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镜佛教

释觉醒老法师的般若智慧对现代人心灵有何净化作用?

释觉醒老法师,俗姓韩,名鼎鉴,1923年出生于江苏常州一个书香世家,自幼受传统文化熏陶,青年时期因缘成熟,于1942年在常州天宁寺礼妙真法师剃度出家,法名觉醒,老法师一生致力于佛法的弘扬与实修,以持戒精严、禅净双修、慈悲济世著称,是当代佛教界德高望重的长老,被誉为“江苏佛教的复兴者”之一。

释觉醒老法师

出家后,觉醒法师先后亲近常州天宁寺、镇江金山寺、扬州高旻寺等各大丛林的高僧大德,深入经藏,精研教义,尤其对《法华经》《华严经》《楞严经》等大乘经典有深刻体悟,他秉持“解行并重”的修行理念,既注重教理研习,又强调实修实证,曾于高旻寺禅七中刻苦参究,深得禅法精髓,他亦专修净土法门,持名念佛,求生西方,倡导“禅净不二”之旨,认为禅与净皆是引导众生明心见性、了脱生死之方便法门。

20世纪80年代,随着宗教政策的落实,觉醒法师受邀参与常州天宁寺的修复工作,1988年,天宁寺恢复开放后,他出任监院,后于1995年升任方丈,在担任方丈期间,他提出“以戒为根本,以法为核心,以化为使命”的弘法理念,致力于寺院建设、人才培养、慈善公益等多方面事业,他主持重修了天宁寺的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等核心建筑,恢复丛林规制,使这座始建于唐代的千年古刹重现庄严,他创办天宁佛学院,亲任院长,聘请海内外高僧大德授课,已培养数百名僧才,分布于全国各地寺院弘法利生,为佛教传承注入新鲜血液。

觉醒法师的弘法风格朴实无华,契理契机,他善于将深奥的佛法义理与日常生活相结合,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开示众生,强调“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鼓励信众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慈悲、智慧与担当,他常开示:“学佛不是消极避世,而是积极入世,以菩萨精神利益众生,在服务社会、净化心灵中圆满菩提。”他的开示深入浅出,既契合经典教义,又贴近现代人的根机,深受广大信众喜爱,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信众前往天宁寺聆听法要。

在慈善公益方面,觉醒法师秉持“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精神,积极投身社会慈善事业,他组织成立天宁寺慈善功德会,长期开展扶贫济困、捐资助学、救灾赈灾等活动,先后资助贫困学生数千名,帮扶困难家庭数万户,在汶川地震、新冠疫情等重大灾害中,带头捐款捐物,组织僧众为灾区祈福、慰问,展现了佛教界的社会责任与担当,他认为:“慈善是佛教慈悲精神的具体体现,通过利益众生,既能帮助他人,也能增长自己的慈悲心,是修行的重要法门。”

释觉醒老法师

为更清晰地展现释觉醒老法师的弘法历程与贡献,以下是其重要弘法活动简表:

时间 弘法活动与贡献
1942年 于常州天宁寺出家,师从妙真法师,开始系统学习佛法
20世纪80年代 参与天宁寺修复工作,任监院,推动寺院恢复开放
1995年 升任天宁寺方丈,提出“以戒为根本,以法为核心,以化为使命”的弘法理念
2000年 创办天宁佛学院,培养僧才,推动佛教教育发展
2005年后 组织天宁寺慈善功德会,长期开展扶贫、助学、救灾等公益事业,践行菩萨道精神
2010-2020年 多次应邀海内外弘法,开示《法华经》《阿弥陀经》等经典,倡导禅净双修,影响深远

释觉醒老法师一生淡泊名利,精进修行,以“荷担如来家业,续佛慧命”为己任,他的思想和实践不仅传承了佛教的优良传统,更赋予了佛法新时代的生命力,为当代佛教的发展与社会和谐作出了重要贡献,2021年,老法师示寂,僧俗二众无不悲痛,然其慈悲精神与弘法愿力,将永远激励后学砥砺前行。

相关问答FAQs

Q1:释觉醒老法师的“禅净双修”理念对现代信众有何启示?
A1:觉醒法师倡导的“禅净双修”,并非将禅与净割裂,而是强调二者相辅相成、圆融无碍,禅宗明心见性,直指人心,是“顿悟”的智慧;净土念佛,求生西方,是“持名”的方便,对现代信众而言,这一理念启示我们:既要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觉照,通过禅修培养定力与智慧,又需以持名念佛作为日常功课,以佛力加持坚固道心,在繁忙的现代生活中,这种“定慧等持”的修行方式,既能帮助众生应对浮躁,又能以慈悲心利益社会,实现“人间净土”的理想。

释觉醒老法师

Q2:释觉醒老法师在佛教教育方面有哪些具体实践?
A2:觉醒法师深谙“法赖人传”的道理,将人才培养视为佛教传承的根本,1995年升任天宁寺方丈后,他率先创办天宁佛学院,亲自制定教学大纲,聘请如明学法师、净慧法师等高僧大德担任授课教师,课程涵盖佛学基础、戒律、禅修、净土、教理研究等,注重“解行并重”,他还定期组织僧众参加短期培训班、禅七法会,提升僧人的综合素质,至今,天宁佛学院已培养数百名优秀僧才,他们或驻锡寺院担任住持,或弘法利生,或从事学术研究,成为当代佛教的中坚力量,为佛教教育的规范化、现代化树立了典范。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