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镜佛教

释赵雄法师

释赵雄法师是当代佛教界德高望重的僧人,以其深厚的佛学造诣、严谨的修行态度和慈悲的济世情怀,在信众中享有崇高声誉,他俗家姓名赵雄,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的一个佛教家庭,自幼受家庭熏陶,对佛法心生向往,18岁时,他于江苏镇江金山寺礼上果下庆老和尚剃度出家,法号“演雄”,后因弘法需要,更名为“赵雄”,取“雄健弘法”之意,出家后,法师先后依止过多位高僧大德,系统学习显密教义,尤其精通《法华经》《华严经》《楞严经》等大乘经典,其修行风格强调“解行并重”,既注重教理研习,又注重实修实证。

释赵雄法师

在修行历程中,释赵雄法师曾三次入山闭关,总计长达十余年,第一次闭关是在25岁,于浙江天台山国清寺,为期三年,期间精研《大智度论》,奠定坚实的佛学理论基础;第二次闭关是在40岁,于四川峨眉山万年寺,专修禅观,深得止观法门精髓;第三次闭关是在55岁,于西藏扎什伦布寺,学习藏传佛教格鲁派教义,融合汉传佛教与藏传佛教的修行体系,形成独特的弘法风格,闭关期间,法师每日坚持早晚课诵、坐禅诵经,过着极为简朴的生活,常以“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自勉,其精进修行之心感化了不少同参道友。

弘法事业方面,释赵雄法师秉持“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的理念,积极投身于佛教文化传播与社会慈善事业,1998年,他出任江苏苏州寒山寺方丈,任职期间,不仅修复了寺内古建筑,还创办了“寒山寺佛学培训班”,免费为信众和青年僧人讲授佛法,至今已培养学员千余人,2005年,法师又牵头成立“赵雄慈善基金会”,募集资金用于助学、助医、救灾等公益事业,累计捐赠善款超过千万元,惠及全国十多个省份的贫困地区,他还多次应邀赴东南亚、欧美等地讲经弘法,将中国佛教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增进了不同文化背景人们对佛教的理解与尊重。

在思想特色上,释赵雄法师强调“人间佛教”的现代诠释,主张佛法应与现代社会相适应,与当代人心相契合,他常说:“佛法不是迷信,而是智慧的生活指南,它告诉我们如何面对烦恼、如何净化心灵、如何利益他人。”法师的讲经深入浅出,善用比喻,将深奥的佛理融入日常生活的实例中,深受听众欢迎,他的著作《赵雄法师讲法华经》《禅与人生智慧》等,已成为佛学爱好者的必读书目,书中既有对经典的精准阐释,也有对现代人生问题的深刻洞察,体现了法师“契理契机”的弘法智慧。

释赵雄法师

为更清晰展现释赵雄法师的弘法轨迹,特整理其重要年表如下:

年份 事件
1982年 于江苏镇江金山寺出家,师从上果下庆老和尚
1990年 入浙江天台山国清寺首次闭关,为期三年
1998年 出任苏州寒山寺方丈,启动寺院修复与佛学教育
2005年 成立“赵雄慈善基金会”,全面开展社会慈善事业
2010年 入四川峨眉山万年寺第二次闭关,专修禅观
2015年 赴西藏扎什伦布寺学习藏传佛教,融合汉藏教义
2020年 出版《禅与人生智慧》,引发社会各界对佛教智慧的广泛关注

释赵雄法师不仅是一位修行精进的出家人,更是一位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佛教领袖,他始终以“利乐有情”为己任,通过讲经弘法、慈善公益、文化传承等多种方式,践行着菩萨道的精神,他的言行举止,无不体现着佛教的慈悲与智慧,为当代佛教界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也引导着无数人在佛法中找到心灵的归宿与人生的方向。

相关问答FAQs
问:释赵雄法师的修行理念是什么?
答:释赵雄法师的修行理念可概括为“解行并重,悲智双运”,他强调“解”是基础,需深入经教,明佛法义理;“行”是关键,要将佛法落实于日常生活,断恶修善,以“悲”为怀,慈悲济世,利益众生;以“智”为导,破除无明,觉悟人生,他认为修行不是脱离社会,而是在家庭、工作、社会中历事炼心,将烦恼转化为菩提,最终实现自利利他的目标。

释赵雄法师

问:释赵雄法师对当代佛教青年有哪些启示?
答:释赵雄法师对当代佛教青年的启示主要有三点:一是树立正信,破除迷信,以理性态度学习佛法,明辨是非;二是注重实修,避免空谈,将佛法智慧融入生活,在应对烦恼中增长定力;三是承担社会责任,践行“人间佛教”,积极参与慈善公益、文化传承等活动,以自身行动诠释佛教的价值,法师常鼓励青年僧人“以戒为师,以法为依”,在新时代背景下,为佛教的传承与发展贡献力量。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