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镜佛教

定海法师的师傅是谁?

定海法师的师傅是近代佛教界的泰斗——虚云老和尚,虚云老和尚(1840-1959),俗姓萧,名古岩,字德清,祖籍湖南湘乡,是禅宗临济宗第四十三代传人,也是中国近代佛教复兴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一生跨越百年,行迹遍布名山大川,以苦行、禅修和重建道场著称,被佛教界尊为“禅宗第一尊宿”,其思想与修行对后世影响深远,定海法师便是其重要的法脉传承者之一。

定海法师师傅

虚云老和尚的修行历程充满传奇色彩,他19岁出家,先后参访浙江天台山国清寺、江苏镇江金山寺、扬州高旻寺等禅宗祖庭,在禅七中因开水溅手而开悟,明心见性,此后,他毕生致力于复兴佛教道场,先后重建或修复了广东南华寺(六祖慧能道场)、云门寺、福建鼓山涌泉寺、云南鸡足山祝圣寺等六大名刹,使这些千年祖庭重光,他还创办佛学院,培养僧才,倡导“农禅并重”的修行理念,让佛教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生命力,他常说:“修行不在于形式,而在于心地;弘法不在于空谈,而在于实践。”这一思想深刻影响了定海法师的修行道路。

对于定海法师而言,虚云老和尚不仅是剃度恩师,更是修行路上的灯塔,定海法师青年时期因缘拜入虚云老和尚门下,在老和尚座下参学禅法,深得“以戒为师、以苦为道”的真传,虚云老和尚教导他:“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强调修行应在日常生活中下功夫,于动中静,静中动,保持内心的觉知,定海法师谨记师训,一生践行“农禅并重”,在寺庙中带头耕种、劳作,以苦为修,同时精研经典,弘扬禅宗正脉,他常说:“没有老和尚的教导,就没有我的今天,他让我明白,佛法不是书本上的文字,而是生活中的智慧。”

在弘法利生方面,虚云老和尚倡导“人间佛教”,鼓励僧人走出山林,服务社会,这一理念被定海法师继承并践行,定海法师在住持寺庙期间,不仅注重道风建设,还积极投身慈善事业,创办学校、医院,帮助贫困地区,将“慈悲济世”的佛教精神落到实处,他认为:“修行不是为了个人解脱,而是为了度化众生,老和尚常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我们就要在世间修,在世间行。”正是这份对师训的坚守,让定海法师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的桥梁,吸引了众多信众前来参学。

定海法师师傅

以下是虚云老和尚重要修行与弘法历程简表:

时间 事件 意义
1840年 出生于湖南湘乡萧家 俗名萧古岩,后出家
1859年 于福建鼓山涌泉寺出家 正式步入佛门
1866年 于浙江天台山国清寺受具足戒 具备比丘资格,开始系统学习佛法
1882年 在江苏扬州高旻寺禅七中开悟 明心见性,确立禅宗见地
1934-1943年 重建广东南华寺(六祖慧能道场) 使禅宗祖庭重光,推动禅宗文化复兴
1943-1951年 重建广东云门寺 恢复云门宗传承,成为岭南佛教中心
1953年 中国佛教协会成立,被推为名誉会长 推动全国佛教界团结与规范化发展
1959年 于江西云居山真如寺圆寂 世寿120岁,僧腊101年,留下丰富禅法与修行遗产

定海法师在虚云老和尚的教诲下,不仅继承了禅宗的法脉,更将佛法的精神融入现代社会,成为一代高僧,他常说:“老和尚像一座灯塔,照亮了我一生的路。”这份师徒情谊与法脉传承,让佛教的智慧在新时代继续生根发芽,利益无量众生。

FAQs
问:虚云老和尚对定海法师的禅修有哪些具体教导?
答:虚云老和尚教导定海法师以“参话头”为核心禅修方法,强调通过不断追问“念佛是谁”等话头,生起“疑情”,打破妄想执着,他要求定海法师在日常生活中“历事炼心”,无论是劳作、待人接物,都保持觉知,将禅修融入衣食住行,定海法师曾说:“老和尚让我明白,禅不是枯坐,而是在动中静,静中动,心不逐境,安住当下。”

定海法师师傅

问:定海法师如何传承虚云老和尚的“农禅并重”思想?
答:定海法师在住持寺庙时,坚持僧人每日出坡劳作,如耕种、植树、修缮殿堂等,通过体力劳动磨练心性,减少对外界的依赖,他认为:“农禅不仅是修行方式,更是僧团自给自足的传统,能让僧人远离名利,安心办道。”他还鼓励信众将劳动视为修行,将佛法与生活紧密结合,践行虚云老和尚“人间佛教”的理念,让佛法在世俗中落地生根。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