曙提法师是当代汉传佛教界颇具影响力的僧人,以其深厚的佛学修养、平实的弘法风格及对社会公益的热忱,在信众中享有广泛声誉,他秉持“人间佛教”理念,致力于将传统佛法智慧与现代生活相结合,通过讲经、著述、慈善等多种形式,践行菩萨道精神,成为连接佛法与大众的重要桥梁。
早年与出家:因缘殊胜,志求菩提
曙提法师俗姓李,1978年出生于江苏一个传统文化氛围浓厚的家庭,自幼受祖母影响,接触佛教经典,对“众生平等”“慈悲济世”等理念心生向往,少年时期,他常于寺院参与义工服务,目睹僧人精进修行的身影,逐渐萌生出家之志,1996年,18岁的法师于镇江金山寺礼上净下慧长老剃度出家,法名“曙提”,意为“破暗悟道,提携众生”。
出家后,法师先依止寺中老僧学习丛林规矩及基础佛学,每日诵经、坐禅、劳作,奠定了坚实的修行基础,2000年,他考入中国佛学院苏州灵岩山分院,系统学习《阿含经》《唯识论》《中观论》等经典,兼及戒律、因明等学科,期间以优异成绩多次获得奖学金,2004年毕业后,法师赴福建莆田广化寺佛学院深造,师从著名佛教学者济群法师,深入大乘佛法核心思想,尤其对《法华经》《华严经》的“一乘圆教”理念有独到体悟。
参学与悟道:行解并重,深入经藏
曙提法师的修行之路强调“解行并进”,在佛学院求学期间,他不仅注重理论研习,更坚持早晚课诵、过堂、出坡等日常功课,每年参加夏安居,精进禅修,2006年,法师前往浙江普陀山佛学院参学,期间闭关三月,专修《法华经》,期间对“会三归一”“开权显实”的教义有了更深切的感悟,曾写下“心若虚空法界宽,一念三千体自安”的偈子,体现其修行境界。
他尤为重视“以戒为师”,认为戒律是修行的根本,2008年,法师受具足戒于江苏南京栖霞寺,此后严持戒律,日常生活中以身作则,倡导“人间菩萨”的行持——在寺院中,他与大众同吃同住,带头参与建设;在弘法中,他强调“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主张将佛法融入家庭、职场、社会,解决现实困惑,这种贴近生活的弘法风格,使许多对佛教陌生的年轻人也能感受到佛法的智慧与温暖。
弘法事业:道场建设,利乐有情
2010年起,曙提法师开始全面参与弘法事业,他先后住持江苏无锡祥严禅寺、浙江杭州福严寺等古道场,致力于恢复寺院功能、弘扬正法,在祥严禅寺期间,他提出“文化兴寺、教育立寺”的理念,创办“曙提佛学讲堂”,每周六开设面向信众的佛法基础班,系统讲解《佛法概论》《居士戒律》等课程;每月举办“禅修体验营”,让都市人通过止观禅修缓解压力、净化心灵。
为适应现代弘法需求,法师积极运用新媒体技术,2020年开通“曙提法师”微信公众号及视频号,以短视频、直播等形式讲解《金刚经》《心经》等经典,内容深入浅出,语言生动幽默,单期视频最高播放量超百万,他常说:“佛法不是古董,而是活水,要用现代人听得懂的语言传递真理。”他还发起“书香佛子”公益项目,向贫困地区学校捐赠佛学及传统文化书籍,累计捐赠图书超10万册。
在慈善领域,法师带领寺院信众成立“曙提慈善基金”,长期资助孤寡老人、贫困学生,并在疫情期间组织“抗疫爱心捐赠”,向医院、社区口罩、防护服等物资,践行“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菩萨精神。
思想与著述:契理契机,应机说法
曙提法师的佛学思想以“大乘圆教”为根本,融合中观、唯识、天台宗义,强调“理事无碍”“事事无碍”的圆融境界,他认为,佛法的核心是“智慧与慈悲”,现代人学佛应先解决“心的问题”——通过观照烦恼的根源,破除我执,培养平等心、包容心。
他的著述风格朴实无华,注重实用性,已出版《佛法与生活》《禅修的次第》《<法华经>的现代启示》等著作,佛法与生活》一书被多所佛学院选为课外读物,书中以问答形式解答信众关于工作、家庭、情感等现实困惑,如“如何面对职场压力?”“如何处理家庭矛盾?”等,将佛法智慧转化为可操作的生活方法。
法师常开示:“学佛不是逃避现实,而是更好地面对现实,烦恼即菩提,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是修行的道场。”这种积极入世的弘法理念,使许多在迷茫中的人找到精神寄托,重拾生活信心。
社会影响:高僧风范,众望所归
多年来,曙提法师以其谦逊、慈悲、智慧的形象,赢得佛教界及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他多次受邀参加“世界佛教论坛”“中华文化与佛教发展”等学术会议,发表《人间佛教的现代实践》等主题演讲,推动佛教与现代社会相适应,在信众心中,他不仅是“传道授业”的师父,更是“温暖陪伴”的长辈——无论谁有烦恼,他都耐心倾听,以佛法智慧给予指引,从不收取供养,常说“出家人的本分是弘法利生,不是积累财物”。
曙提法师仍住持寺院、讲经说法、参与公益,每日清晨四点起床,带领大众早课、坐禅,白天处理寺院事务、接待信众,夜晚研读经典、撰写著作,过着“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僧伽生活,他曾说:“只要众生需要,我会一直站在弘法一线。”这份对佛法的虔诚与对众生的慈悲,正是他毕生的追求。
曙提法师生平年表(简表)
时间 | 事件概要 |
---|---|
1978年 | 出生于江苏,俗姓李 |
1996年 | 于镇江金山寺出家,礼上净下慧长老为师 |
2000年 | 考入中国佛学院苏州灵岩山分院 |
2004年 | 毕业于福建莆田广化寺佛学院 |
2006年 | 赴普陀山佛学院参学,闭关专修《法华经》 |
2008年 | 于南京栖霞寺受具足戒 |
2010年 | 住持江苏无锡祥严禅寺,创办“曙提佛学讲堂” |
2020年 | 开通新媒体弘法平台,开启短视频、直播讲经 |
至今 | 住持寺院、著书立说、参与公益,持续推动人间佛教实践 |
相关问答FAQs
Q1:曙提法师的弘法理念核心是什么?
A:曙提法师的弘法理念核心是“人间佛教”,强调“佛法不离世间觉”,主张将佛法智慧融入现代生活,解决现实问题,他认为,学佛不是为了脱离社会,而是要以“菩萨道精神”服务众生——在家庭中做贤善成员,在工作中尽职尽责,在社会中传递正能量,他常开示“烦恼即菩提”,鼓励大众在日常生活、工作中观照自心,通过断恶修善、慈悲利他,实现心灵的净化与升华,他特别重视“契理契机”,即契合佛法根本义理,同时适应现代人的根机,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形式传递真理,让不同年龄、职业的人都能受益。
Q2:曙提法师在弘法中如何平衡传统与现代?
A:曙提法师在弘法中始终坚持“传统为体,现代为用”,在“体”的层面,他严格遵循佛经教义和丛林制度,如每日早晚课诵、半月诵戒、夏安居等,确保佛法的纯正性;在“用”的层面,他积极拥抱现代科技与传播方式,例如通过短视频、直播、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讲经,开设线上禅修营,利用大数据分析信众需求,设计针对性的弘法内容,他注重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将寺院打造成“文化+修行”的综合道场,既保留古建筑的庄严,又增设图书馆、文化讲堂等现代设施,让寺院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的精神家园,这种平衡不仅让佛法在当代社会焕发新的生命力,也让更多年轻人以轻松的方式接触、了解并践行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