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悟定法师是潮州地区当代佛教界德高望重的长老,以其深厚的佛学修养、慈悲济世的情怀以及对潮州佛教文化的传承与弘扬而备受信众敬仰,法师俗姓李,1925年出生于潮州一个书香世家,自幼受家庭熏陶,饱读诗书,少年时期便对人生哲理产生浓厚兴趣,常感世事无常,萌生出家修行之志,1940年,因缘成熟,于潮州开元寺礼上永下慧老和尚剃度出家,法名悟定,此后便与佛门结下了一生的因缘。
出家后,悟定法师先后于潮州开元寺、南华寺等古刹参学,依止虚云老和尚等高僧大德修习禅法,精研《法华经》《楞严经》《华严经》等大乘经典,尤其注重禅净双修,强调“以戒为根本,以禅为心要,以净为归宿”的修行理念,青年时期,法师曾于云门山大觉禅寺闭关三年,深入经藏,坐禅观心,在定慧中体悟佛法真谛,为后来的弘法事业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改革开放后,中国宗教政策逐步落实,悟定法师积极投身于潮州佛教的恢复与发展工作,先后参与修复开元寺、灵山寺、甘露寺等多处古刹,并担任开元寺方丈等职,为潮州佛教的复兴倾注了大量心血。
在弘法利生方面,悟定法师始终秉持“人间佛教”思想,注重将佛法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他常开示信众:“佛法不在文字中,而在日常生活的起心动念里;修行不在深山里,而在待人接物的慈悲喜舍中。”法师善于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阐释深奥的佛理,针对现代人的烦恼与困惑,强调“心净则国土净”,鼓励信众通过修习止观、持名念佛等方法净化心灵,培养慈悲心与智慧心,他每年定期举办佛学讲座、禅修营、法会等活动,吸引众多信众参与,使佛法智慧在潮州乃至粤东地区广泛传播,法师还十分重视佛教教育,先后创办潮州佛学班、尼众培训班等,培养了一批青年僧才,为佛教事业的传承储备了力量。
在社会慈善领域,悟定法师更是以身作则,带领四众弟子积极投身公益,每逢春节、中秋等传统节日,他都会组织僧众慰问孤寡老人、困难家庭,送去生活物资与精神慰藉;在自然灾害发生时,法师第一时间发起捐款捐物活动,支援灾区重建,他认为“慈悲是佛法的根本,利生是修行的实践”,始终将服务社会、利益众生作为自己的使命,多年来,法师的慈善足迹遍布潮州城乡,累计帮扶困难群众数万人次,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人间菩萨”的精神,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悟定法师的修行与弘法事业,不仅推动了潮州佛教的繁荣发展,更对当地社会和谐与精神文明建设产生了积极影响,他一生淡泊名利,精进修行,以戒为师,以法为依,其高尚的人格魅力与深厚的佛学修养,成为后辈学人的楷模,虽已年过九旬,法师仍坚持每日诵经、坐禅,指导后学,从未间断对佛法的弘扬与对众生的关怀。
以下为悟定法师修行与弘法重要节点简表:
阶段 | 时间 | 主要事件 |
---|---|---|
少年出家 | 1940年 | 于潮州开元寺礼上永下慧老和尚剃度出家,法名悟定 |
参学修行 | 1945-1948年 | 于南华寺、云门山大觉禅寺参学,依止虚云老和尚修习禅法,闭关三年 |
复兴佛教 | 1980年代起 | 参与修复开元寺、灵山寺等古刹,担任开元寺方丈,推动潮州佛教恢复与发展 |
弘法利生 | 1990年代至今 | 举办佛学讲座、禅修营,创办佛学班,弘扬禅净双修思想,注重人间佛教实践 |
慈善公益 | 长期坚持 | 组织慰问孤寡老人、困难家庭,支援灾区,累计帮扶群众数万人次 |
相关问答FAQs:
问:悟定法师的修行法门有何特色?
答:悟定法师的修行法门以“禅净双修”为核心,强调禅宗的明心见性与净土的持名念佛相结合,他认为禅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是修行的“心要”;而净土法门念佛求生,方便易行,是末法时代的“归宿”,法师主张“以戒为基”,持戒清净方能深入禅定,进而开发智慧;同时提倡“日常生活即修行”,将佛法融入待人接物、工作生活中,在行住坐卧中体悟“无我”与“慈悲”,达到“烦恼即菩提”的境界,他的开示深入浅出,既契合经典教义,又贴近现代人根器,深受信众欢迎。
问:悟定法师对潮州佛教文化的传承有哪些具体贡献?
答:悟定法师对潮州佛教文化的传承贡献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修复古刹,守护文化遗产,他牵头修复的开元寺、灵山寺等均为潮州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使千年佛教道场重焕光彩;二是整理与弘扬潮州佛教典籍,组织僧众对潮州地区佛教历史、高僧事迹进行梳理,编撰相关资料,保存了潮州佛教的历史记忆;三是培养青年僧才,通过创办佛学班、培训班等形式,将潮州佛教的“农禅并重”“注重礼仪”等传统传承给下一代,确保了佛教文化的延续与发展,他还积极推动潮州佛教与海内外佛教界的交流,提升了潮州佛教的文化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