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果诚法师是当代佛教界德高望重的僧侣,长期驻锡福州,致力于佛法的弘扬、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社会公益事业,法师早年因缘殊胜,于福州涌泉寺剃度,依止一代高僧虚云老法师的法脉传人修习,精研三藏十二部,尤以净土法门为归,兼修禅宗心要,以“悲智双运、解行并重”为修行圭臬,在闽都地区及海内外信众中享有崇高声誉。
果诚法师的修行理念强调“契理契机”,既坚守佛法本质,又贴近现代生活,他常开示信众:“佛法非出世法,乃入世而修心、处世而养性之智慧。”法师认为,学佛不必远离尘嚣,在家庭中尽孝、在职场中尽责、在社会中行善,便是最好的修行,他提倡“生活禅”,将茶道、书法、古琴等传统文化形式与禅修结合,引导信众在日常活动中体悟“平常心是道”的境界,让佛法智慧真正融入衣食住行,其讲经说法深入浅出,善于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阐释《阿弥陀经》《心经》等经典深义,常以“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激励大众正视困境、转化心念,深受年轻信众的喜爱与追随。
在弘法事业方面,果诚法师秉持“弘法为家务,利生为事业”的初心,积极拓展多元弘法渠道,他定期在福州开元寺、西禅寺等古刹举办法会、佛学讲座,内容涵盖基础教义、禅修实践、经典研习等;顺应时代发展,推动“互联网+弘法”,通过直播、短视频等新媒体平台传播佛法,单场直播受众常达数十万人次,让更多人得以亲近正法,法师尤为重视佛教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发起“闽都佛教文化复兴计划”,组织整理福州佛教历史文献,修复古刻经板,并创办“果诚佛学文化中心”,开设书法、梵呗、传统礼仪等课程,培养兼具佛学素养与文化修养的青年人才,让千年闽都佛教文化在新时代焕发生机。
法师的社会贡献同样令人瞩目,他始终秉持“菩萨道精神”,积极投身公益慈善事业,创立“果诚爱心基金”,长期资助贫困学生、帮扶孤寡老人、参与灾区救援,每逢春节、中秋等传统节日,他都会带领弟子走进社区、福利院,为困难群众送去温暖与关怀,用实际行动诠释“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佛教精神,在促进宗教和谐方面,法师主动与其他宗教团体开展对话交流,共同举办“宗教文化与公益”论坛,倡导不同信仰间相互尊重、包容共生,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他还关注生态保护,推动寺院践行“绿色生活”,倡导节约资源、爱护环境,以“人间净土”的理念引导信众从身边小事做起,守护共同家园。
果诚法师的个人品格堪称僧伽典范,他持戒精严,日常简朴,粗茶淡饭,布衣草履,数十年如一日坚持早课、坐禅、诵经,从未懈怠,虽年事已高,却仍亲自参与弘法活动,常对弟子说:“出家人当以‘苦行’为修行资粮,以‘利他’为最终归宿。”他平易近人,没有高僧大派的架子,无论信众有何疑问,总是耐心解答,以真诚与慈悲感染着每一个人,许多接触过的人都说,果诚法师就像一盏明灯,用自身的光和热温暖着身边的人,让更多人感受到佛法的力量与温暖。
果诚法师弘法活动年表(部分)
年份 | 弘法活动主题 | 地点/形式 | |
---|---|---|---|
2018 | “新时代的佛教使命”论坛 | 福州开元寺 | 邀请两岸四地高僧学者探讨佛教与现代社会的融合 |
2020 | “净土法门与安心之道”线上讲座 | 各大佛教平台 | 结合疫情背景,开示如何在困境中修习净土法门 |
2022 | “闽都佛教文化进社区”系列活动 | 福州10个社区 | 通过书法、禅乐体验等形式普及佛教文化 |
2023 | “海上丝绸之路佛教文化展” | 福建博物院 | 策划展览,展示福州佛教在海上丝绸之路中的历史作用 |
果诚法师以“庄严国土、利乐有情”为己任,数十年如一日默默耕耘,不仅传承了福州千年佛教的文脉,更以与时俱进的弘法方式和社会担当,让古老的佛法智慧在当代焕发出蓬勃生机,他常说:“佛法如甘露,遍洒一切处;愿有缘众生,闻法得安乐。”这朴素的话语,正是他一生弘法利生的真实写照。
相关问答FAQs
问题1:果诚法师在弘法中如何平衡“传统”与“现代”的关系?
解答:果诚法师认为,传统是佛法的根基,现代是弘法的契机,在传统方面,他严格遵循佛制,坚持戒律为根本,以经典为依据,传承纯正佛法;在现代方面,他积极运用新媒体技术、创新弘法形式,如将经典教义转化为短视频、漫画等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内容,同时结合现代社会问题(如焦虑、压力)开示佛法对治之道,让传统佛法与现代生活需求无缝对接,真正做到“契理契机”——不失佛法本质,又能适应时代发展。
问题2:果诚法师对在家居士的修行有哪些具体建议?
解答:法师建议在家居士修行应把握“三要”:一要“正信”,明确学佛目标是净化心灵、利益他人,而非追求神通或福报;二要“实修”,从“三福”做起,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同时在日常生活中修“六度”,如布施(慷慨助人)、持戒(遵守法律与道德)、忍辱(包容他人过错);三要“智慧”,通过学习经典、亲近善知识,破除迷信与偏见,以理性态度理解佛法,将“工作道场”转为“修行道场”,在尽责中培福,在磨砺中增长智慧,最终实现“人间佛教”的自利利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