艺术特色?
金山寺壁画主要分布于大雄宝殿和藏经殿内,创作于清代乾隆年间,总面积约200平方米,壁画采用传统工笔重彩技法,以矿物颜料绘制,色彩历经百年仍保持明艳,题材以佛教故事为主,如“释迦牟尼生平”“五百罗汉图”等,人物形象生动传神,衣袂飘逸;山水背景则融入河西走廊特有的戈壁、雪山元素,既有宗教的庄严神圣,又具地域的自然风貌。“飞天”壁画尤为精美,飞天身姿轻盈,飘带飞舞,既有敦煌壁画的神韵,又融入了当地民间艺术风格,被誉为“河西走廊的佛教艺术瑰宝”。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