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在中国人的传统里,是辞旧迎新的节点,是阖家团圆的温暖,更是心灵沉淀与成长的契机,星云法师常言:“过年不是形式,而是心的修行。”在法师的开示中,过年不应止于贴春联、备年货、吃团圆饭的表象,更应是一次向内观照、向外修行的过程——扫除心灵的尘垢,修复关系的裂痕,培养感恩的情怀,发起新年的善愿。
过年是心灵的“扫尘”与“纳新”
法师认为,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间“房子”,平日里被贪、嗔、痴的尘埃覆盖,过年正是“扫尘”的好时机,所谓“扫尘”,并非简单的打扫房间,而是清扫内心的烦恼:对过去的懊悔、对当下的焦虑、对未来的执念,法师曾说:“放下过去的错误,才能轻装上路;放下他人的过错,才能自在安心。”若去年与人结怨,过年时不妨主动释怀,一句“新年快乐”胜过无数纠结;若曾因忙碌忽略家人,此刻不妨放下手机,专注陪伴,让心灵回归宁静。
“纳新”则是清扫之后,让慈悲、智慧、喜舍的阳光照进心房,法师建议,过年时可每日静坐片刻,观想一年来值得感恩的人与事,让温暖的心境取代浮躁;或抄写一段经文,如《心经》中的“照见五蕴皆空”,在笔墨间体会放下执着后的清明,心灵的“扫尘”与“纳新”,能让我们以更清明的状态迎接新的一年。
表:过年心灵“扫尘”指南
| 需清扫的“尘垢” | 清扫方法 | 纳入的“新意” |
|----------------|----------|--------------|
| 贪心(对物质、名利的过度追求) | 知足少欲,简朴过年,减少攀比 | 纳入布施心,分享给有需要的人 |
| 嗔心(愤怒、怨恨、不耐烦) | 宽恕他人,理解不同,换位思考 | 纳入慈悲心,以柔和态度待人接物 |
| 痴心(迷茫、困惑、颠倒妄想) | 学习正见,读经闻法,亲近善知识 | 纳入智慧心,明辨是非,踏实前行 |
过年是关系的“修复”与“圆满”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也是过年最重要的场域,法师强调:“亲人不是用来计较的,而是用来珍惜的。”过年团聚时,难免因生活习惯、观念差异产生摩擦,和”字便是关键,法师曾开示:“家庭和睦的秘诀,不是每个人都对,而是每个人都愿意‘让’一点——父母让子女的个性,子女让父母的唠叨,夫妻让彼此的脾气。”
长辈可能关心催婚、催工作,年轻一代或许觉得唠叨,若能体谅“唠叨里藏着牵挂”,耐心回应,而非顶撞,关系便会更融洽;兄弟姐妹若曾因财产、分工有隙,过年时不妨主动分担,用行动化解隔阂,法师常说:“一句‘我错了’,比一百句‘你错了’更有力量;一个拥抱,比一万句解释更温暖。”关系的修复,不在惊天动地的举动,而在日常言语中的包容、行动中的体贴。
过年也是“感恩教育”的好时机,法师建议,带孩子祭祖时,可讲述祖辈的奋斗故事,让孩子明白“今日的幸福来之不易”;给父母敬茶时,真诚说一句“谢谢您,辛苦了”,让感恩成为家庭最美的底色,当家庭充满感恩与包容,每个人的心都会感到安稳与圆满。
过年是生命的“感恩”与“惜福”
“人生在世,要懂得感恩。”法师常提醒大众,过年时不妨静心思考:一年来,我们是否健康?是否平安?是否有饭吃、有衣穿?这些看似平常的“拥有”,却是无数人祈求而不得的福报,法师曾说:“福报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过去生中的善因,也是今生珍惜得来的。”
感恩的对象,远不止家人,感恩父母的养育,让我们有家可归;感恩师长的教诲,让我们明辨是非;感恩朋友的陪伴,让我们不感孤独;甚至感恩一餐饭、一杯水,体会“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来之不易,法师提倡“过简朴年”,减少铺张浪费,将省下的钱用于布施或帮助他人,让“惜福”与“感恩”相辅相成——因为懂得珍惜,所以更想分享;因为心怀感恩,所以福报绵长。
过年是未来的“发心”与“践行”
“过年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法师认为,除夕夜的守岁,不仅是“守旧岁”,更是“发新愿”——在新的一年里,发什么样的心,就有什么样的人生,法师鼓励大家发“四无量心”:愿众生远离痛苦(慈心)、愿众生获得快乐(悲心)、愿众生远离烦恼(喜心)、愿众生远离怨憎(舍心),这“四心”并非遥不可及,而是从身边小事做起:对同事多一份友善,对陌生人多一份援手,对弱者多一份怜悯。
“发心”之后,更要“践行”,法师曾说:“学佛不是念几句经文就够,而是把慈悲、智慧用到生活中。”新的一年,可以为自己定下“修行小目标”:每月做一件善事,每周与父母深谈一次,每日静思十分钟;遇到矛盾时,先问自己“能否退一步”,遇到诱惑时,想想“是否合乎道义”,当善念成为习惯,生命自然会朝着光明的方向生长。
星云法师的开示,总将深奥的佛理融入生活的烟火气,过年,在他眼中,是一场关于“心”的修行——扫尘、修心、和家、感恩、发愿,每一个环节都是成长的阶梯,愿我们都能在过年的氛围中,不仅收获团圆的温暖,更能收获内心的丰盈与生命的力量,以一颗清净、慈悲、积极的心,走向新的一年。
相关问答FAQs
Q1:过年期间亲友聚会难免饮酒、打牌,如何在不扫兴的情况下保持适度?
A:星云法师提倡“随缘而不攀缘”,聚会时,可主动以茶代酒,说明“健康团圆最重要”;若涉及赌博,可婉拒并提议改为聊天、唱歌等健康活动,法师曾说:“真正的情谊不在酒桌牌局,而在真诚的相待。”守住原则的同时,用温和的态度影响他人,既不失礼,又能守护身心清净。
Q2:过年感到孤独(如独自在外或家人已逝),如何用法师的开示调整心态?
A:法师开示“孤独是修行的契机”,接纳当下的状态,不抗拒、不抱怨,将孤独视为与自己对话的机会:静坐观心、阅读经典、回忆美好,让内心充实起来,用行动温暖自己与他人——给家人打电话问候,或参与志愿者活动,帮助他人能驱散孤独感,法师曾说:“心中有爱,就不孤独;行善利他,温暖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