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镜佛教

昌明法师的故事藏着怎样的修行智慧?

在武汉归元禅寺的晨钟暮鼓声中,昌明法师的身影是无数信众心中的灯塔,这位历经百年沧桑的高僧,以“慈悲为怀,利他为行”的信念,书写了一段从苦行僧到一代宗师的传奇,其一生不仅是对佛法的坚守,更是对人间大爱的践行。

昌明法师的故事

昌明法师,俗姓吕,1918年出生于湖北孝感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幼年丧母,父亲早逝,由叔父抚养长大,16岁那年,家乡遭遇旱灾,颗粒无收,目睹乡亲们流离失所、食不果腹的苦难,年轻的吕姓少年心中萌生了“为何世间有如此多痛苦”的疑问,一次偶然的机会,他随同乡前往武汉归元禅寺进香,看到寺僧们晨钟暮鼓、精进修行,更听到方丈体空法师开示“佛法不离世间觉,烦恼即菩提”的法语,瞬间顿悟:唯有脱离尘世苦海,才能寻求救度众生的智慧,他毅然留寺,恳请体空法师剃度出家,法名“昌明”,寓意“昌盛佛法,光明普照”。

出家后的昌明法师,将“苦行”二字刻入骨髓,每日凌晨三时起床,随众僧诵经、坐禅,白天挑水、砍柴、种菜,夜晚在佛前研习经典,常常通宵达旦,体空法师见他虔诚精进,不仅传授佛法,更教导他“修行不在形式,在心”,昌明法师牢记师父教诲,即便在寒冬腊月,也只穿着单薄的僧衣,却从未抱怨一句,他曾对师弟说:“身体的寒冷,可用衣物抵御;内心的寒冷,唯有用慈悲的火焰才能融化。”这种“以苦为师”的精神,让他在年轻时就成为寺中僧众的榜样。

新中国成立后,佛教面临新的挑战,昌明法师始终坚守信仰,坚持“人间佛教”理念,认为佛法应与时代结合,服务社会,1956年,他被推选为归元禅寺监院,协助方丈管理寺院事务,他带头学习党的宗教政策,组织僧众参与生产劳动,自给自足,同时开放寺院,欢迎信众和游客参观,让更多人了解佛教文化。“文革”期间,宗教活动被迫停止,寺院被占用,佛像被毁,经典被焚烧,昌明法师冒着风险,暗中保护寺内珍贵的明代佛像和清代《龙藏》经卷,他将佛像藏在禅房夹层,将经卷埋在后山竹林中,日夜守护,有一次,红卫小要将砸毁佛像,他以身护住佛像,大声说:“要砸先砸我!这些佛像承载着众生的信仰,毁掉它们,就是毁掉众生的精神寄托!”在他的保护下,归元禅寺的核心文物得以保全。

改革开放后,宗教政策落实,昌明法师迎来重建古刹的历史使命,1985年,他出任归元禅寺方丈,面对年久失修的寺院和破败的殿堂,他立下“十年重建归元”的誓言,为了筹集资金,他四处奔走,向政府争取支持,向海内外信众募缘,甚至捐出了自己多年的积蓄,重建期间,他每天清晨五点起床,亲自到工地监工,与工人同吃同住,检查每一块砖、每一片瓦的质量,有人劝他:“法师,您是方丈,何必如此辛苦?”他却说:“寺院是僧众的家,也是众生的道场,重建道场,就是修行。”经过十年努力,归元禅寺不仅恢复了原貌,还新建了罗汉堂、藏经楼等设施,成为全国重点佛教寺院和著名的文化景观。

昌明法师的故事

昌明法师一生践行“慈悲济世”,将佛法与慈善紧密结合,1985年,他牵头成立归元禅寺慈善基金会,这是湖北省佛教界首个慈善组织,他常说:“佛法讲‘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我们不仅要度己,更要度人。”在他的推动下,基金会开展了多项慈善事业:资助贫困学生上学,累计捐款数百万元,建立多所“希望小学”;为孤寡老人修建养老院,定期送去米、油、棉被等生活用品;1998年长江流域遭遇特大洪水,他带头捐款10万元,组织僧众日夜赶制食品,慰问抗洪军民;2008年汶川地震,他第一时间捐款20万元,并派医疗队赴灾区救助伤员,他常说:“慈善不是施舍,而是众生之间的相互扶持。”这种“众生无边,誓愿度”的大爱精神,感动了无数人。

昌明法师不仅是一位修行者,更是一位教育家,他常说:“佛教的未来在青年,培养僧才就是续佛慧命。”1992年,他创办归元禅寺佛学院,亲自担任院长,制定“学修并重、知行合一”的办学方针,他亲自为学员讲授《法华经》《华严经》等经典,要求学员不仅要精通佛法,还要学习现代文化知识,适应社会需求,他曾对学员说:“出家人要‘以出世心,做入世事’,既要守住道心,又要服务社会。”在他的培养下,佛学院培养了一批批高素质的僧才,他们如今分布在全国各地,弘法利生。

2015年9月,昌明法师在归元禅寺安详圆寂,享年97岁,圆寂前,他留下遗训:“悲智双运,普度众生;薪火相传,佛法永存。”他的离去,让无数信众悲痛,但他的精神却永远激励着后人,归元禅寺的香火依旧鼎盛,昌明法师亲手创办的慈善事业和佛学院仍在延续,他用一生诠释了“人间佛教”的真谛:佛法不在庙堂之上,而在众生之中;修行不是远离尘世,而是在红尘中践行慈悲。

相关问答FAQs

昌明法师的“人间佛教”理念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昌明法师的“人间佛教”理念核心是“佛法生活化,生活佛法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将修行与现实生活结合,他主张“做人在前,成佛在后”,鼓励僧众和信众在日常工作、家庭生活中践行慈悲、智慧;二是以慈善为载体弘扬佛法,他认为“慈善是佛教最生动的教材”,通过助学、救灾、养老等慈善活动,让众生感受佛法的慈悲;三是注重佛教与现代社会的适应,他创办佛学院培养僧才,要求僧众学习现代文化知识,用时代语言讲好佛法故事,让佛教文化与时俱进。

昌明法师的故事

昌明法师在“文革”期间是如何保护寺庙和佛教文化的?
“文革”期间,昌明法师冒着生命危险保护了归元禅寺的核心文物,他先将明代铜佛像藏在禅房夹层外,用木板和杂物遮掩,又将清代《龙藏》经卷分装在铁箱中,埋在后山竹林深处的土坑里,上面种上菜,伪装成菜地,当红卫小要将砸毁佛像时,他以身护住佛像,大声疾呼“佛像承载众生信仰”,甚至挡在佛像前,最终成功阻止了破坏行为,他还暗中保护了寺内的古树和碑刻,这些文物如今都成为归元禅寺的珍贵遗产。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