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代快节奏的生活中,耀一法师的禅定法门如同一盏明灯,为无数寻求内心平静的人指引方向,法师的禅定体系融合了传统禅宗的智慧与现代人的生活实修,既强调打坐调心的基础训练,更注重在日常行住坐卧中培养觉知力,形成了一套“在生活中修禅定,在禅定中悟生活”的独特路径,他常说:“禅定不是逃避现实的避风港,而是看清真相的照妖镜;不是追求空无的虚无主义,而是活出当下的生命智慧。”这种将禅定与生活紧密结合的理念,让古老的修行智慧在现代社会焕发出新的活力。
耀一法师认为,禅定的本质是“心念的专注与清明”,而非简单的“什么都不想”,他在开示中常引用《六祖坛经》中的“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强调禅定需要超越对外在境界的执着,同时保持内心的不散乱,法师将禅定修行分为“调身、调息、调心”三个基础步骤,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调身是为了让身体安稳舒适,为心念安定创造物质基础;调息是通过呼吸的调整连接身心,让浮躁的心逐渐沉静;调心则是核心,即培养对心念的觉照力,不被念头牵着走,也不刻意压制念头,如同“观看天空中的浮云,来了又去,不去追逐,也不挽留”,这种对禅定本质的深刻理解,打破了很多人“禅定就是枯坐”的误解,让修行更具可操作性。
在具体的修行方法上,耀一法师根据现代人的特点,设计了一套循序渐进的禅定体系,从基础到高阶,既有传统依据,又贴近生活,他将禅定修行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明确的目标和实操要点,如下表所示:
修行阶段 | 核心目标 | 具体方法 | 注意事项 |
---|---|---|---|
基础阶段:专注训练 | 培养专注力,减少散乱 | 数息法:从1数到10,循环往复,杂念起时从1重新开始; 观息法:专注感受呼吸的进出,不控制、不评判; 周身扫描:依次将注意力放在身体各部位,感受觉受。 |
避免急功近利,每天固定时间(如清晨、睡前)练习,每次15-30分钟;若昏沉散乱,可调整姿势或睁眼少顷。 |
进阶阶段:观照力培养 | 觉知念头生灭,不被情绪带走 | 念头追踪:当生起念头时,默默标记“想”“念”“情绪”,观察其如何升起、停留、消散; 情绪观照:面对愤怒、焦虑等情绪时,不压抑、不发泄,只是如如观照,情绪自然转化; 日常觉知:将觉知带入行、住、坐、卧,如吃饭时专注食物的味道,走路时感受脚底与地面的接触。 |
区分“觉知”与“认同”,觉知是“看到念头”,认同是“我就是这个念头”;保持“旁观者”的清醒,不陷入二元对立。 |
高阶阶段:无住生心 | 超越定境,活出当下智慧 | 无念为宗:在专注与观照的基础上,不刻意追求“无念”,而是让心念如流水般自然流淌,遇缘应物,过后不留; 生活禅修:将禅定融入工作、家庭、社交,如处理问题时专注当下,不预判未来,不纠结过去; 慈悲修行:在定中观照众生苦乐,生起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将内心的平静转化为利他的行动。 |
避免“着于定境”,禅定不是目的,而是工具;真正的修行是“历事炼心”,在烦恼中磨砺,在红尘中觉醒。 |
耀一法师特别强调“禅修在世间”,反对脱离生活的“闭关式”禅定,他认为,真正的禅定不是在深山古寺中枯坐十年,而是在柴米油盐、待人接物中保持觉知,他曾举例:“一位家庭主妇在做饭时,若能专注于切菜、炒菜的过程,不焦虑孩子何时回家,不抱怨丈夫不做家务,这就是禅定;一位上班族在处理工作时,若能专注当下任务,不担忧绩效考核,不攀同事成就,这也是禅定。”这种将禅定融入日常的理念,让现代人不必放弃生活、逃避责任,就能在忙碌中修行,在修行中成长。
对于禅定的境界,耀一法师用“山是山,水是水”来比喻修行的次第:初学时,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执着于形式和方法;修行深入后,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开始怀疑一切,破除执着;到了究竟处,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但此时的心已截然不同——它超越了二元对立,在平凡中见到真谛,在烦恼中照见菩提,法师说:“禅定的最高境界,不是获得神通,不是体验空灵,而是活得明白——明白自己的心,明白他人的心,明白这世界的运作规律,从而活出慈悲、智慧与自由。”
在多年的弘法生涯中,耀一法师通过禅定营、线上课程、一对一指导等方式,帮助无数人走出了焦虑、抑郁、迷茫的困境,他曾对学员说:“禅定不是让你变成没有情绪的木头,而是让你成为情绪的主人;不是让你对生活麻木不仁,而是让你对生命充满觉知。”这种充满温度的禅修理念,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新审视“修行”的意义——修行不是为了逃避生活,而是为了更好地生活。
相关问答FAQs
问:初学者在练习禅定时总是坐不住、杂念纷飞,该如何调整?
答:耀一法师开示,初学者坐不住、杂念多是正常现象,不必因此自我怀疑或放弃,可从短时间练习开始,比如每天5-10分钟,逐渐增加时长;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如数息法或观息法,通过专注呼吸锚定心念;学会与杂念“和平共处”——当杂念生起时,不跟随、不批判,只是温柔地将注意力拉回到呼吸或所缘境上,法师常说:“杂念如野马,调伏它的不是鞭子,而是耐心与觉知。”坚持下去,专注力自然会提升,杂念也会逐渐减少。
问:禅定与冥想有什么区别?普通人可以通过禅定解决哪些实际问题?
答:禅定与冥想的既有联系也有区别:从广义上讲,冥想包含禅定,是“通过专注训练心念”的统称;但从佛教修行体系看,禅定是“戒、定、慧”三学之一,核心目标是“明心见性”,通过定力开发智慧,最终觉悟生命实相,而冥想更侧重心理调节(如减压、专注),目标相对世俗,普通人通过禅定可以解决的实际问题包括:缓解焦虑、改善睡眠、提升专注力、增强情绪管理能力、改善人际关系等,更重要的是,禅定能帮助人建立“内在的定海神针”,在面对生活起伏时保持内心的稳定与清明,活出更从容、更有意义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