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镜佛教

明虚法师第六讲蕴含何等修行智慧?

明虚法师,当代佛教界德高望重的修行者与弘法者,以其深厚的禅净双修功底和贴近现代人的弘法风格,深受信众敬仰,他提出的“禅净双修六大方向”,既是对传统佛法的传承,也是对当代修行需求的回应,其中第六方向“生活禅的当代践行”,尤为契合现代人在快节奏生活中寻找心灵安宁的需求,成为连接古老智慧与日常生活的桥梁。

明虚法师6

明虚法师的禅净双修体系,以“禅为导,净为归”,强调禅法的智慧观照与净土的愿力修行相结合,前五个方向分别为:一、经典研习的根基,以《楞严经》《阿弥陀经》等为核心,构建教理体系;二、止观双运的实修,通过坐禅与观照,调伏散乱心,开发本具智慧;三、净土念愿的融摄,以持名念佛为方便,至诚感通弥陀愿力;四、僧团建设的传承,以戒为师,培养僧才,延续佛法命脉;五、社会慈悲的践行,通过慈善、教育、心灵关怀等方式,践行菩萨道,而第六方向“生活禅的当代践行”,则是将前五者的智慧落实于日常,让佛法成为生活的“说明书”和“导航仪”。

明虚法师认为,生活禅的本质是“在生活中见本性,在修行中过日子”,现代人常被工作压力、人际关系、物质欲望所裹挟,内心焦虑不安,生活禅正是针对这一“现代病”的良方,他提出“生活禅三要”:觉察、接纳、转化,觉察,是时刻观照自己的起心动念,如在职场中遇到误解,不立即嗔怒,而是觉察“我为什么会生气?是期待被认可,还是自尊心受挫?”;接纳,是正视烦恼而非对抗,承认“此刻我就是有焦虑情绪”,以慈悲心对待自己的不完美,正如古人所言“烦恼即菩提”,烦恼正是修行的切入点;转化,则是将烦恼转为道用,比如将竞争心转为增上缘,激励自我提升而非打压他人,将孤独感转为与自己相处的契机,在独处中沉淀内心。

为让修行者更易实践,明虚法师将生活禅细化为“日常五观”:饮食观、工作观、人际观、困难观、死亡观,饮食观,即“吃饭时吃饭,喝水时喝水”,细嚼慢咽,感受食物的来之不易,体会“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工作观,是把工作当作修行道场,专注当下任务,不思过去未来,如在写报告时不刷手机,在开会时不分心,便是“活在当下”的体现;人际观,是“看他人优点,容他人不足”,与家人相处多倾听,与同事相处多合作,不苛责、不抱怨,修习慈悲喜舍;困难观,是“遇到逆境不退转”,把挫折看作消业障、增福报的机会,如生病时借此体会无常,珍惜健康;死亡观,是“念死则道业成”,时常思考生命的有限性,从而珍惜时间,精进修行,他还特别强调“生活禅不是形式主义”,不必执着于特定形式,比如打坐、诵经是修行,认真工作、孝顺父母、帮助他人同样是修行,关键是否“用心”。

明虚法师6

为帮助修行者系统实践,明虚法师归纳出“生活禅四步法”,如下表所示:

实践步骤 具体方法 预期效果
晨起定心 每天晨起后静坐5-10分钟,专注呼吸,或默念一句佛号,让心从睡眠状态逐渐清明。 一日精神饱满,减少浮躁,增强定力。
日间观照 工作生活中,设置“觉察提醒”(如手机闹钟、桌面便签),遇事停顿3秒,观察情绪和念头。 减少冲动行为,提升情绪管理能力,培养觉知力。
晚间反思 睡前回顾当日言行,对照“五观”检视不足,发愿次日改进,或记录“三件感恩的事”。 认识自身习气,增强感恩心,促进人格成长。
周末共修 参加寺院或社区的生活禅共修,或与同修交流实践心得,在团体中互相督促、学习。 巩固修行成果,破除孤独感,增强道心。

明虚法师常说:“佛法不是用来装点门面的,而是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生活禅的当代践行,正是让佛法从“经书”走进“生活”,从“寺庙”走进“人间”,当一个人能在做饭时感受锅碗瓢盆的声响,在走路时体会脚底与地面的接触,在与人交谈时专注对方的言语,便是在生活中证悟“当下即是”的禅意,这种修行方式,不需要遁入深山,而是在红尘中炼心,让平凡的日子变得不凡,让每个当下都充满智慧和慈悲。

相关问答FAQs

问:生活禅是否需要放弃世俗生活,专门修行?
答:明虚法师强调,生活禅恰恰是“以出世心做入世事”,无需放弃世俗生活,而是在日常中修行,工作、家庭、社交都是道场,关键是否保持觉知,古人言“砍柴担水,无非妙道”,现代人能在职场尽责、家庭和睦、社会贡献中体现禅意,便是真正的修行,生活禅反对脱离实际的“避世修行”,主张“即世而出世”,在烦恼中磨砺心性,在责任中增长慈悲。

明虚法师6

问:初学者如何开始生活禅的实践?容易遇到哪些困难?
答:明虚法师建议初学者从“小处着手”:每天固定5分钟正念呼吸,专注气息出入;吃饭时细嚼慢咽,感受食物的味道;遇事时先停顿3秒,观察情绪再行动,初期容易遇到的困难包括“觉知力不足”(如很快忘记观照)、“期待过高”(如希望立即见效)、“习气干扰”(如遇到挫折仍生嗔心),对此,法师开示:“修行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必苛责自己,忘记观照时重新拉回即可,持续练习,觉知力会逐渐增强;对结果放下期待,享受过程本身;面对习气,要“认识它、不跟随它”,如生嗔心时默念“嗔心是火,会烧毁善根”,以正念转化烦恼。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