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镜佛教

菩萨名号有哪些

菩萨是佛教中“菩提萨埵”的简称,意为“觉悟的有情”,指发菩提心、行菩萨道、利益众生的修行者,菩萨名号不仅是对其功德的彰显,更蕴含着无尽的愿力与象征,在佛教经典与信仰传承中,菩萨名号丰富多样,或体现其慈悲特质,或彰显其智慧德能,或对应特定法门与救度对象,以下从经典出处、核心愿力等角度,详细梳理常见的菩萨名号。

菩萨名号有哪些

大乘经典中的核心菩萨名号

大乘佛教经典是菩萨名号的主要来源,四大菩萨”——观世音、文殊、普贤、地藏——因其愿力深广、影响最广,被誉为佛教信仰的四大支柱。

观世音菩萨(Avalokiteśvara)

名号含义:“观世音”意为“观照世间众生音声”,众生遭遇苦难时,若至诚称其名号,菩萨即观其音声而寻声救苦,故亦称“观自在”(观照一切众生得自在)。
经典出处:《法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楞严经》等。
核心愿力:“菩萨昔于恒河沙劫中,立弘誓:‘愿我当得菩提时,身相光明,如观世音,令一切众生,如我无异。’”其慈悲遍及六道,尤其对苦难众生施以无畏救度,故称“大悲观音”。
常见化身:千手千眼观音(代表无量方便)、十一面观音(代表破除无明)、如意轮观音(满足众生愿望)等。

文殊师利菩萨(Mañjuśrī)

名号含义:“文殊”意为“妙吉祥”,代表智慧圆满、辩才无碍,是诸佛菩萨智慧的化身。
经典出处:《文殊师利般若经》《华严经·入法界品》等。
核心愿力:“愿我智慧如文殊,普照一切众生心。”文殊菩萨常以童子相显现,象征“初心不染”,教导众生以智慧断除烦恼,开启佛性。
象征物:手持智慧剑(斩断无明)、骑青狮子(代表威猛智慧)。

普贤菩萨(Samantabhadra)

名号含义:“普贤”意为“遍一切处”,其行愿广博,代表实践与行持,与文殊菩萨的“智慧”相辅相成,构成“悲智双运”的圆满修行。
经典出处:《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
核心愿力:“十大愿王”——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广修供养、忏悔业障、随喜功德、请转法轮、请佛住世、常随佛学、恒顺众生、普皆回向,强调“行愿无尽”,以实践利益一切众生。
象征物:坐六牙白象(象征愿行坚定、破除烦恼)。

地藏菩萨(Kṣitigarbha)

名号含义:“地藏”意为“如大地含藏万物”,比喻其德能深广、誓愿坚定,尤其救度地狱众生,故称“大愿地藏”。
经典出处:《地藏菩萨本愿经》。
核心愿力:“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藏菩萨以“大孝”为本,救度一切罪苦众生,尤其关注地狱、饿鬼等恶道,被誉为“幽冥教主”。

其他重要经典中的菩萨名号

除四大菩萨外,大乘经典中还记载了诸多愿力独特的菩萨名号,各司其职,救度不同根机的众生。

菩萨名号有哪些

弥勒菩萨(Maitreya)

名号含义:“弥勒”意为“慈氏”,代表慈爱众生,是释迦牟尼佛的“补处菩萨”(未来佛),现居兜率天内院,将于人寿八万岁时降生人间成佛。
经典出处:《弥勒上生经》《弥勒下生经》。
核心愿力:“以慈心度脱众生,令离诸苦”,以欢喜、和合的形象接引众生,是“未来佛”与“欢喜佛”的代表。

虚空藏菩萨(Ākāśagarbha)

名号含义:“虚空”象征其德能如虚空般无边无际,“藏”代表含藏无量智慧福德,能满足众生求愿。
经典出处:《虚空藏菩萨经》。
核心愿力:“若有众生,贫苦困厄,但念虚空藏菩萨名号,即得资生具足,远离贫穷。”尤其对求智慧、求福报的众生有特殊加持。

大势至菩萨(Mahāsthāmaprāpta)

名号含义:“大势至”意为“得大势”,代表其威德光明普照一切,令众生远离怖畏。
经典出处:《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核心愿力:“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与观世音菩萨同为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胁侍,代表“念佛三昧”的修持,以“根大圆通”闻名。

密宗及特殊愿力菩萨名号

在密宗传统与部分经典中,还有一些菩萨名号,体现“方便度化”与“忿怒相救度”的特质。

金刚手菩萨(Vajrapāṇi)

名号含义:“金刚手”象征其手持金刚杵,能降伏烦恼、护持佛法,是密宗“护法金刚”的代表。
经典出处:《金刚手菩萨灌顶经》。
核心愿力:“护持佛法僧三宝,降伏一切天魔外道”,以“金刚”的坚固与智慧,护佑修行者远离违缘。

药上菩萨(Bhaiṣajyarāja)与药王菩萨(Bhaiṣajyarāja)

名号含义:“药王”意为“治病之王”,“药上”为“药王之弟”,二者常并称,代表医药救度与身心安乐。
经典出处:《药上菩萨经》《药师经》。
核心愿力:“除众生身心病苦,满足一切善愿”,尤其对病苦众生施以医药加持,是“健康与长寿”的象征。

菩萨名号有哪些

准提菩萨(Cundi)

名号含义:“准提”意为“清净”,代表其法门的普适性与清净心,密宗中视为“七俱胝佛母”(能度化无量众生)。
经典出处:《准提陀罗尼经》。
核心愿力:“若有众生,持诵准提咒,得远离罪障,福慧增长”,尤其对在家修行者有殊胜加持。

菩萨名号简表

名号 经典出处 核心愿力/象征
观世音菩萨 《法华经》《楞严经》 大悲救苦,寻声救度
文殊师利菩萨 《文殊般若经》《华严经》 智慧圆满,辩才无碍
普贤菩萨 《华严经·行愿品》 行愿无尽,实践度生
地藏菩萨 《地藏本愿经》 大愿救度,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弥勒菩萨 《弥勒上下生经》 慈悲接引,未来佛
虚空藏菩萨 《虚空藏菩萨经》 含藏福德,满足求愿
大势至菩萨 《念佛圆通章》 念佛三昧,威德光明
金刚手菩萨 《金刚手灌顶经》 降伏烦恼,护持佛法

相关问答FAQs

Q1:菩萨名号是否可以随意称念?称念时需要注意什么?
A:菩萨名号是菩萨悲愿的载体,称念名号(如“南无观世音菩萨”)本身即是修行,但需以“至诚心”为基础,佛教强调“心口相应”,称念时若能结合观想菩萨的慈悲与智慧,或理解名号背后的愿力,效果更佳,称念名号需避免“功利心”(如只为求福报而念),而应发“菩提心”,愿利益众生,如此方能与菩萨愿力相应。

Q2:菩萨的“名号”与“化身”有何区别?为何同一菩萨会有多个名号?
A:菩萨的“名号”是其功德、愿力或特质的象征(如观世音菩萨的“大悲”名号),而“化身”是菩萨为度化不同众生应现的形相(如千手千眼观音、如意轮观音等),同一菩萨有多个名号,源于其愿力的“多面性”:为度化不同根机的众生(如智慧不足者称文殊,行持不坚者称普贤),或在不同经典中展现不同特质(如地藏菩萨在《地藏经》中侧重救度地狱众生,在《占察善恶业报经》中侧重开示法门),名号虽异,但菩萨的“本体”与“慈悲心”无二,如同明月映现于千江万水,形相虽多,本体唯一。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