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净法师现任浙江杭州云栖寺方丈,这座始建于北宋的千年古刹,因法师的禅修智慧与弘法热忱,成为江南地区重要的佛教文化圣地,云栖寺坐落于西湖西南五云山麓,背靠青山,面临碧波,环境清幽,素有“云栖竹径”之美誉,自古便是文人墨客与修行者向往之地。
云栖寺的历史可追溯至北宋乾德五年(967年),初名“资延院”,由吴越王钱弘俶敕建,明万历年间,高僧莲池大师(袾宏)驻锡于此,力倡净土法门,扩建寺院,改“资延院”为“云栖寺”,使其成为明代四大佛教圣地之一,清康熙、乾隆皇帝南巡时,曾多次驾临云栖寺,御赐“云栖禅寺”“法雨慈云”等匾额,并为寺内古树题名,至今寺中还保存有“御碑亭”等遗迹,寺院历经千年沧桑,几度兴废,现存建筑多为清代重建及近代修缮,主要沿中轴线分布,依次为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莲池大师纪念堂等,两侧配以厢房、客堂、斋堂等,整体布局严谨,古朴典雅。
澄净法师,俗姓张,1975年出生于江苏苏州一个书香世家,自幼受家庭熏陶,对佛学抱有浓厚兴趣,1998年于云栖寺依止某老和尚剃度出家,法号“澄净”,2005年,法师赴中国佛学院学习,系统研习《大藏经》及各宗派教义,尤其对净土宗与禅宗的融会贯通颇有心得,2010年学成归寺,协助方丈管理寺院事务,同时主持讲经法会,以深入浅出的语言阐释佛法奥义,深受信众喜爱,2020年,澄净法师升任云栖寺方丈,肩负起复兴千年古刹的重任。
作为方丈,澄净法师秉持“人间佛教”理念,注重将佛法智慧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他倡导“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鼓励信众在日常工作中践行慈悲与智慧,通过持戒、禅定、智慧三学净化心灵,法师还积极推动寺院文化建设,主持修复了藏经楼、莲池大师纪念堂等古建筑,并创办“云栖书院”,定期举办佛学讲座、书法茶会、禅修体验等活动,吸引众多年轻人参与,让古老的佛教文化焕发新生,法师热心公益,发起“澄净慈善基金”,资助贫困学生、帮扶孤寡老人,践行“慈悲济世”的佛教精神。
以下为云栖寺基本信息及澄净法师弘法活动概览:
项目 | |
---|---|
寺院位置 |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五云山麓 |
始建年代 | 北宋乾德五年(967年) |
现任方丈 | 澄净法师 |
主要建筑 | 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莲池大师纪念堂、御碑亭 |
开放时间 | 夏季(4月-10月)7:00-18:00;冬季(11月-3月)7:30-17:30 |
定期弘法活动 | 禅七法会(每年冬季)、水陆法会(每年春秋两季)、佛学讲座(每月第二周周日) |
公益项目 | “澄净慈善基金”(助学、助老、救灾)、云栖禅修体验营(面向社会公众) |
澄净法师常说:“佛法不是高高在上的教条,而是指引人生方向的明灯。”在他的引领下,云栖寺不仅是修行参禅的道场,更成为传递正念、服务社会的平台,寺院内晨钟暮鼓,经声不断,香火鼎盛中透着宁静,吸引着无数信众与游客前来感受千年佛教文化的魅力。
相关问答FAQs
Q1:澄净法师的主要弘法理念是什么?
A1:澄净法师以“生活禅”为核心弘法理念,主张将佛法智慧融入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他强调“修行即生活”,鼓励信众在工作和家庭中保持觉察,以慈悲心待人,以智慧心处事,通过“持戒”规范行为、“禅定”专注内心、“智慧”破除烦恼,最终实现个人心灵的净化与生命的觉醒,法师认为,佛教不应脱离现实,而应成为现代人应对压力、安顿心灵的精神资源。
Q2:云栖寺对信众和游客有哪些开放规定或注意事项?
A2:云栖寺全年免费开放,但部分区域(如藏经楼、莲池大师纪念堂)在举行法会或修缮时可能临时关闭,入寺时,请穿着得体,避免穿拖鞋、背心、短裤等暴露服装;殿堂内禁止拍照、喧哗,不可触摸佛像、供品;如需上香,可在指定香炉处购买三支清香,遵循“三支清香”寓意“戒、定、慧”的传统,寺院为修行场所,请勿大声喧哗或追逐打闹,尊重僧人及其他信众的宗教信仰与修行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