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镜佛教

悟梵法师临终有何未了之缘与开示?

农历冬月初八,雪后初晴的古寺笼罩在一片澄澈的寂静中,菩提禅寺的禅房内,八十六岁的悟梵法师盘坐于蒲团,身着旧衲衣,眉目间仍带着几分往日的清朗,弟子们分立两侧,年轻的僧人双手合十,眼眶微红;老弟子则低眉垂目,似在默诵经文,窗棂上凝着薄冰,阳光透过,在青砖地上投下细碎的光斑,一如法师一生洒落的慈悲之光。

悟梵法师临终

悟梵法师的一生,是“以戒为师,以苦为修”的写照,二十岁那年,他于金山寺剃度,师父赠他法名“悟梵”,嘱其“悟透梵行,普度众生”,此后数十年,他遍访名山,在峨眉山闭关三年,诵《法华经》三千部;在五台山苦行,寒冬仅着单衣,却常说“心暖则身暖”,四十五岁时,他回到故乡筹建菩提禅寺,带着弟子们开荒种田,自给自足,寺中从不设功德箱,却常年为穷苦人施粥、赠衣,常有信众问:“法师为何如此执着?”他总合十答:“佛法不在庙宇,而在人间;不在经文,而在心头。”

临终前三日,法师已不进饮食,却仍每日打坐,偶为弟子开示,他握着年轻弟子慧明的手说:“莫要执着于生死,生死如昼夜交替,本是自然,你们只需记住,‘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便是对佛法最好的践行。”最后一天清晨,法师睁开眼,望着窗外的梅花,轻声诵道:“春日春风好,梅花香满道,若问何处去,心净即佛国。”声音渐弱,安然而逝,弟子们见其面色红润,宛如入定,竟无半分痛苦之色。

为纪念法师一生弘法利生的事迹,弟子们整理出以下修行与弘法大事记:

悟梵法师临终

时间 事件 意义
25岁 于金山寺受具足戒 正式成为比丘,持戒修行
35岁 峨眉山闭关三年,诵经三千部 深化禅定,悟透“心佛众生三无差别”
45岁 回乡筹建菩提禅寺 弘法道场落地,接引信众
60岁 设“义学堂”,免费教化贫家子弟 将佛法与教育结合,践行“慈悲济世”
80岁 著《梵行笔记》,阐述“生活即修行” 简化佛法,让普通人易于理解

法师圆寂后,寺中异香萦绕三日不散,远近信众自发前来送别,有人献上鲜花,有人诵经回向,有人望着禅房轻叹:“法师去了,但他留下的‘心净即佛国’,会一直照亮我们。”

FAQs
Q1:悟梵法师临终前说“心净即佛国”,这句话该如何理解?
A:“心净即佛国”是佛教“即心即佛”思想的体现,意为外在的净土不在远方,而在内心的清净,若能断除贪嗔痴,保持心念纯净,当下所处的环境便是佛国,法师以此开示弟子,不必执着于往生净土的形式,而应在日常生活中修心,让内心常驻慈悲与智慧。

Q2:普通人可以从悟梵法师的一生中学习到什么?
A:可以从两方面学习:一是“务实修行”,法师不尚空谈,而是将佛法融入生活,如种田、施粥、办学,体现了“佛法在世间”的真谛;二是“放下执着”,法师面对生死时的坦然,以及对名利的淡泊,提醒世人莫被外物所困,应追求内心的自在与安宁。

悟梵法师临终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