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镜佛教

灵隐寺法广法师的修行弘法有何独特智慧与深意?

灵隐寺作为江南千年古刹,自东晋咸和元年(326年)由慧理禅师开山以来,便以“东南佛国”之誉闻名于世,在这座古寺的晨钟暮鼓中,一代代高僧大德以智慧与慈悲续写着佛法的传承,现任方丈法广法师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不仅以深厚的佛学造诣和严谨的修行风范引领着灵隐寺的发展,更以人间佛教的实践,将古老的智慧融入现代生活,成为无数信众心中的精神导师。

灵隐寺法广法师

法广法师的出家之路,并非一时兴起,而是源于对生命真相的深刻探寻,出生于佛教家庭的他,自幼便耳濡目染佛法义理,少年时便展现出对经典的独特领悟力,成年后,他目睹世间众生在烦恼中沉浮,更坚定了出家修行、普度众生的决心,二十岁那年,他于江苏某寺院剃度,师从一位精研戒律的老和尚,从此开始了“青灯古佛伴生涯”的修行岁月,为系统佛学,他先后就读于中国佛学院、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方向),深入经藏,兼通汉传佛教各宗派思想,尤其对天台教观、禅宗心性之学有独到体悟,在求学期间,他常以“难行能行,难忍能忍”自勉,严持戒律,刻苦参禅,先后在栖霞山、天台山等古道场闭关修行,积累了深厚的定慧功夫。

2010年,法广法师应灵隐寺方丈光泉和尚邀请,前来协助寺院管理,初到灵隐,他便被这座千年古刹的历史底蕴所震撼,也更深刻地意识到“法赖人弘”的道理,他常说:“寺院不仅是修行办道的地方,更是传播文化、服务社会的道场。”在担任监院期间,他主管寺院日常事务,从殿堂维护、法务组织到僧团教育,事必躬亲,井井有条,他尤其注重僧团素质的提升,每周组织僧人学习戒律、研讨经典,鼓励青年僧人“解行并进”,既要有佛学理论素养,也要有服务大众的实践能力,在他的推动下,灵隐寺成立了“僧伽培训班”,邀请海内外高僧大德前来讲学,培养了一批兼具德行与学识的年轻僧人,为古寺注入了新的活力。

作为方丈,法广法师始终秉持“弘法利生”的初心,致力于将佛法智慧与现代生活相结合,他倡导“人间佛教”理念,强调“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主张佛教徒既要“出世”的精神,也要“入世”的担当,在他的主持下,灵隐寺每年举办“新春祈福法会”“观音菩萨圣诞法会”“地藏菩萨法会”等大型法务活动,既保留了传统佛教仪轨的庄严,又融入了适合现代信众需求的元素,如增设“祈福寄语”“公益随喜”等环节,让法会成为心灵净化与善愿传递的平台,他还积极推动佛教文化传播,开设“灵隐寺讲堂”,定期举办佛学讲座、禅修体验活动,邀请学者、艺术家与信众对话,让更多人了解佛教的智慧与慈悲,他还推动灵隐寺与高校、研究机构的合作,开展佛教文化学术研讨,出版《灵隐寺丛书》,整理古籍文献,让千年文化在新时代焕发生机。

法广法师的慈悲不仅体现在弘法事业上,更落实到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怀,他常说:“佛法讲“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我们要把众生看作自己的亲人,尽己所能帮助他们。”在他的倡议下,灵隐寺成立了“慈航慈善基金会”,长期开展扶贫济困、捐资助学、救灾赈灾等活动,每年寒暑假,基金会都会组织志愿者前往偏远山区,为留守儿童送去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疫情期间,他带头捐款捐物,组织僧众为一线医护人员祈福,并协调资源为社区送去防疫物资,这些行动,让信众深刻体会到“佛法在世间”的真实意义,也让佛教的慈悲之光温暖了无数人的心。

灵隐寺法广法师

在修行上,法广法师强调“禅净双修,定慧等持”,他认为,禅宗的“明心见性”与净土宗的“持名念佛”并非对立,而是相辅相成:以禅修定,以净发慧,最终达到“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的境界,他常教导信众:“修行不在形式,而在心念,念念为善,念念觉照,就是最好的修行。”他自己每日凌晨三点半起床,礼佛、诵经、坐禅,从不间断,即便事务繁忙,也始终坚持“二时头香”的功课,用行动诠释着“精进”二字,他常说:“出家人要以戒为师,以法为依,只有自己身心清净,才能接引众生。”

为了让信众更直观地了解法广法师的修行理念与弘法历程,以下整理其修行与弘法大事记:

时间阶段 主要经历
1990-1995年 于江苏某寺院剃度,依止老和尚学习戒律,奠定佛学基础
1996-2000年 就读于中国佛学院,系统学习三藏经典,专攻天台教观
2001-2005年 于南京大学哲学系深造,获宗教学硕士学位,开始发表佛学论文
2006-2009年 在天台山国清寺闭关三年,深入参究禅宗心法,定慧增长
2010-2015年 应邀至灵隐寺,任监院,主管僧团教育与寺院管理,成立“僧伽培训班”
2016-2020年 推动灵隐寺“人间佛教”实践,开设“灵隐寺讲堂”,举办禅修体验活动
2021年至今 任灵隐寺方丈,成立“慈航慈善基金会”,扩大慈善公益范围,推动佛教文化学术交流

法广法师常说:“佛法如灯,能破黑暗;僧团如舟,能渡迷津。”他以一生的实践践行着这句话,不仅守护着灵隐寺这一座“东南佛国”,更将佛法的智慧与慈悲播撒到更广阔的天地,在他的引领下,灵隐寺不仅是佛教圣地,更成为现代人心灵的港湾、文化的灯塔,让古老的佛法在新时代焕发出蓬勃生机。

相关问答FAQs

灵隐寺法广法师

Q1:法广法师的修行法门有何特色?
A1:法广法师倡导“禅净双修,定慧等持”的修行法门,强调禅宗的“明心见性”与净土宗的“持名念佛”相结合,他认为,禅修能培养定力,净�能启发智慧,二者相辅相成,他注重“在生活中修行”,主张将觉照之心融入日常,念念为善,念念觉照,使修行与生活不二,他特别重视戒律持守,认为“戒为无上菩提本”,严持戒律是修行的基础,唯有身心清净,才能深入法义,接引众生。

Q2:法广法师如何带领灵隐寺践行人间佛教?
A2:法广法师以“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为理念,从弘法、文化、慈善三方面践行人间佛教:在弘法上,举办大型法会、佛学讲座和禅修体验,用现代语言和形式诠释经典,贴近信众需求;在文化上,推动与高校、研究机构的合作,整理出版佛教典籍,开设“灵隐寺讲堂”,让佛教文化走进大众;在慈善上,成立“慈航慈善基金会”,开展扶贫、助学、救灾等公益活动,将慈悲心转化为实际行动,让信众在服务社会中体会“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菩萨精神。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