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州,这座位于四川成都平原西部的历史文化名城,自古便有“蜀中之蜀”的美誉,这里不仅有罨画池的文人雅韵、街子古镇的青砖黛瓦,更藏着千年古刹的禅意悠远,在众多寺庙中,始建于隋代的光严禅院无疑是其中最负盛名的一座,它不仅是川西佛教圣地,更是承载着崇州千年文脉的精神地标。
光严禅院的历史可追溯至隋开皇年间(581-600年),最初由蜀王杨秀敕建,初名“常乐庵”,据《崇庆州志》记载,唐代贞观年间,高僧慧日法师云游至此,见群山环抱、古木参天,遂驻锡修行,扩建寺院,改名“光严禅院”,意为“光显佛法,严持戒律”,此后历经宋元明清,几度兴衰:宋代时,禅宗临济宗高僧佛眼远禅师曾在此弘法,寺院规模空前,僧众达千余人,成为川西地区最大的禅宗丛林之一;明末清初,因战火纷扰,寺院几近毁坏,仅存部分古建筑;清代康熙、乾隆年间,地方乡贤与僧侣合力募资,历时三十年重建,方有今日之格局,千年时光流转,光严禅院历经沧桑,却始终香火不绝,成为川西佛教文化的活化石。
步入光严禅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山门,门额上“光严禅院”四个鎏金大字为清代书法家所书,古朴庄重,寺院整体依山而建,呈三进院落布局,依次为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两侧配有钟楼、鼓楼、配殿、厢房等,建筑群错落有致,既有川西民居的青瓦飞檐,又不失佛教建筑的恢弘大气,大雄宝殿是寺院的核心建筑,殿内供奉释迦牟尼佛、药师佛、阿弥陀佛三世佛,以及十八罗汉像,佛像均为香樟木雕刻,神态庄严,工艺精湛,殿前的明代楠木柱,直径约半米,历经数百年风雨仍挺拔不倒,堪称“镇寺之宝”,藏经楼则收藏有明清时期的佛经、字画,其中一部明代《龙藏》经卷,为国家二级文物,弥足珍贵。
作为禅宗临济宗的重要道场,光严禅院不仅是宗教活动场所,更是文化交融的载体,历史上,许多文人墨客曾到此访禅题咏,宋代诗人陆游曾游历于此,留下“古木苍藤不计年,禅房寂寂倚云烟”的诗句,描绘了寺院的幽静与古朴,每年农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观音菩萨诞辰日,寺院都会举办盛大的庙会,周边民众纷至沓来,既可祈福礼佛,又能欣赏川剧、竹编等非遗表演,形成了独特的“禅俗文化”,寺内的“禅茶一味”文化也颇有渊源,僧人们自制的“光严禅茶”,以山间清泉冲泡,茶香中蕴含禅意,成为游客必尝的特色。
光严禅院坐落于街子古镇凤栖山麓,与古镇、罨画池形成“一寺一镇一池”的黄金旅游线路,这里森林覆盖率高达90%,空气清新,夏季平均气温比市区低3-5℃,是避暑纳凉的绝佳去处,寺内的千年古树(如银杏、楠木)与古建筑相映成趣,春有百花争艳,秋有银杏金黄,四季皆景,游客可在此体验“晨钟暮鼓”的禅意生活,参与早课、抄经、禅修等活动,感受内心的宁静,周边还有凤栖山自然保护区、九龙沟景区,适合安排一日或两日游,深度体验崇州的自然与人文魅力。
项目 | |
---|---|
名称 | 光严禅院 |
位置 | 四川省成都市崇州市街子古镇凤栖山麓 |
始建年代 | 隋开皇年间(581-600年) |
地位 | 川西著名禅宗丛林,有“西川第一天”之称 |
特色景点 | 大雄宝殿(明代楠木柱)、藏经楼(明代《龙藏》)、千年古树群 |
门票信息 | 成人票50元/人,学生票25元/人 |
开放时间 | 8:00-17:30(冬季);8:00-18:00(夏季) |
FAQs
问:光严禅院的最佳游览季节是什么时候?
答:光严禅院四季皆宜,但最佳游览季节为春季(3-5月)和秋季(9-11月),春季山花烂漫,寺前的樱花、海棠竞相开放,与古建筑相映成趣;秋季银杏金黄,楠木苍翠,层林尽染,宛如一幅水墨画,夏季虽炎热,但寺内古树成荫,气温凉爽,适合避暑;冬季雪后,寺院银装素裹,别有一番禅意。
问:光严禅院有哪些特色活动可以参与?
答:光严禅院定期举办多种特色活动,如每月农历初一、十五的祈福法会,参与者可随僧众礼佛、诵经,感受佛教文化;每年观音诞辰日的庙会,有川剧表演、素食展销、禅茶品鉴等活动;寺院还开设禅修体验班,包括坐禅、行禅、抄经等项目,适合希望静心养性的游客参与,建议提前通过官方渠道了解活动安排,以便更好地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