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镜佛教

倓虚法师遇鬼

倓虚法师是近代中国佛教史上一位极具影响力的高僧,天台宗第四十四代传人,俗名王福庭,河北宁河人,他中年出家,历参名师,弘法于东北、华北一带,著述丰富,《影尘回忆录》中记载了他诸多修行经历,遇鬼”之事尤为引人深思,这类事件并非猎奇谈资,而是其修行路上的考验与心性磨砺,背后蕴含着深刻的佛教智慧与因果观念。

倓虚法师遇鬼

1920年冬,倓虚法师在营口宣讲堂闭关修行,为期三个月,闭关期间,他需日中一食,树下一宿,精进诵经念佛,起初数日,心神安定,法喜充满,然至第十日夜里,怪事陡生,子时刚过,忽闻窗外铁链拖地之声,由远及近,铿锵刺耳,仿佛有重物拖行,每一步都踏在人心尖上,法师端坐蒲团,心念如如不动,只默念“阿弥陀佛”圣号,声音渐近,竟绕着关房转了三圈,而后消失,未过一刻钟,复有女子啜泣声,自窗外传来,时断时续,凄厉哀怨,似有无限冤屈,法师知此为关中境界,既不惊惧,亦不追逐,只将心神系于佛号,声声不绝。

如此一连七夜,夜夜皆有异象:或见黑影幢幢,在窗前晃动;或闻拍门声、呵斥声,甚或有人以手指敲击窗棂,如鼓点般急促,同修见法师神色如常,亦不敢多问,至第十五日,法师白日小憩时,忽见一青面獠牙之鬼,身高丈余,立于床前,目露凶光,作势欲扑,法师虽心下一动,旋即安定,暗念“观世音菩萨”圣号,鬼影竟如烟雾般消散,此后,异象渐少,至闭关后期,关房内外竟一片寂静,再无扰人清梦之声。

事后,法师与师父谛闲法师谈及此事,谛闲法师言:“此乃你宿世业力现前,亦是魔障考验,心若不定,则为所转;心若定,魔即成佛子。”法师方悟,所谓“鬼”者,多为自身业识变现,或因修行精进,触动尘习,心识不净,故现此相,若修行人外着相,心生怖畏,则魔障愈盛;若能内守真心,观照自性,知“一切唯心造”,则境随心转,魔障自消。

倓虚法师遇鬼事件的关键节点可梳理如下:

倓虚法师遇鬼

时间节点 现象描述 法师应对方式 内在心性体现
闭关前十日 心神安定,法喜充满 精进诵经念佛 初入关中,道心坚固
第十日夜 铁链拖地声,绕关房三圈 默念“阿弥陀佛”圣号 不随境转,心系佛号
第十一夜至第十七夜 女子哭声、黑影晃动、拍门声 不惊不怖,专注念佛 定力渐增,不为所扰
第十五日白日 青面獠牙鬼影立于床前 念“观世音菩萨”圣号 正念现前,智慧观照
闭关后期 异象消失,内外寂静 持续修行,心无所住 转境成功,业消障除

法师曾言:“修行人不怕念起,就怕觉迟。”所谓“鬼”相,不过是心识的幻影,若能时时觉察,念念分明,以佛号降伏妄心,则无论何种境界,皆不能动摇,他在《影尘回忆录》中告诫后学:“莫着相,莫怕鬼,鬼由心生,心平则鬼灭。”此非虚言,而是亲历修行后的真知灼见,佛教认为,六道众生皆在业力中轮回,鬼道众生亦属众生之一,其苦楚甚于人道,故法师虽遇异象,非但不生嗔恨,反生怜悯,曾为“鬼”诵经超度,此亦体现佛教“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精神。

倓虚法师遇鬼之事,从世俗角度看,或许是心理作用、环境巧合,但从佛教修行的视角,则是“借假修真”的契机,修行之路,非一帆风顺,魔障现前,正是砥砺心性的时刻,正如《坛经》所言:“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佛。”若能于境界中保持觉照,转烦恼为菩提,则“鬼”亦可成为修行的资粮,法师以自身经历证明:定力能伏魔,智慧能破妄,心净则国土净,所谓“鬼”相,终是虚妄不实的泡影。

相关问答FAQs

问题1:倓虚法师在回忆录中提到的“遇鬼”事件,是否真实存在?如何理解这类现象?
解答:倓虚法师作为高僧,其回忆录所载皆为亲身经历,从佛教信仰与修行角度看,“遇鬼”现象可能是修行过程中“业力现前”或“魔障考验”的体现,佛教认为,万法唯心造,境界现前时,若心识不净、定力不足,易受外境干扰,此类现象的真实性无需执着于“鬼神”的存在与否,重点在于法师如何以定慧力应对——他通过专注念佛、观照自心,将“魔障”转为道用,这正是修行者应学习的态度:不怖外境,但降其心。

倓虚法师遇鬼

问题2:佛教修行中遇到灵异现象时,应该如何正确应对?
解答:佛教强调“心为根本”,遇灵异现象时,首要原则是“正念现前,不惊不怖”,具体可从三方面入手:一是诵经持咒,如念诵《般若心经》《大悲咒》或佛号,以正念降伏妄念;二是观照自心,知“一切唯心造”,外境如镜,映照内心,不被幻相所转;三是回向众生,将修行功德回向给一切众生,包括所谓“灵异”背后的众生,以慈悲心化解嗔恨,若现象持续且严重影响身心,可向有德行的法师请教,切勿自行着相或迷信,以免着魔。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