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镜佛教

地藏菩萨两侧供奉的是哪两位菩萨?

地藏菩萨在佛教中被尊为“大愿”的象征,以其“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宏愿而广受信众敬仰,在汉传佛教的造像传统中,地藏菩萨通常作为主尊供奉于地藏殿或特定道场,其左右两侧常各有一位菩萨胁侍,共同构成一组完整的救度法相,这两位胁侍菩萨,根据经典记载与民间信仰的融合,通常被认为是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二者分别代表“大悲”与“大智”,与地藏菩萨的“大愿”相辅相成,形成悲、智、愿圆融的救度体系。

地藏菩萨两边是哪位菩萨

地藏菩萨两侧胁侍菩萨的身份与象征

左侧:观世音菩萨——大悲的化身

观世音菩萨是佛教中“慈悲”的象征,以“闻声救苦”的愿力闻名,能观世间众生苦难,随类应化,无时不有,无远弗届,在地藏菩萨的救度体系中,观世音菩萨的“大悲”愿力与地藏菩萨的“大愿”形成互补:地藏菩萨侧重于深入地狱、饿鬼等恶道,以愿力救度沉沦众生;观世音菩萨则以其广大的悲心,遍护一切受苦众生,无论身处何道,皆能得其感应,经典中记载,观世音菩萨有“三十二应身”,能以菩萨、声闻、天、人乃至畜生等身相救度众生,这种“随机说法”的灵活性与地藏菩萨“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坚定愿力相结合,既体现了对众生的无限悲悯,也展现了救度方式的圆融无碍,在造像中,观世音菩萨常手持净瓶与杨柳枝,象征以甘露遍洒世间,涤除众生烦恼;或手持念珠,代表念佛念法念僧,引导众生向善。

右侧:大势至菩萨——大智的象征

大势至菩萨以“念佛成就能得现世利益”的愿力著称,是“智慧”的代表,与观世音菩萨并为阿弥陀佛的左右胁侍,合称“西方三圣”,在地藏菩萨的胁侍体系中,大势至菩萨的“大智”愿力与地藏菩萨的“大愿”、观世音菩萨的“大悲”共同构成“悲、智、愿”的圆满:地藏菩萨以愿力驱动救度事业,观世音菩萨以悲心接引众生,而大势至菩萨则以智慧引导众生明心见性,脱离轮回之苦。《楞严经》中记载,大势至菩萨“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其修行法门以“念佛”为核心,强调通过专注一境的智慧,与佛菩萨愿力相应,在地藏造像中,大势至菩萨常手持莲花与宝瓶,莲花象征清净无染,宝瓶代表智慧福德圆满,寓意以智慧之光照破无明,引导众生脱离恶道,趋向解脱。

胁侍菩萨与地藏菩萨的救度意义

地藏菩萨、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三者组合,体现了佛教“悲、智、愿”的圆融统一:地藏菩萨的“大愿”是救度的动力,誓愿度尽一切众生,永不退转;观世音菩萨的“大悲”是救度的情怀,对众生苦难感同身受,不舍一人;大势至菩萨的“大智”是救度的方法,以智慧引导众生正信正念,从根本上脱离苦因,三者共同构成了从“发愿”到“慈悲”再到“智慧”的完整救度路径,既展现了佛教对众生的深切关怀,也指明了修行者从“发心”到“践行”再到“证悟”的修行次第。

地藏菩萨两边是哪位菩萨

以下表格归纳了三位菩萨的核心愿力与象征意义:

菩萨名 核心愿力 象征意义 修行法门 造像常见持物
地藏菩萨 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大愿 忍辱精进 锡杖、明珠
观世音菩萨 闻声救苦 大悲 慈悲喜舍 净瓶、杨柳枝
大势至菩萨 念佛得现世利益 大智 一心不乱 莲花、宝瓶

特殊造像中的胁侍形象

除观世音菩萨与大势至菩萨外,部分地区的地藏造像中,也可能出现“道明和尚”与“闵公长者”作为胁侍,这一形象源于九华山地藏菩萨的传说:据《九华山化城寺记》记载,唐代新罗僧地藏(金乔觉)卓锡九华山时,得到当地乡绅闵公的护持,闵公之子道明和尚亦随其出家,成为地藏菩萨的弟子,因二人对地藏菩萨道场贡献卓著,民间遂以二人形象作为胁侍,象征“护法护教”的精神,道明与闵公属于“护法居士”而非“菩萨”,因此在正规的佛教造像仪轨中,仍以观世音菩萨与大势至菩萨为主要胁侍。

相关问答FAQs

Q1:地藏菩萨两边是否一定只有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
A:并非绝对,在汉传佛教的主流造像中,地藏菩萨两侧以观世音菩萨(大悲)和大势至菩萨(大智)为胁侍,体现“悲、智、愿”的圆融,但在民间信仰或地方传统造像中,也可能出现“道明和尚”与“闵公长者”(九华山传说护法)作为胁侍,尤其在地藏菩萨道场九华山的部分造像中较为常见,藏传佛教或部分流派的造像中,胁侍菩萨可能有所不同,需结合具体文化背景分析。

地藏菩萨两边是哪位菩萨

Q2:为什么地藏菩萨的胁侍是观世音和大势至,而不是其他菩萨?
A:这源于佛教“悲、智、愿”的教义核心,地藏菩萨代表“大愿”,是救度事业的根本;观世音菩萨代表“大悲”,是救度众生的情怀;大势至菩萨代表“大智”,是救度实践的方法,三者结合,形成了“以愿为力、以悲为怀、以智为导”的完整救度体系,缺一不可,观世音与大势至菩萨同为阿弥陀佛胁侍,其“念佛”法门与地藏菩萨的“地狱救度”愿力在修行理念上相通,共同指向众生离苦得乐的目标,因此在汉传佛教中被广泛作为地藏菩萨的胁侍组合。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