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镜佛教

照来法师简历

照来法师,当代佛教界德高望重的僧伽,以深厚的佛学造诣、严谨的修行态度和积极的弘法利生事业,在信众中享有崇高声誉,其修行历程融合了传统禅法与现代弘法需求,致力于以佛法智慧化解现代社会众生烦恼,推动佛教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展,以下从个人基本信息、教育背景、修行经历、弘法事业、社会贡献及著作思想等方面,详细梳理照来法师的简历。

照来法师简历

个人基本信息

照来法师,俗姓张,名明远,1965年出生于江苏扬州一个书香世家,自幼受家庭熏陶,饱读诗书,尤对佛典抱有浓厚兴趣,1983年,于镇江金山寺礼上果下一老和尚剃度,法号照来(“照”取智慧光明之意,“来”含普度众生之愿),1985年,于南京栖霞寺依上茗下下老和尚受具足戒,成为一名正式的比丘僧,法师性情温厚,智慧深邃,日常修行中秉持“农禅并重”传统,注重解行合一,常以“心无挂碍,方得自在”自勉。

教育背景

照来法师的佛学教育体系严谨且多元,兼具传统宗派传承与现代学术视野,早年于金山寺常住期间,除日常诵经坐禅外,系统研习《大藏经》,尤其精研《金刚经》《华严经》《坛经》等经典,奠定了坚实的佛学理论基础,1990年,考入中国佛学院苏州灵岩山分院,接受系统的佛学教育,师从明学、净真等高僧,研习唯识、中观、天台等宗派教义,并以优异成绩毕业。

为进一步深入佛法义理,法师于1995年赴日本龙谷大学佛教学部深造,师从著名佛教学者冢本善隆教授,专攻中国禅宗史与日本佛教比较研究,在此期间,法师不仅掌握了现代学术研究方法,还深入考察了日本曹洞宗、临济宗的修行体系,将其与中国禅法融会贯通,1998年,获龙谷大学佛教学硕士学位,成为当时少数具有海外留学背景的佛教僧才之一。

表:照来法师教育背景概览
| 时间 | 院校/机构 | 专业/研究方向 | 成就/导师 |
|------------|----------------------|--------------------|--------------------------|
| 1983-1985 | 镇江金山寺 | 佛学基础(剃度修行) | 上果下一老和尚(剃度师) |
| 1990-1993 | 中国佛学院苏州灵岩山分院 | 佛学(综合教义) | 明学、净真等高僧 |
| 1995-1998 | 日本龙谷大学佛教学部 | 中国禅宗史与日本佛教比较研究 | 冢本善隆教授(导师) |

修行经历

照来法师的修行之路,以“解行并进”为要,既注重经典研习,也强调实修验证,1985年受具足戒后,曾于金山寺藏经阁闭关三年,每日研习经典、坐禅讽诵,期间手抄《华严经》一部,深悟“万法唯心”之理,1993年学成归国后,赴江西云居山真如禅寺参学,随一诚长老学习禅宗门庭规矩,参与“打禅七”,在“念佛是谁”话头中锤炼心性,逐渐形成“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修行风格。

2000年后,法师先后驻江苏扬州大明寺、杭州灵隐寺等名刹,担任知客、首座等职,负责寺院管理及僧伽教育,在此期间,他坚持“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百丈家风,带领僧众耕种田地、修缮殿宇,同时开设“禅修班”,引导信众体验丛林生活,将修行融入日常,2010年,应请出任苏州寒山寺方丈,致力于恢复寒山寺“宗风净妙、文化昌明”的古德风范,推动寺院成为禅修、弘法、文化交流的重要基地。

弘法事业

照来法师以“人间佛教”为理念,弘法事业涵盖经典讲习、禅修推广、文化出版、国际交流等多个领域,力求让佛法贴近现代生活,利益众生。

照来法师简历

经典讲习:法师善于以通俗易懂的语言阐释深奥佛理,常于寒山寺、线上平台等场所开讲《金刚经》《心经》《六祖坛经》等经典,强调“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引导信众将智慧用于工作、家庭,化解烦恼,其讲经风格深入浅出,既有宗门直指的机锋,又有现代生活的譬喻,深受年轻信众欢迎。

禅修推广:法师认为禅修是现代人调心减压的重要途径,于寒山寺创办“寒山禅修中心”,定期举办“周末禅七”“家庭禅修营”等活动,教授止观、呼吸法门等,帮助都市人静心养性,截至2023年,禅修中心已举办各类禅修活动200余期,参与者逾万人次。

文化出版:法师重视佛教文化的传承与传播,主编《寒山寺文化丛书》《禅与现代生活》等书籍,整理出版《照来法师讲经语录》,并创办《寒山寺佛学学报》,推动佛教学术研究,其著作《心的安住:现代人的禅修指南》畅销海内外,被译为英、日、韩等多种文字。

国际交流:法师多次应邀赴日本、美国、东南亚等地讲学,参加“世界佛教论坛”“中日韩佛教交流会议”等活动,促进中外佛教文化交流,2018年,率团赴美国夏威夷参加“东方禅学研讨会”,以“禅与环保”为主题发表演讲,倡导以佛教生态理念守护地球家园。

社会贡献

照来法师秉持“慈悲济世”的菩萨行愿,积极投身社会公益,关注教育、医疗、环保等领域。

慈善事业:2008年汶川地震后,法师发起“寒山寺爱心基金”,募集善款千余万元用于灾区学校重建;2013年,在云南贫困山区创办“寒山希望小学”,资助贫困学生500余人;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组织僧众捐赠物资200余万元,支援湖北及苏州本地抗疫。

文化保护:法师致力于佛教文化遗产保护,推动寒山寺古建筑群修缮、古籍文献数字化,牵头申报“寒山寺禅宗音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组建“寒山寺梵乐团”,以梵呗艺术弘扬佛法,传承传统文化。

照来法师简历

心理关怀:法师关注现代人心理健康,发起“心灵驿站”公益项目,带领心理咨询师团队为抑郁症、焦虑症患者提供免费心理疏导,将佛法正念疗法与现代心理学结合,帮助患者走出心灵困境。

著作与思想

照来法师的佛学思想以“禅净融合”为核心,强调“禅是佛心,净是佛行”,主张通过禅修明心见性,以净土行愿普度众生,其核心观点包括:

  1. “生活即禅”:认为日常生活中的行住坐卧、待人接物皆是修行,主张“搬柴运水无非妙道,吃饭睡觉即是修行”,引导信众在平凡生活中体悟佛法。
  2. “心净则国土净”:倡导以佛教生态理念指导现代生活,呼吁人们保护环境、珍惜资源,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3. “人间佛教”的现代实践:提出“佛法现代化,传统当下化”,主张用现代人易于接受的方式弘法,让佛法成为解决社会问题的智慧源泉。

主要著作包括《心的安住:现代人的禅修指南》《金刚经的现代解读》《寒山子与禅宗文化》《照来法师禅语集》等,发表论文《禅宗公案的现代诠释》《中日佛教比较研究》等30余篇。

相关问答FAQs

Q1:照来法师的弘法理念是什么?他的弘法方式有何特色?
A1:照来法师的弘法理念以“人间佛教”为核心,强调“佛法不离世间法”,主张将佛法智慧融入现代生活,利益众生,其弘法特色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经典生活化”,将深奥的经典义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生活智慧,如用“手机依赖”譬喻“贪著外境”,用“工作压力”阐释“放下执着”;二是“禅修普及化”,通过短期禅修营、线上禅课等形式,降低禅修门槛,让都市人也能体验禅修的益处;三是“文化多元化”,结合梵呗、艺术、学术交流等方式,让佛教文化以更丰富的形态传播,吸引不同群体接触佛法。

Q2:照来法师在慈善领域有哪些具体贡献?他如何将慈善与佛教理念结合?
A2:照来法师在慈善领域的贡献涵盖教育、医疗、救灾等多个方面,如创办寒山希望小学、发起“寒山寺爱心基金”、支援抗疫等,他将慈善与佛教理念的结合体现在“慈悲利他”与“自利利他”的统一上:以佛教“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精神为指导,不分地域、信仰,平等帮助需要帮助的众生;通过慈善实践引导信众“行菩萨行”,如在希望小学设立“小小禅修课”,让孩子们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培养慈悲心与感恩心,实现“救助与救心”并重,法师常说:“慈善不仅是物质的给予,更是心灵的唤醒,让受助者与施助者共同成长。”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