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作为千年古都,周边寺庙星罗棋布,既有皇家敕建的寺院,也有隐于山林的禅宗古刹,其中规模最宏大、历史最悠久的,当属位于门头沟区潭柘山麓的潭柘寺,这座始建于东汉的千年古刹,历经1700余年的风雨,占地面积达2.5公顷,拥有殿堂房屋972间,不仅是北京周边寺庙建筑群的巅峰之作,更以“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的民谚,成为北京城市文化的重要源头之一。
潭柘寺的始建年代可追溯至东汉永平年间(公元58-75年),传说印度高僧摄摩腾、竺法兰东来传教,见这里山峦叠翠,有“九龙戏珠”之势,遂建寺,初名“嘉福寺”,此后历经魏晋南北朝的兴废,至唐代贞观年间(公元627-649年),高僧华严法师主持扩建,改名“龙泉寺”,因寺后有龙潭,山前有柘树,故民间俗称“潭柘寺”,金代皇统元年(公元1141年),宗颐禅师主持重修,赐名“大万寿寺”,元代元世祖忽必烈的女儿妙云公主出资扩建,明代宣德年间(公元1426-1435年)复修,赐名“龙泉寺”,清代康熙二十五年(公元1686年)敕修,赐名“岫云寺”,但因“潭柘寺”之名深入人心,至今仍沿用此称,康熙、乾隆二帝曾多次巡幸,留下大量匾额、诗文,使潭柘寺达到鼎盛,成为皇家敕建的“京都第一寺”。
潭柘寺依山势而建,坐北朝南,呈中、东、西路三路分布,层层递进,气势恢宏,中路是主体建筑群,沿中轴线依次为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毗卢阁、大悲坛、观音殿,两侧对称配殿,形成严谨的“伽蓝七堂”布局,东路以庭院建筑为主,有方丈院、延清阁、行宫院等,曾是僧侣修行和接待贵宾之所;西路则以戒坛、观音殿、龙女堂等建筑为主,融合了禅宗与密宗元素,整座寺庙殿堂依山而建,错落有致,飞檐翘角,红墙碧瓦,既有皇家寺院的恢弘大气,又兼具山林禅寺的清幽雅致。
山门为硬山顶建筑,门额上“敕建岫云禅寺”为康熙御笔,两侧石狮雕工精湛,为明代遗物,天王殿内供奉着明代铜铸四大天王像,各高三米,神态威猛,是国内现存最大的明代铜铸天王像之一,大雄宝殿是全寺核心,殿内供奉明代三世佛(横三世佛),中间为释迦牟尼佛,左侧为药师佛,右侧为阿弥陀佛,像高5米,用整株金丝楠木雕成,法相庄严,工艺精湛,殿前月台上有一对石经幢,刻有《心经》,为辽代遗物,弥足珍贵,毗卢阁是寺内最高建筑,二层,供奉明代铜铸毗卢佛,高5米,周围千佛绕毗卢,工艺复杂,堪称国宝,东路方丈院内的“帝王树”和“配王树”,植于唐代,一雄一雌,至今枝繁叶茂,是潭柘寺千年历史的活见证。
潭柘寺不仅是佛教圣地,更是北京文化的缩影,历代高僧辈出,如华严法师、宗颐禅师等,在此弘法利生,形成了独特的“潭柘禅风”,清代康熙、乾隆皇帝多次来寺礼佛,康熙题“潭柘寺”匾额,乾隆题“猗亭”“松竹院”等,留下了大量诗文墨宝,民间更有“潭柘寺的菩萨——照远不照近”“潭柘寺的猫——吃鱼不管咸淡”等俗语,反映了其在百姓心中的地位,寺内的“戒坛”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戒坛之一,曾为僧侣受戒之所,地位崇高。
潭柘寺地处潭柘山麓,群山环抱,古木参天,有“九峰环翠,松柏凝烟”之誉,寺内有“帝王树”“配王树”“二乔玉兰”(明代所植,一白一紫,花期盛开时如双玉生辉)等古树名木,其中千年以上的古树就有100余株,被誉为“古树王国”,周边还有戒台寺、石佛村、门头沟博物馆等景点,可形成“一日游”线路,感受京西文化底蕴。
寺庙名称 | 地理位置 | 占地面积 | 殿堂数量 | 始建年代 | 核心特色 |
---|---|---|---|---|---|
潭柘寺 | 门头沟区潭柘山麓 | 约2.5公顷 | 972间 | 东汉永平年间 | 千年古刹,皇家敕建,“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 |
戒台寺 | 门头沟区马鞍山 | 约0.45公顷 | 150余间 | 唐朝武德年间 | 华北最大戒坛,古松闻名 |
云居寺 | 房山区云居山 | 约0.7公顷 | 600余间 | 隋朝大业年间 | 石经文化,千年刻经史 |
红螺寺 | 怀柔区红螺山 | 约0.8公顷 | 300余间 | 东晋咸康年间 | “南有普陀,北有红螺”,净土宗祖庭 |
FAQs
问:潭柘寺为什么被称为“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
答:这一说法源于潭柘寺悠久的历史和北京建城的关系,据史料记载,潭柘寺始建于东汉永平年间(公元58年),而北京城作为都城的历史始于金代(公元1153年,称“中都”),距今约870年,即使从北京最早的城蓟城(周朝)算起,距今也有3000余年,但民间之所以流传“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一方面是因为潭柘寺是北京地区最早见诸记载的寺庙之一,比北京作为都城的历史早了近千年;潭柘寺在历史上对北京地区的宗教、文化影响深远,被视为北京城市文化的源头之一,因此有此民谚。
问:潭柘寺最值得一看的景点有哪些?
答:潭柘寺内值得一看的景点众多,最核心的有五处:一是大雄宝殿内的三世佛与金丝楠木佛像,明代铜铸工艺精湛,为寺内“三绝”之一;二是毗卢阁内的铜铸毗卢佛,周围千佛环绕,是明代铜像艺术的巅峰之作;三是东院的“帝王树”与“配王树”,千年古树,一雄一雌,见证了潭柘寺的兴衰;四是寺内的“二乔玉兰”,明代所植,白玉兰与紫玉兰相邻而植,花期盛开时如双玉生辉,为寺内春日胜景;五是戒坛,华北最大的戒坛之一,曾是僧侣受戒的重要场所,坛上雕有“戒坛八相”,具有极高的宗教与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