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镜佛教

安徽法玖法师的修行弘法经历中藏着怎样的智慧与故事?

安徽法玖法师,俗姓张,安徽合肥人,生于1965年,自幼受家庭熏陶,对佛法怀有深厚兴趣,青年时期因体弱多病,偶遇一位云游僧人,听其开示后顿悟人生无常,遂萌生出家之志,1985年,于九华山祇园寺礼上慧下文法师剃度,法号法玖,意为“佛法久住,普度众生”,出家后,他先在寺院内诵经持戒,研习《法华经》《华严经》等大乘经典,每日精进修持,从不懈怠,1990年,赴中国佛学院学习,系统研习佛法义理及戒律,毕业后返回九华山,担任知客僧,负责寺院日常事务及信众接待,期间以慈悲心待人接物,深受信众敬重。

安徽法玖法师

法玖法师的修行历程注重解行并重,既深入经教,又注重实修,他曾在九华山后山闭关三年,期间断绝外缘,每日坐禅、诵经、持咒,深入观照心性,出关后对佛法的理解更加透彻,尤其擅长将深奥的义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开示,引导信众在生活中修行,他常说:“佛法不在经卷中,而在日常起心动念处;修行不在寺院里,而在待人接物之间。”这一理念影响了众多信众,使佛法真正融入生活。

在弘法事业方面,法玖法师以“弘扬正法,利乐有情”为己任,先后在安徽多地及江苏、江西等周边省份讲经说法,内容涵盖《心经》《金刚经》《阿弥陀经》等,尤其注重净土法门与禅宗的结合,倡导“禅净双修”,他认为,净土法门易行难信,适合现代人根机,而禅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二者相辅相成,可帮助不同根机的众生解脱,他还创办“九华山法玖佛学讲堂”,定期举办佛学讲座、禅修营、抄经会等活动,吸引众多年轻人参与,为佛教培养了一批年轻弘法人才。

法玖法师还积极投身慈善事业,关注弱势群体,他发起“爱心助学”项目,资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设立“临终关怀”小组,为重症患者提供心灵慰藉;每逢节假日,还会组织信众到敬老院、孤儿院慰问,捐赠物资,送去温暖,他认为,慈善是佛教慈悲精神的具体体现,通过利他实践,可以净化心灵,积累福报,多年来,他的慈善足迹遍布安徽山区,帮助了数千名困难群众,被当地政府评为“慈善先进个人”。

为更好地归纳弘法经验,法玖法师还著有《法玖法师开示录》《生活中的佛法》等书籍,将讲经内容整理成册,方便信众学习阅读,书中以生动的故事和案例,阐释佛法的智慧,深受读者喜爱,他还在社交媒体上开设账号,定期发布短视频和文章,以现代传播方式弘扬佛法,吸引了大量年轻粉丝,让古老的佛教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

安徽法玖法师

以下为法玖法师弘法活动简表:

时间 弘法活动内容 地点
1995年 首次举办“佛学基础讲座” 九华山祇园寺
2000年 创办法玖佛学讲堂 安徽合肥
2008年 启动“爱心助学”项目 安徽六安、安庆
2015年 出版《法玖法师开示录》 全国发行
2020年 开设社交媒体弘法账号 抖音、微信公众号

法玖法师常说:“出家的意义,不是为了逃避现实,而是为了更好地面对现实;修行的目的,不是为了自己解脱,而是为了帮助众生解脱。”他以身践行,将佛法慈悲精神融入弘法利生的每一个细节,成为安徽佛教界的一面旗帜,深受社会各界敬重。

相关问答FAQs:

问:法玖法师的弘法理念是什么?
答:法玖法师的弘法理念以“解行并重、契理契机”为核心,强调将深奥的佛法义理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倡导“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他注重禅净双修,认为净土法门适合现代根机,禅宗能直指人心,二者结合可帮助众生解脱,他主张以慈善实践慈悲精神,通过利他行为净化心灵,实现自利利他的目标。

安徽法玖法师

问:法玖法师对年轻信众有哪些修行建议?
答:法玖法师建议年轻信众从“持戒、修心、利他”三个方面入手:一是持戒守规,遵守基本的道德规范,如不杀生、不偷盗、不妄语等,奠定修行基础;二是修心养性,通过观呼吸、诵经等方式培养专注力,减少贪嗔痴;三是积极参与利他活动,如志愿服务、慈善捐助等,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体会佛法的慈悲与智慧,最终实现烦恼减少、内心清净的修行目标。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