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镜佛教

弥勒菩萨传44章蕴含何种修行智慧?

在兜率天内院的七宝讲堂中,弥勒菩萨正为天众宣讲《瑜伽师地论》,金色的法雨如甘霖般洒落,每一滴都蕴含着破除无明的智慧,忽然,内院东南方的光明中传来阵阵悲泣,只见一位身着粗布衣衫的凡人女子跪在莲台前,她怀中抱着一个气息奄奄的婴孩,干裂的嘴唇反复念叨:“求菩萨救救我的孩儿……”

弥勒菩萨传44

原来,这位女子名叫妙音,是人间南赡部洲一位贫苦农妇的儿媳,今年当地遭遇大旱,颗粒无收,丈夫为寻水源耗尽体力病倒,家中仅有的半袋粮食早已喂饱病重的丈夫,如今怀中八个月大的孩子因饥饿脱水,已是出气多进气少,妙音听闻兜率天有菩萨显灵,便日夜兼程赶来,却因业障深重,连内院的门都无法靠近,只能在外围的光晕中哀哭求救。

弥勒菩萨眉间的白毫光轻轻一转,顿时化作一道温暖的光罩住女子与婴孩,菩萨的声音如春风拂过心田:“善女子,莫要悲伤,生死本如昼夜交替,病苦亦是业火燃烧,你既发至诚心,我便为你开一扇方便之门。”说罢,菩萨从衣袖中取出一颗晶莹的“如意宝珠”,置于婴孩额头,宝珠刚一触碰,婴孩便“哇”地一声哭了出来,干瘪的小脸渐渐红润,妙音见状,伏地叩首,泪流满面:“菩萨大恩,妙音愿以身为奴,侍奉菩萨生生世世!”

菩萨微微一笑,伸手扶起她:“众生皆有佛性,你为救子不惜舍身,此心便是菩提种子,但记住,度人先需度己,度己方能度人。”随即,菩萨手指轻点虚空,一幅画面在妙音眼前展开:她的丈夫正在田埂上挖草根充饥,忽然一只白兔跃出,指引他找到了隐藏的泉眼;村中的长者因妙音舍身救子的举动,发起赈灾粮,众人齐心协力,竟在干裂的土地中种出了救命的“再生麦”。

弥勒菩萨传44

妙音看着画面,泪中带笑:“原来菩萨不是直接给予,而是唤醒人心中的光明。”菩萨点头:“布袋和尚曾言:‘行也布袋,坐也布袋,放下布袋,何其自在。’你若能放下对‘得失’的执着,便能在这苦海中种出莲花。”说罢,菩萨将宝珠收入袖中,那宝珠竟化作一朵小小的莲花,飘回妙音手中,“此莲为‘因’,你回去后,以救子之心救众生,他日莲花自会盛开。”

妙音握着莲花,向菩萨深深一拜,转身离去,当她回到人间时,丈夫已康复,村中也因她的感召团结互助,度过了旱灾,多年后,妙音成为当地备受尊敬的“活菩萨”,而她手中的莲花,早已在无数人的善念中绽放出千瓣金光。

弥勒菩萨开示众生烦恼与对治法简表
| 烦恼类型 | 众生表现 | 菩萨开示方法 |
|----------|----------|--------------|
| 贪欲(求不得) | 执着名利、财富,患得患失 | 以“布袋”比喻:装满时沉重,倒空时自在 |
| 恐惧(畏死畏苦) | 对生死、病痛极度焦虑 | 以“莲花”象征:淤泥中生长,烦恼中见菩提 |
| 无明(不明因果) | 怨天尤人,不知业力流转 | 以“种子”譬喻:种善因得善果,当下转变即是契机 |

弥勒菩萨传44

FAQs
问:弥勒菩萨为何常以笑容示现?
答:菩萨之笑非世俗之喜,而是对众生烦恼的悲悯,对佛法真理的证悟,笑中含“四无量心”——慈、悲、喜、舍,提醒世人:世间诸事如梦幻泡影,放下执着,方能常生欢喜心。

问:普通人如何学习弥勒菩萨的“包容”?
答:从“接纳”开始: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接纳他人的过错,接纳生活中的无常,如布袋和尚所言:“肚大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心量拓宽,烦恼自消。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