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镜佛教

悲寂法师讲法的核心深意究竟如何?

悲寂法师于古刹法堂中升座,面对信众开示时,目光如古井深潭,声音带着岁月的沉静:“今日与诸位说‘悲寂’二字,悲者,非溺于世苦的哀伤,是见众生沉沦生起的慈悲;寂者,非枯木死寂的空无,是心离妄念后的澄明,二者如鸟之双翼,车之两轮,缺一不可。”

悲寂法师讲法

法师先言“悲”,他拈起香炉中的灰烬:“你看这灰,曾为薪火,燃尽自身温暖他人,方成此灰,众生亦如是,各自带着业火奔波,却不知本可照亮彼此。”他举一例:有商人为利算计,夜不能寐,因其心被贪火灼烧;有学子为名焦虑,形容枯槁,因其神被妄念捆绑。“悲心,便是见此火起,不添柴,不斥责,以清凉法水浇之——告诉他,所得所失,如露如电,唯利他之心能得真实安稳。”

再言“寂”,法师以指轻叩案几:“有声有声,无声无声,真正的寂,是闻声不扰,遇事不乱。”他讲一公案:昔有僧人坐禅,屡被山风鼓荡殿门,烦躁不已,师曰:‘汝心随门动否?’僧惭愧,后风再起,僧闭目观心,风声过耳如溪水流过石上,心自安寂。“外境如风,心如磐石,风动石不动,便是寂,不是避世入山,而是在红尘中修这颗‘不动心’——遇顺境不喜,遇逆境不悲,如明镜照物,来则应,去则不留。”

法师将“悲”与“寂”的关系比作灯与油:“悲是灯,照破众生无明;寂是油,令灯不灭,无悲之寂,是枯寂,如死水无波,无度生之志;无寂之悲,是狂悲,如野火燎原,易生颠倒行。”他劝诫信众:每日晨起,观想众生皆在苦海,发愿度之,是悲;晚间静坐,观照呼吸,念起不随,是寂。“悲寂相融,方能悲而不乱,寂而不枯。”

悲寂法师讲法

为使信众更易理解,法师列出下表:

法义关键词 核心阐释 实践方法
慈悲 见苦知苦,生利他心 每日做一件小事:帮父母做饭,助同事解难
无常观 诸法迁流,无住为本 道遇得失,默念“此事终将过去”
正念 念住当下,不追过往不虑未来 饭食时只观饭香,行走时只觉脚底
因果 善因善果,恶因恶果 行善后不张扬,犯错后不推诿

“修行不在庙堂高远,在日用间。”法师合十,“愿诸位以悲心待人,以寂心待己,悲智双运,自利利他。”

FAQs
问:法师,如何在家庭中修悲心?家人不理解时反而生烦恼,如何平衡?
:家庭是道场,修悲心先从“不评判”开始——家人不理解时,先观自己是否强加观点,再想“他亦被业力束缚,心同此苦”,烦恼起时,默念“愿他离苦”,而非“他应理解”,悲心不是妥协,是理解后的包容,如大地载物,不择净秽。

悲寂法师讲法

问:工作忙碌,总觉时间不够修“寂”,如何抽空?
:“寂”不在时长,在质量,每日五分钟“正念呼吸”:坐定,闭目,数呼吸一至十,数错则从头始,工作时,遇急事先停三秒,观呼吸一次,再行动,碎片时间可“观心”:看念头来去,如看云卷云舒,不跟随、不执着,便是修寂。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