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镜佛教

照睿法师是谁?其修行与弘法成就有哪些特别之处?

照睿法师是当代中国佛教界德高望重的僧人,以其深厚的佛学造诣、积极的弘法实践和慈悲济世的精神,在信众中享有崇高声誉,法师俗姓张,1975年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一个普通家庭,自幼受家庭熏陶,性格沉静,对人生与生命的本质常有思考,少年时期,因缘际会接触到佛法,深感其中智慧博大,遂于1993年毅然辞别俗世,前往辽宁鞍山千山龙泉寺,礼上照下喜法师剃度出家,法号照睿,出家后,法师以“难行能行,难忍能忍”为修行准则,深入经藏,精进修持,奠定了坚实的佛学基础。

照睿法师简介

1996年,照睿法师前往中国佛学院深造,系统学习显密教义,期间刻苦钻研,成绩优异,深受师长与同参道友的认可,1999年毕业后,法师回到龙泉寺,协助上照下喜法师管理寺院事务,先后担任知客、维那等职,在接引信众、法务组织等方面展现出卓越的才能,2005年,法师受礼请前往吉林通化,牵头修复靖宇县龙华寺,当时的龙华寺因年久失修,仅存残垣断壁,法师不畏艰难,带领信众四处募化,历时五年,终于将这座古刹恢复往日庄严,使之成为当地重要的宗教活动场所和慈善公益基地。

照睿法师的弘法理念以“契理契机、悲智双运”为核心,强调佛法应与时俱进,贴近现代人的生活,他常开示“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主张将修行融入日常,在工作和生活中践行慈悲与智慧,为此,法师积极推动“生活禅”理念,每年举办禅修夏令营、家庭伦理讲座、传统文化公益课等活动,吸引了大量年轻人和企业家参与,让佛法智慧在现代社会焕发新的生机,法师尤为重视佛教教育,2010年,他在通化创办“龙华佛学院”,亲自担任院长,制定以“解行并重、定慧等持”为宗旨的教学方案,培养了数百名僧才,为佛教事业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在慈善公益方面,照睿法师始终秉持“人间佛教”的精神,长期关注弱势群体,他带领龙华寺僧众及信众,先后开展扶贫助学、救灾济困、医疗援助等公益项目,累计捐款捐物价值超过千万元,惠及吉林、辽宁、内蒙古等地的数万群众,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初期,法师第一时间组织寺院捐款50万元,并采购防疫物资驰援武汉及通化本地,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菩萨情怀。

照睿法师简介

照睿法师的著作多围绕“禅修与生活”“佛法与现代人生”等主题,语言平实恳切,深入浅出,深受大众喜爱,其代表作《照睿法师开录》《生活中的禅机》《慈悲的力量》等,已成为许多佛学爱好者的修行指南,法师常说:“佛法不是迷信,而是解决人生困惑的智慧,是净化心灵的良药。”他以身作则,以清净的戒行、广博的学识和无私的奉献,感染着每一位亲近他的人。

以下是照睿法师的生平主要经历概览:

年份 主要经历
1975年 出生于辽宁沈阳,俗姓张
1993年 于辽宁鞍山千山龙泉寺出家,师从上照下喜法师
1996年 考入中国佛学院系统学习佛学
1999年 毕业后回龙泉寺,任知客、维那等职
2005年 赴吉林通化修复靖宇县龙华寺,任住持
2010年 创办龙华佛学院,任院长
2015年 获“吉林省宗教界慈善先进个人”称号
2020年 组织抗疫捐款捐物,支援武汉及本地

相关问答FAQs:

照睿法师简介

问:照睿法师的弘法特色是什么?
答:照睿法师的弘法特色在于“契理契机,贴近生活”,他善于将深奥的佛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现代人的心理需求和现实困惑,通过“生活禅”理念,引导信众在日常工作中修定力,在家庭生活中修慈悲,强调“工作即修行,生活即道场”,他注重佛教教育与慈善实践相结合,既培养僧才,又服务社会,推动佛法与现实生活的深度融合。

问:在家居士如何向照睿法师学习修行?
答:照睿法师曾开示,在家居士修行应从“戒、定、慧”三学入手,具体可分三步:一是“持戒”,遵守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基本的道德修养;二是“修定”,通过每日早晚课诵、静坐观呼吸等方式,收摄身心,减少杂念;三是“修慧”,学习《佛学基础》《金刚经》等经典,闻思经教,树立正知正见,法师建议居士多参与公益慈善,在利他中培植福报,以“行愿”促进“解行”,最终实现心灵的净化与成长。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