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的夏天,我带着对都市生活的疲惫和对内心平静的渴望,报名了杭州灵隐寺附近某禅修中心的七日体验营,出发前,我对禅修的想象停留在“打坐念经”的刻板印象,直到真正踏入寺庙,晨钟暮鼓间,才慢慢触摸到这份古老智慧的温度。
禅修前,收到中心寄来的注意事项:需穿着宽松素色衣物,禁止携带电子设备,全程禁语(向法师请教除外),我简单收拾了换洗衣物、水杯和笔记本,怀着忐忑又期待的心情,坐上了前往寺庙的班车,抵达时已是傍晚,山风带着草木的清香,师父们合十行礼,无声的仪式感让浮躁的心瞬间沉静下来。
禅修的生活规律而简单,每日凌晨4点半起床,钟声敲响时便要起身洗漱,5点开始早课,在禅堂诵经礼佛,梵音缭绕中,仿佛能听见自己的心跳与呼吸,7点的过堂(用餐)是最特别的体验,十人一桌,需止语用餐,碗筷轻放,吃完后将碗底一粒米都刮干净——师父说这是“食存五观”,感恩食物来之不易,也提醒我们惜福,午后是坐禅与行禅交替的时间:初学者很难静心,我常在双腿发麻、思绪纷飞时偷偷睁眼,看前排师兄纹丝不动,只得咬牙调整呼吸,感受气息从鼻腔进入,流经胸腔,再缓缓呼出,渐渐发现,当不再对抗杂念,专注反而会悄然浮现。
为了让体验更清晰,中心每日的安排都清晰明了:
时间 | 核心要点 | |
---|---|---|
4:30-5:00 | 起床洗漱 | 保持安静,不干扰他人 |
5:00-6:00 | 早课(诵经礼佛) | 跟随节奏,专注当下 |
7:00-7:30 | 过堂(早餐) | 食存五观,止语惜福 |
8:30-11:00 | 坐禅/行禅交替 | 观呼吸,调身调心 |
11:00-12:00 | 法师开示 | 解答疑问,分享禅修心得 |
14:00-17:00 | 经行(经行禅) | 步履缓慢,专注每一步触地之感 |
17:00-18:00 | 药石(晚餐) | 过午不食,清淡饮食 |
19:00-20:00 | 禅茶/抄经 | 在静默中体味文字与茶韵 |
第三天是最难熬的“腿麻关”,坐禅不到半小时,双腿便如针扎般刺痛,我忍不住动了动,被师父的木鱼声轻敲提醒,后来他私下开示:“疼是身体的感受,不必抗拒,也不必执着,就像念头来了会走,疼也会过去。”我试着照做,果然发现当不再抗拒疼痛,反而能和它“和平共处”,第六天的行禅中,我第一次体会到“心无挂碍”的状态:脚步落在青石板上,听见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远处溪水潺潺,那一刻没有过去,没有未来,只有眼前的“,内心像被清水洗过般通透。
离开寺庙时,已是黄昏,我带走的没有纪念品,只有一本写满感悟的笔记本,和一颗学会“慢下来”的心,后来每当工作焦虑,便会想起禅堂里的呼吸声,想起师父说的“不是世界太吵,是我们心太乱”,2018年的这场禅修,不是逃避生活的“暂停键”,而是教会我在喧嚣中安顿自己的“心法”。
FAQs
-
禅修期间完全不能说话吗?遇到困难怎么办?
禅修期间为保持专注,通常要求“止语”,但并非完全禁止,若身体不适或对禅修方法有疑问,可在特定时间(如法师开示后、过堂后)举手示意,师父会单独解答,初期不适应是正常的,可通过写纸条或向师兄求助,无需因“禁语”感到压力。 -
禅修适合所有人吗?有没有禁忌?
禅修适合希望静心减压、探索内心的人群,但需注意:严重心理疾病患者(如抑郁症急性期、精神分裂症等)需先咨询医生;孕妇、行动不便者需提前告知中心,以便调整活动强度;禅修期间饮食清淡,肠胃敏感者可自备少量益生菌或易消化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