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镜佛教

天宁寺能一法师

天宁寺作为中国佛教禅宗的重要道场,历经千年风雨,始终以“龙城象教”的庄严屹立于江南,在这座古刹中,能一法师以其深厚的佛学修养、慈悲的济世情怀和务实的弘法精神,成为当代佛教界备受尊敬的僧人,他不仅致力于天宁寺的恢复与振兴,更以“人间佛教”为理念,将佛法智慧融入现代社会,让古老的禅意在新时代焕发生机。

天宁寺能一法师

能一法师的修行之路,始于对佛法的纯真信仰,青年时期,他因目睹世间疾苦而萌生出家之志,于苏州寒山寺依止静慧法师剃度,从此栖身佛门,潜心修学,他深知“解行并重”的重要性,既深入经藏,研习《楞严》《法华》等大乘经典,又坚持禅坐修行,在止观中体悟心性,为求法益,他曾先后参访国内各大丛林,虚心向高僧大悟请教,在行脚参访中磨砺心性,最终在禅宗临济法脉下得受心印,成为传承有序的禅门弟子,这种“教观双运”的修行方式,为他后来的弘法事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作为天宁寺的方丈,能一法师始终将“庄严国土,利乐有情”作为使命,天宁寺始建于唐代,历经沧桑,尤其在近代战乱中损毁严重,能一法师住持以来,带领四众弟子启动全面修复工程,从大殿的重建到佛像的装金,从藏经楼的修缮到园林的整治,无不亲力亲为,他常说:“寺院不仅是弘法道场,更是文化传承的载体。”在修复过程中,他严格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保留唐代建筑的恢弘气势与宋代艺术的细腻风格,让千年古刹重现庄严,如今的常州天宁寺,红墙黛瓦,宝塔凌云,既是佛教信众的心灵家园,也成为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

能一法师的弘法理念,核心是“人间佛教”的实践,他认为,佛法不应远离世间,而应融入生活,解决现代人的心灵困惑,为此,他积极探索弘法新形式:每周在寺院讲经堂举办“周日讲经”活动,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阐释《金刚经》《心经》等经典,让信众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佛法;创办“天宁禅修营”,面向社会大众开放,通过坐禅、行禅、问答等形式,引导人们体验禅的智慧,缓解现代生活的焦虑;利用新媒体平台开设“能一法师开示”专栏,将佛法短视频、音频分享到网络,让更多人随时随地接触正法,这些举措打破了传统弘法的时空界限,让古老的佛法走进年轻人的生活。

在慈善济世方面,能一法师秉持“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精神,积极践行菩萨道,他发起成立“天宁寺慈善基金会”,长期开展助学、扶贫、救灾、医疗救助等活动,每逢寒暑假,基金会都会组织志愿者前往偏远山区,为贫困学生送去学费和学习用品;疫情期间,他带领寺院弟子捐款捐物,并组织“为疫区祈福”法会,为抗疫一线人员祈愿平安;在社区,他定期举办“公益禅修课”,为老年人提供心理疏导,为青少年开设国学夏令营,将佛法的慈悲与智慧转化为服务社会的实际行动,能一法师常说:“慈善不是简单的给予,而是唤醒每个人心中的慈悲。”他以身作则,让佛教的慈悲精神在社会中生根发芽。

天宁寺能一法师

能一法师对佛教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也令人瞩目,他重视佛教典籍的整理与出版,主持编纂《天宁寺志》《常州佛教史料》等书籍,抢救性挖掘地方佛教文化资源;推动“天宁寺梵呗”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举办梵呗音乐会、培训班等形式,让古老的佛教音乐重焕光彩;在寺院内设立“佛教文化展览馆”,通过文物、图片、多媒体等方式,展示佛教传入中国后的本土化历程,以及与中华文化的融合,这些举措不仅保护了佛教文化遗产,更让公众通过佛教文化理解中华文明的包容与博大。

能一法师的弘法事业,离不开他对僧团建设的重视,他主张“以戒为师,以法为依”,要求寺院僧众严格持戒,精进修行,同时鼓励僧众学习现代知识,适应社会发展,在他的带领下,天宁寺形成了一支年轻化、高素质的僧团队伍,他们既是佛法的修学者,也是弘法的实践者,能一法师常说:“僧团是住持佛法的核心,只有僧团清净,佛法才能久住。”他以身作则,过午不食,每日早课、过堂、出坡,与大众同甘共苦,以自身的修行感染着每一个人。

能一法师的弘法事迹,体现了当代佛教僧人的责任与担当,他以天宁寺为基地,将佛法修行、文化传承、慈善服务有机结合,为佛教与现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探索出了一条可行之路,在他的努力下,天宁寺不仅是宗教活动场所,更成为传播正能量、服务社会大众的文化平台,能一法师常说:“佛法是活智慧,不是死教条。”他用一生的实践证明,古老的佛法在新时代依然能照亮人心,指引人们走向觉悟与解脱。

能一法师弘法大事记

天宁寺能一法师

时间 事件 意义
1995年 于苏州寒山寺剃度出家 正式步入佛门,开始修行生涯
2005年 受临济宗第四十七代法脉 成为禅宗临济法脉传承人
2010年 升任天宁寺方丈 全面负责寺院恢复与弘法工作
2015年 创办“天宁禅修营” 推动禅修文化社会化、普及化
2018年 发起“天宁寺慈善基金会” 系统化开展慈善事业,服务社会
2020年 开通线上弘法平台 打破时空界限,扩大佛法传播范围
2023年 主持《天宁寺志》编纂出版 完成寺院千年历史文化的系统整理

相关问答FAQs

Q1:能一法师在弘法中如何体现“人间佛教”的理念?
A1:能一法师以“人间佛教”为核心,强调佛法与生活的融合,他通过“周日讲经”用现代语言阐释经典,让信众理解佛法在职场、家庭中的实践意义;创办“公益禅修课”为都市人提供减压方法,引导他们在生活中修心;发起慈善活动,将慈悲心转化为扶贫、助学的具体行动,让佛教“利他”精神落地生根,他利用新媒体弘法,让年轻人通过短视频、音频接触佛法,这些都体现了“人间佛教”贴近生活、服务社会的理念。

Q2:天宁寺在能一法师的主持下有哪些特色文化活动?
A2:能一法师注重以文化传承弘扬佛法,天宁寺的特色活动主要包括:一是“天宁梵呗文化节”,通过梵呗音乐会、培训班等形式,保护并推广佛教音乐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二是“禅文化夏令营”,面向青少年开设禅修、国学、茶道等课程,培养传统文化素养;三是“佛教文化讲座”,邀请专家学者围绕佛教艺术、哲学、历史等主题开展分享,搭建文化交流平台;四是“寺院开放日”,定期举办古建筑导览、文物展览等活动,让公众近距离了解佛教文化,这些活动既丰富了寺院的文化内涵,也促进了佛教与社会的良性互动。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