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于都最大的寺庙是位于于都县贡江镇西北部的屏山寺,这座寺庙始建于唐代,历经千年风雨,承载着赣南地区深厚的佛教文化与历史记忆,不仅是当地信众心中的精神家园,更是于都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屏山寺背靠屏山,前临贡水,依山而建,错落有致,整体建筑群融合了赣南传统民居风格与佛教寺庙的庄严规制,占地面积达1.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000余平方米,是于都县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广的佛教活动场所。
历史沿革:千年古刹的兴衰传承
屏山寺的始建年代可追溯至唐贞观年间(公元627-649年),据传由高僧慧能大师的弟子云游至此,见屏山山势奇特、林木葱郁,贡水如带,遂发心建寺,初名“屏山禅院”,唐代时,禅院已初具规模,香火鼎盛,成为赣南地区重要的禅宗道场,北宋宣和年间(1119-1125年),徽宗赐额“屏山寺”,寺名沿用至今。
历史上,屏山寺屡经兴废:元代因战乱部分殿宇毁损,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由地方乡贤捐资重建,扩建了大雄宝殿、天王殿等核心建筑;清代康熙、乾隆年间两次大规模修缮,增建藏经楼、罗汉堂,形成“三进五院”的建筑格局,近代以来,因社会动荡,寺庙一度衰落,部分建筑被毁,改革开放后,在政府与信众的支持下,屏山寺于1985年启动修复工程,历时十余年,陆续重建山门、钟鼓楼、观音殿等,2002年举行全堂佛像开光仪式,重现昔日辉煌,2010年,屏山寺被列为于都县文物保护单位,2020年获批为赣州市重点寺院,成为集宗教、文化、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场所。
建筑布局:融合赣南风味的佛教艺术
屏山寺整体布局遵循“伽蓝七堂”制,以中轴线为核心,依次为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两侧对称分布钟楼、鼓楼、观音殿、地藏殿、客堂、斋堂等附属建筑,形成“前殿后塔、左右配殿”的传统格局,既体现了佛教寺庙的庄严对称,又融入了赣南建筑“依山就势、马头墙、小青瓦”的特色。
- 山门:为四柱三门石牌坊式建筑,高12米,宽18米,额匾“屏山寺”为赵朴初先生题写,门柱雕刻龙纹、莲花纹,寓意“佛法威严,净土莲邦”。
- 天王殿:殿内供奉弥勒佛、韦驮菩萨及四大天王像,殿顶采用赣南常见的穿斗式木构架,覆盖灰色琉璃瓦,两端为龙吻脊饰,既防风又美观。
- 大雄宝殿:寺庙核心建筑,高21米,面阔七间(36米),进深五间(24米),重檐歇山顶,殿顶黄琉璃瓦熠熠生辉,殿内供奉释迦牟尼佛、药师佛、阿弥陀佛及十八罗汉像,佛像均采用香樟木雕制,贴金身,庄严殊胜。
- 藏经楼:位于中轴线北端,为两层歇山顶建筑,藏有《乾隆大藏经》《碛砂藏》等珍贵典籍及佛教文物,其中明代《金刚经》石刻为镇寺之宝。
寺庙两侧的观音殿与地藏殿分别供奉千手观音和地藏菩萨,殿内壁画以佛教故事为主题,融合了赣南民间绘画风格,色彩鲜艳,栩栩如生,整体建筑群飞檐翘角、雕梁画栋,既保留了唐宋时期的恢弘气势,又兼具明清时期的精巧细节,堪称赣南佛教建筑的典范。
文化价值:宗教信仰与地方民俗的交融
屏山寺不仅是佛教活动中心,更是于都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寺内每年举办多次大型法会与民俗活动,其中以“农历二月十九观音诞”“四月初八佛诞浴佛”“七月十五盂兰盆会”“农历九月十九观音出家”最为盛大,吸引周边数万信众参与。
以“佛诞浴佛”为例,活动当天,信众们携带鲜花、素果到寺,以香汤沐浴太子像,寓意“洗去尘垢,身心清净”;寺内还会举行“放生”“素食结缘”“慈善义诊”等活动,将佛教慈悲精神与民间慈善传统结合,屏山寺的“庙会”已成为于都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期间不仅有佛教法事,还有赣南采茶戏、舞龙灯、山歌对唱等民俗表演,成为展示地方文化的重要窗口。
寺庙还注重文化传承,设有“佛教文化展览馆”,通过图片、实物、文献等展示屏山寺的历史沿革、佛教艺术及于都宗教文化的发展脉络;定期举办“国学夏令营”“禅修体验班”等活动,吸引年轻人了解传统文化,推动佛教文化的当代传播。
宗教活动:修行弘法与社会服务并重
作为于都县佛教协会所在地,屏山寺始终坚持“爱国爱教、团结进步”的宗旨,日常宗教活动规范有序,每日清晨四点,僧众开始早课,诵经、礼佛、坐禅,延续着“晨钟暮鼓”的修行传统;每周六举办“居士学佛班”,由法师讲解《心经》《金刚经》等经典,提升信众的佛学素养。
在社会服务方面,寺庙成立了“屏山寺慈善基金会”,多年来累计资助贫困学生200余人次,帮扶孤寡老人50余户,捐赠救灾物资价值超百万元;疫情期间,寺僧主动参与社区防疫志愿服务,为隔离群众配送生活物资,彰显佛教“慈悲济世”的精神,寺庙还与周边景区联动,推出“禅意旅游”线路,将宗教文化与生态旅游结合,助力于都县文旅融合发展。
于都屏山寺基本信息表
项目 | |
---|---|
地理位置 | 于都县贡江镇屏山村屏山风景区内 |
始建年代 | 唐贞观年间(627-649年) |
占地面积 | 2万平方米 |
建筑面积 | 8000余平方米 |
主要建筑 | 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观音殿、地藏殿、钟鼓楼、客堂、斋堂等 |
文物保护级别 | 于都县文物保护单位、赣州市重点寺院 |
特色活动 | 佛诞浴佛、盂兰盆会、禅修体验、慈善义诊等 |
开放时间 | 08:00-17:30(全年开放,节假日适当延长) |
相关问答FAQs
问题1:屏山寺的最佳游览时间是什么时候?有哪些特色景观不可错过?
解答:屏山寺四季皆宜游览,春季(3-5月)山花烂漫,寺内杜鹃、山茶盛开,可赏“屏山春晓”;秋季(9-11月)天高云淡,贡水畔红叶似火,与寺庙黄瓦红墙相映成趣,景色最佳,特色景观包括:唐代古银杏树(树龄约1300年,需3人合抱)、明代《金刚经》石刻、大雄宝殿内的千手观音像(高6.8米,香樟木贴金)以及藏经楼的清代佛教典籍,这些景观兼具历史、艺术与宗教价值,值得细细品味。
问题2:屏山寺是否提供斋饭?如何参与寺内的禅修体验活动?
解答:屏山寺斋堂位于寺庙东侧,每日11:30-13:00提供素斋,种类为“罗汉斋”“时蔬”等,随喜付费(建议10-20元/人),信众与游客均可前往体验,需保持安静、不浪费食物,禅修体验活动每月举办两期(第二周、第四周周六),内容包括坐禅、行禅、过堂体验、法师开示等,需提前3天通过“屏山寺客堂”电话(0797-xxxxxxx)或微信公众号报名,活动免费(限20人/期),需自备宽松衣物、水杯,保持身心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