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镜佛教

寺庙疫情防控制度如何兼顾宗教传统与防疫要求?具体措施有哪些?

寺庙作为宗教活动场所,人员流动性大、聚集性强,是疫情防控的重点区域,为切实保障信众及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寺庙需结合实际情况,建立科学、规范的疫情防控制度,严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确保宗教活动安全有序开展。

寺庙疫情防控制度

人员管理制度

  1. 入寺管理

    • 实行“预约+限流”制度,通过线上平台或现场登记控制每日入寺人数,避免人员聚集,高峰时段采取分时段入寺,确保瞬时接待量不超过最大承载量的50%。
    • 入寺人员需配合体温检测(体温≥37.3℃者禁止入寺),查验健康码、行程码(绿码且无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佩戴口罩(建议使用医用外科口罩以上级别)。
    • 对老年人、残障人士等不便使用智能设备的群体,可由工作人员协助核验信息,或凭有效身份证件登记入寺。
    • 省外及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城市来(返)寺人员,需提供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并配合落实属地防控要求(如隔离、健康监测等)。
  2. 工作人员管理

    • 工作人员(含僧人、义工、安保等)需完成新冠疫苗全程接种,定期(每周1次)进行核酸检测,建立健康监测台账,每日记录体温、健康状况。
    • 工作期间全程佩戴口罩,勤洗手、不串岗,每日上岗前进行体温检测,有发热、咳嗽等症状者立即暂停工作并及时就医。
    • 避免前往中高风险地区,非必要不参加聚集性活动,确需外出需提前报备并做好个人防护。

场所管理制度

  1. 清洁消毒

    • 对寺庙入口、大殿、走廊、卫生间、公共座椅等高频接触表面,每日至少消毒2次(早晚各1次),可使用含氯消毒液(如84消毒液,按1:100比例稀释)或75%酒精擦拭;电梯按钮、门把手等增加消毒频次至每小时1次。
    • 室内场所每日通风不少于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保持空气流通;通风条件不佳的区域,使用机械通风或空气消毒设备。
    • 设置“废弃口罩专用垃圾桶”,内层采用医疗废物垃圾袋,每日清理并消毒,垃圾日产日清。
  2. 区域管理

    寺庙疫情防控制度

    • 关闭部分室内活动区域(如法堂、禅房等非必要封闭空间),确需开放的场所控制人数,保持1米以上社交距离。
    • 殿堂内禁止信众触摸供品、佛像等物品,提倡“一拜一消毒”(供品、跪垫等定期消毒)。
    • 公共卫生间配备洗手液、肥皂等卫生用品,保证洗手设施正常运行,引导信众勤洗手。

活动管控制度

  1. 大型活动管理

    • 暂停举办庙会、法会、讲座等大型聚集性活动;确需举办小型活动(如祈福、法事等),需提前向属地宗教部门、疫情防控部门报备,审批通过后方可实施。
    • 小型活动严格控制参与人数(不超过50人),缩短活动时长(不超过1小时),全程佩戴口罩,保持间距,活动后进行全面消毒。
  2. 日常活动引导

    • 引导信众错峰前往,避免节假日、周末等高峰期集中入寺;倡导“短时礼佛”,减少逗留时间。
    • 禁止在寺内提供集体斋饭,提倡分餐或自带餐食;如需提供斋食,需打包配送,避免聚集用餐。

物资储备与应急处置

  1. 物资储备

    建立防疫物资储备台账,储备足量的口罩(按日均入寺人数的3倍储备)、消毒液、洗手液、体温枪、抗原检测试剂、应急药品(如退烧药、止咳药)等物资,定期检查保质期,及时补充。

    寺庙疫情防控制度

  2. 应急处置

    • 设立临时隔离点(通风良好、独立空间),配备基本防护用品;发现发热、干咳等疑似症状人员,立即引导至隔离点,并第一时间向属地疾控部门、宗教部门报告。
    • 配合疾控部门开展流调、核酸检测、隔离转运等工作,对涉疫区域(如患者活动轨迹涉及的场所)终末消毒,并根据疫情风险等级调整防控措施。

宣传引导制度

  • 在寺庙入口、殿堂、公告栏等显著位置张贴疫情防控提示(佩戴口罩、保持距离、扫码登记等),通过电子屏、广播循环播放防疫知识。
  • 利用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发布疫情防控政策、入寺须知、健康提示,引导信众自觉遵守防控规定,不信谣、不传谣。

公共区域消毒频次及要求

区域 消毒频次 消毒方式 责任人
入寺口、测温点 每小时1次 含氯消毒液擦拭/75%酒精喷雾 安保人员
大殿、走廊、楼梯 每日2次(早晚) 含氯消毒液擦拭地面、扶手 清洁人员
公共座椅、供品台 每日2次 75%酒精擦拭 僧人/义工
卫生间 每小时1次 含氯消毒液喷洒地面、门把手 清洁人员
电梯按钮、门把手 每小时1次 75%酒精擦拭 安保人员

相关问答FAQs

问:寺庙是否可以为信众提供斋饭?如果提供,如何防控疫情?
答:疫情期间,不建议在寺内提供集体斋饭,确需提供斋食的,需严格落实以下措施:①由专人负责食材采购、加工,确保食材新鲜、来源可追溯;②采用分餐制,将餐食打包成盒,由信众分散领取;③用餐场所保持通风,设置“一米线”等候区,避免人员聚集;④餐后对餐具、用餐环境进行全面消毒。

问:如果信众在寺庙内出现发热症状,寺庙应该如何处理?
答:①立即将该信众引导至临时隔离点,避免与其他人员接触;②由专人佩戴N95口罩、手套等防护装备,询问其近期旅居史、接触史等信息,并记录;③第一时间拨打120急救电话或联系属地疾控部门,转运至发热门诊;④对信众活动过的区域(如隔离点、行走路线等)进行终末消毒;⑤配合疾控部门开展流调,对密切接触者(如同行人员、接触过的工作人员)进行登记、隔离观察,并根据防疫要求落实核酸检测等措施。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