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镜佛教

释恒雨法师的修行弘法之路有何深意?

释恒雨法师,俗姓李,1965年出生于河南洛阳一个佛教氛围浓厚的家庭,自幼受祖母影响,耳濡目染佛法义理,少年时期,他常随长辈到白马寺礼佛,对出家的生活心生向往,1985年,20岁的他于洛阳白马寺依止海法老和尚剃度出家,法号“恒雨”,取“恒持净戒,如雨润物”之意,出家后,他先在白马寺常住,学习早晚功课、威仪经典,后于1989年赴河南少林寺受具足戒,戒体庄严,道心坚固,此后,为深入经藏,他先后参学于苏州灵岩山寺、浙江普陀山法雨寺等名刹,亲近明学、妙善等高僧大德,系统研习《华严经》《法华经》《楞严经》等大乘经典,尤其在禅宗修持上多有感悟,逐渐形成了“禅净双修,定慧等持”的修行风格。

释恒雨法师

修行与悟道:以戒为基,以禅为心

释恒雨法师的修行之路,始终以“持戒”为根本,他常言:“戒是菩提本,长养一切善。”在白马寺常住期间,他坚持每日诵持《梵网经》《四分律》,对“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等根本戒律恪守不渝,即便在物质匮乏的年代,也未尝退失道心,1993年,他赴湖北黄梅四祖寺参学,于生活禅夏令营中,得遇净慧长老,净慧长老“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的理念,对他影响深远,此后,他常于行住坐卧中观照自心,将禅修融入日常——搬柴运水无非是道,吃饭睡觉皆是修行,他曾开示:“心若不动,风又奈何?禅不是玄远的道理,而是当下的一念清明。”这种“平常心是道”的体悟,让他的修行愈发踏实,也为后来的弘法事业奠定了坚实的禅定基础。

弘法利生:建寺安僧,说法度众

2000年后,释恒雨法师的弘法因缘成熟,他受邀回到河南,先后住持洛阳伽蓝寺、郑州菩提寺等古刹,伽蓝寺历经战乱,早已破败不堪,他发愿重兴道场,率僧俗二众募资修葺,历时五年,终于将大雄宝殿、藏经楼、天王殿等一一恢复,使古刹重辉,他常说:“寺院是三宝所在,是众生心灵的归宿。”在寺院管理中,他强调“六和敬”,僧众和合,共住修行,每日上殿过堂、坐香诵经,保持丛林清规。
为接引现代众生,法师尤为重视“人间佛教”实践,他定期在寺院举办“周末禅修营”“经典讲座”,针对都市人的焦虑与迷茫,以《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为核心,引导大众在忙碌中保持内心的宁静,他还创办“恒雨弘法平台”,通过短视频、直播等形式,将深奥的佛法义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累计受众超百万人次,有年轻居士留言:“法师的开示像一束光,让我在迷茫中找到了方向。”他注重培养青年僧才,选送年轻沙弥到佛学院深造,鼓励他们“解行并重”,既深入经教,又践行慈悲。

慈悲济世:悲智双运,践行菩萨道

释恒雨法师认为:“佛法不仅是自利的智慧,更是利他的慈悲。”多年来,他始终将慈善事业作为弘法的重要组成部分,2008年汶川地震后,他第一时间组织僧俗弟子捐款捐物,亲自带队赴灾区赈灾,为受灾群众送去粮食、药品和心灵慰藉,2016年,他发起“恒雨慈善基金”,长期资助贫困学生、孤寡老人及残障人士,仅在河南洛阳、郑州两地,已帮助千余名贫困家庭子女完成学业,每逢春节、中秋等传统节日,他都会带领弟子到养老院、孤儿院,为老人送去棉衣棉被,为孩子赠送学习用品,用行动传递佛门的温暖。
他还特别关注乡村教育,在河南信阳、南阳等地捐建多所“希望小学”,并定期为师生讲授“佛学与人生”课程,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他曾说:“慈善不是简单的给予,而是唤醒众生内心的慈悲与感恩,当我们为他人付出时,自己也在收获心灵的富足。”这种“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菩萨精神,让他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尊敬。

释恒雨法师

文化传承:以艺载道,弘扬正信

释恒雨法师深知,佛教文化的传承离不开艺术的载体,他擅长书法,其书法作品“浑厚质朴,禅意盎然”,常以“心经”“佛号”为主题,通过义卖所得支持慈善事业,他认为:“书法是心的痕迹,写字时若能专注当下,便是最好的禅修。”他还推动寺院举办“佛教文化节”,通过梵乐演奏、书画展览、茶会等形式,让大众在艺术中感受佛教文化的魅力。
为破除迷信、树立正信,他撰写《佛法与现代生活》《禅修入门》等著作,以问答体解答大众对佛法的疑惑,如“佛教是消极的吗?”“如何面对生活中的烦恼?”等问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阐释佛教“缘起性空”“因果业报”的核心思想,引导大众正确认识佛法,他曾说:“真正的信仰不是迷信,而是对真理的探索和实践,佛法告诉我们,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一念善心,就能改变人生。”

释恒雨法师弘法重要历程

时间 事件 /意义
1985年 于洛阳白马寺剃度出家 法号“恒雨”,开启修行之路
1989年 赴少林寺受具足戒 具足戒体,奠定戒律基础
1993年 参学湖北四祖寺,遇净慧长老 深受“生活禅”理念影响,禅修风格渐成
2000年 住持洛阳伽蓝寺 发愿重兴古刹,恢复寺院道风
2008年 组织汶川地震赈灾 亲赴灾区,践行菩萨道,彰显佛教慈悲
2016年 发起“恒雨慈善基金” 长期开展助学、助老、助残等慈善项目
2020年至今 创办“恒雨弘法平台” 通过短视频、直播弘法,接引百万受众

释恒雨法师以“持戒为基,禅修为要,慈悲为本”,将个人修行与弘法利生紧密结合,展现了当代佛教僧侣的良好风貌,他不仅是佛法的践行者,更是众生的善知识,用智慧启迪心灵,用慈悲温暖人间,正如他常说的:“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愿与一切众生,共闻佛法,同登觉岸。”

FAQs

问:释恒雨法师的弘法理念是什么?
答:释恒雨法师的弘法理念可概括为“禅净双修,定慧等持;生活修行,慈悲济世”,他强调“在生活中修行”,将禅修融入日常行住坐卧,引导大众在平凡生活中保持觉照;同时倡导“人间佛教”,以慈善利生践行菩萨道,认为“佛法要服务于现实生活,帮助众生解决身心烦恼”,他注重“解行并重”,既深入经教,又注重实践,目标是让大众通过佛法获得内心的平静与智慧,最终实现自利利他。

释恒雨法师

问:释恒雨法师在慈善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
答:释恒雨法师的慈善事业以“恒雨慈善基金”为核心,涵盖多个领域:一是教育助学,长期资助贫困家庭学生,在河南信阳、南阳等地捐建希望小学;二是扶老助残,定期为养老院孤寡老人送去生活物资,为残障人士提供就业帮扶;三是灾害救助,如汶川地震、河南水灾等重大灾害中,第一时间组织捐款捐物并赴一线赈灾;四是心灵关怀,通过讲座、座谈等形式,为困境人群提供心理疏导,他始终坚持“慈悲无界限”,用实际行动传递佛教“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精神。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