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南群山环抱的临安玲珑街道,釜托寺静静隐匿于竹林深处,这座始建于唐代的古刹,历经千年风雨,始终以青灯古佛为伴,更以一代代法师的坚守与弘法,成为一方心灵净土,寺名“釜托”,取“佛托众生”之意,而法师们正是这“托举”者,他们以戒为师,以法为依,在晨钟暮鼓中传承佛法,在慈悲济世中践行信仰,让釜托寺不仅是建筑艺术的瑰宝,更是精神传承的道场。
釜托寺的历史,是一部与法师共生的修行史,相传寺址原为唐代高僧法智大师的结庐之地,他见此处群山如釜,翠竹似托,便结茅为庐,开坛讲经,是为釜托寺之始,宋时,寺僧达千余人,延庆寺永明延寿大师曾在此弘净宗,一时间“钟声传山谷,法雨润苍生”,元末毁于兵燹,明代高僧本源法师发愿重修,历时十年,重建大雄宝殿、天王殿,并立下“农禅并重”的寺规,法师们开荒种田、自给自足,同时坚持早晚课诵、坐禅修行,使古刹重光,清代乾隆年间,住持了尘法师精研佛学,编撰《釜托志》,收录寺院典故与高僧法语,至今仍是研究江南佛教的重要文献,近代虽历经动荡,但如明、静等法师坚守道场,保护文物,让釜托寺的香火未曾断绝,寺院内仍可见明代古柏、宋代石塔,每一处遗迹都凝结着法师们的护持心血。
走进釜托寺,建筑布局错落有致,而每一座殿宇的庄严,都离不开法师们的日常维护与仪轨传承,寺院依山而建,沿中轴线依次为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两侧配以钟楼、鼓楼、客堂、斋堂等,整体风格保留着明清时期的江南禅寺特色,法师们的生活,便围绕这些建筑展开,每日凌晨四点,当城市尚在沉睡,寺院的晨板已敲响,法师们身着灰色僧袍,列队进入大雄宝殿,开始早课,梵音缭绕中,他们讽诵《楞严咒》《大悲咒》,跪拜礼佛,动作整齐划一,眼神专注坚定,仿佛千年传承的戒律已融入骨血,早课后是过斋,斋堂内“止语静食”,法师们与信众同食,碗筷轻放,珍惜每一粒粮食,这正是“惜福”的修行体现。
釜托寺主要建筑及法师关联功能 |
---|
建筑名称 |
山门 |
天王殿 |
大雄宝殿 |
藏经楼 |
客堂 |
禅堂 |
法师们的修行,不止于殿宇内的诵经礼佛,更在“慈悲济世”的行动中践行菩萨道,现任住持慧明法师,自幼出家,毕业于中国佛学院,精研《法华经》《华严经》,倡导“人间佛教”理念,他常说:“佛法不是避世的象牙塔,而是入世的良药方。”在法师们的带领下,釜托寺常年举办公益活动:每周六开设“禅修体验营”,面向都市白领教授打坐、观呼吸,帮助人们缓解焦虑;每月举办“爱心粥屋”,免费为环卫工人、孤寡老人提供素食;每年冬季,法师们还会带队深入山区,为贫困家庭送去棉衣、米油,资助贫困学生上学,这些活动,让“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佛教精神从寺院走向社会,也让更多人感受到法师们的温暖与力量。
除了公益,法师们还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寺院设有“佛学讲堂”,慧明法师每周日为信众开示,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佛法义理,结合现代生活案例,让古老的智慧焕发新生,每年农历四八浴佛节、盂兰盆节,寺院都会举行盛大法会,法师们带领信众诵经、供佛、放生,祈愿国泰民安、众生安乐,法会上,梵呗悠扬,庄严殊胜,不仅是佛教仪式的展现,更是文化传承的纽带,年轻僧人在法师的指导下学习梵呗唱诵、书法抄经,让佛教艺术得以延续。
在釜托寺,法师们的日常看似简单重复,却蕴含着深刻的修行智慧,除了集体活动,每位法师都有自己的“功课”:有的每日研读经论至深夜,笔记写得密密麻麻;有的在菜园里劳作,体会“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农禅精神;有的则专注于书法、茶道,以艺载道,将禅意融入艺术,年轻僧人寂然法师说:“师父们常说,修行就在当下,扫地时专注扫地,吃饭时感恩吃饭,这就是‘生活禅’。”正是这种“平常心是道”的理念,让法师们在浮躁的时代中保持内心的宁静,也成为信众们学习的榜样。
千年来,釜托寺的钟声里回荡着法师们的梵音,古柏的年轮里刻着他们的坚守,从唐代法智大师的结庐弘法,到慧明法师的现代弘化,法师们以“为往圣继绝学”的担当,让釜托寺不仅是佛教圣地,更是文化的灯塔,每一块砖瓦都承载着历史,每一声梵音都传递着慈悲,而法师们,正是这历史与慈悲的守护者与传承者,他们用一生的修行,诠释着“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誓言,让釜托寺的智慧之光,永远照亮世人的心灵之路。
FAQs
问:釜托寺对普通信众开放吗?可以参与哪些活动?
答:釜托寺对信众和游客免费开放,每日6:30-17:30开放,信众可参与的活动包括:每日早课(4:30开始,需提前与客堂联系)、过斋(11:30-12:30,随喜斋饭)、周末禅修体验营(需提前报名)、周日佛学讲堂(9:00-11:00),以及浴佛节、盂兰盆节等传统法会,参与活动时请遵守寺院礼仪,着装得体,保持安静。
问:釜托寺的法师日常如何修行?普通人可以向法师请教问题吗?
答:法师的日常修行包括:早晚课诵、坐禅、研经、劳作(农禅并重)、公益弘法等,每日凌晨4:30早课,白天研经、劳作,晚课17:30开始,晚间进行禅修或学习,普通人可在客堂开放时间(8:00-17:00)向法师请教问题,或通过寺院公众号留言预约“一对一”开示(需说明问题类型,法师会根据情况安排),请教时请心怀恭敬,语言简洁,避免打扰法师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