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镜佛教

仁焕法师所讲往生咒有何殊胜功德与修行要诀?

仁焕法师作为近代佛教界备受尊敬的高僧,一生致力于弘扬净土法门,以“慈悲济世、导归极乐”为宗旨,其开示的法门深入浅出,契合末世众生根机,往生咒作为净土宗的重要修行法门,在仁焕法师的阐释下,更展现出消除业障、开启智慧、往生净土的深意,往生咒,全称《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陀罗尼》,出自《无量寿经》,是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的总持,被信众视为脱离生死苦海、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殊胜妙法。

仁焕法师往生咒

仁焕法师常言:“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他强调往生咒的持诵并非简单的口念,而是要“心口相应,至诚感通”,法师认为,众生因无始劫来的贪嗔痴慢疑,造下诸多业障,导致轮回不息,而往生咒正是“拔业障之根”的利器,咒语中的每一句都蕴含阿弥陀佛的悲愿力量,持诵时若能以清净心、恭敬心、信心,便能与佛心相应,化解宿业,开显自性本具的佛性,法师特别指出,持咒前需“先断恶修善,培植福报”,若一面持咒一面造恶,如同“以脏器盛甘露”,难获法益,唯有“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方能令咒语的力量在心中生根发芽。

往生咒的经文虽短,却字字蕴含无量妙义,仁焕法师在开示中逐句阐释:“南无阿弥多婆夜”,意为“归命无量光寿佛”,是表达对阿弥陀佛的至诚皈依,表明修行者“信深愿切”,唯求弥陀救度;“哆他伽多夜,哆地夜他”,为咒语中的咒心,法师释为“速疾成就,不退转意”,强调持咒时要“心无旁骛,专注一境”,如人忆母,念念不忘;“阿弥利都婆毗”至“伽伽那”,法师解释为“愿共一切众生,同生极乐国土”,体现了大乘佛教“自利利他”的精神,持咒不仅是为自己往生,更发愿度化众生,共沐佛光;“枳多迦利,娑婆诃”,意为“速疾成就,圆满吉祥”,法师告诫修行者,持咒贵在“持之以恒”,哪怕每日念三遍五遍,只要“至诚不辍”,久而久之业障渐消,智慧渐开,临终时便能“心不颠倒,蒙佛接引”。

对于持咒的利益,仁焕法师结合经教与实修,归纳出多个层面,可通过表格更清晰呈现:

利益类别 具体说明
消除业障 咒力能拔除贪嗔痴等根本业障,消除宿世冤亲债主干扰,令身心清净,远离灾祸。
开启智慧 与佛相应后,能破无明痴暗,明了因果事理,增长善根,辨别是非,不为外境所惑。
临终助益 平日持咒,临终时心不颠倒,有佛菩萨护持,避免堕落三恶道,蒙弥陀接引往生净土。
现世安乐 咒语能护持身心,减少疾病、灾难,令家庭和睦,事业顺遂,种下往生之因。
成就净土 持咒与念佛相辅相成,能巩固信愿,积累往生资粮,此生必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仁焕法师还特别强调持咒的方法与心态,他认为,持咒时“身要放松,心要专注”,可端坐或跏趺,双手合掌,默念或出声皆可,但“以默念为主,不生散乱”,法师提倡“持咒与念佛结合”,即持咒后专念弥陀名号,或“咒中有佛,佛中有咒”,将咒语的力量融入佛号,达到“一声佛号一声咒,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的境界,对于初学者,法师建议“从少至多,渐次增加”,每日先持咒二十一遍,逐渐增至四十九遍、一百零八遍,但“不在数量多少,而在至诚与否”,若能“念念不离弥陀,念念不离咒语”,则“心佛不二,感应道交”。

仁焕法师往生咒

针对现代众生生活忙碌、心浮气躁的特点,仁焕法师开示“随缘消旧业,不再造新殃”,鼓励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行住坐卧,皆可持咒”,如工作间隙、通勤路上,心中默念咒语,既能摄心不散,又能积累功德,法师特别提醒,持咒时要“放下执着,不求感应”,若执着于看到佛光、听到佛声等瑞相,反而会“心生攀缘,障碍道业”,真正的感应是“心地的转变”,如烦恼减少、慈悲心增长、对极乐世界生起深信,这才是“咒力加持”的真实体现。

往生咒的殊胜,不仅在于其文字的力量,更在于阿弥陀佛的悲愿摄受,仁焕法师常说:“弥陀愿海深广如虚空,众生念佛持咒,如一粒投于巨海,虽小必沉;如一点灯暗室,虽微必明。”只要众生能“深信切愿,至诚持咒”,弥陀愿力必然护念,令其“业障消除,善根增长,临终往生,永不退转”,这不仅是法师对净土法门的诠释,更是对一切众生离苦得乐的殷切期望。

相关问答FAQs

问:普通人日常持诵往生咒,需要遵循特定的仪轨吗?如果没有时间,每天念几遍合适?
答:仁焕法师开示,持诵往生咒贵在“至诚心”,不一定要复杂仪轨,若条件允许,可先净手、焚香、合掌,至诚礼佛后持咒;若时间紧张,随时随地心存恭敬,默念即可,法师建议初学者每日至少念二十一遍,若事务繁忙,念三遍、七遍亦可,关键在“持之以恒,心不散乱”,所谓“念佛持咒不在多,贵在信心不转移”,哪怕每日念一遍,若能至诚恳切,也能积累资粮,消灾免难。

仁焕法师往生咒

问:临终助念时,如何正确持诵往生咒才能帮助亡者?
答:仁焕法师强调,临终助念的核心是“助念者心诚,亡者心净”,助念时应让亡者右侧卧(吉祥卧),助念者围绕在旁,至诚专念弥陀名号,同时可持诵往生咒,但“音声要柔和,不急不躁”,避免干扰亡者心神,法师指出,助念时要“为亡者开示:阿弥陀佛慈悲愿力,持咒念佛能消业障,只要至诚称念,必蒙接引”,帮助亡者生起信心,若亡者已昏迷,助念者更应至诚,以心传心,令亡者在神识未离体前,得闻佛号咒声,种下往生之因,避免眷属哭泣、搬动等干扰,令其“安详舍报,往生净土”。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