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镜佛教

2015江苏佛教,在传承与发展中呈现哪些新特点与启示?

江苏佛教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作为中国佛教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自古以来高僧辈出、宗派林立,栖霞寺、灵谷寺、寒山寺等古刹名蓝蜚声海内外,2015年,作为“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江苏佛教界在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传承优秀佛教文化、服务社会公益等方面积极作为,呈现出健康有序、和谐发展的良好态势,既延续了千年文脉,又在新时代背景下展现出新的活力与担当。

2015江苏佛教

重要法会与宗教活动:庄严如法,凝聚信仰力量

2015年,江苏佛教界围绕重要宗教节日、传统节日及佛教纪念日,举办了一系列如法庄严的法会活动,既满足了信教群众的宗教需求,也强化了佛教文化的传播效应。

春节期间,全省各大寺院普遍举行新春祈福法会,除夕夜的“新年听钟声”活动尤为突出,苏州寒山寺延续百年传统,举办“乙未年新年祈福听钟声”活动,来自海内外的万余名信众齐聚寺内,在108响悠扬钟声中迎接新年,祈愿世界和平、国泰民安,活动期间,寺院还设置了“写春联赠福”“慈善义卖”等环节,将佛教慈悲精神与民俗文化相结合,现场氛围热烈而温馨。

春季是佛教重要节日密集的时期,栖霞寺作为“律宗第一名山”,于3月举行“传授三坛大戒法会”,来自全国各地的200余名新戒子齐聚栖霞,依止律仪,完成沙弥、比丘、菩萨戒的三次受戒仪式,展现了汉传佛教戒律传承的庄严性,镇江金山寺举办“梁皇宝法会”,通过诵经、拜忏、供佛等仪式,追怀梁武帝夫人郗氏,弘扬因果慈悲思想,每日参与信众逾千人次。

秋季,南京牛首山佛顶宫落成成为佛教界盛事,作为世界佛教界奉献的宏伟工程,牛首山佛顶宫以供奉释迦牟尼佛顶骨舍利为核心,于2015年10月举行“佛顶骨舍利瞻礼祈福法会”,来自两岸四地及东南亚、日韩等地的高僧大德、信众代表齐聚南京,共同见证这一历史时刻,法会期间,举行了舍利安奉仪式、万人诵经法会、“佛教与和平”主题论坛等活动,不仅提升了江苏佛教的国际影响力,也推动了佛教文化在当代的创新表达。

寺院建设与文化保护:守护文脉,焕新古刹生机

2015年,江苏佛教界在寺院建设与文化保护方面注重“修旧如旧”与功能提升相结合,既保护了古建筑的历史风貌,也完善了宗教活动场所的服务功能。

在南京,栖霞寺的“千佛崖石窟保护工程”取得阶段性进展,栖霞寺千佛崖始凿于南朝,是中国石窟艺术的重要遗存,部分造像因风化侵蚀存在损坏,2015年,寺院联合文物部门启动保护工程,采用数字化扫描、微裂缝修补、表面防护等技术,对50余尊核心造像进行修复,同时建设了“栖霞石窟艺术博物馆”,通过实物、影像、多媒体等形式展示石窟历史与艺术价值,让千年文化遗产“活起来”。

苏州西园寺在保持明清古建筑格局的基础上,推进“生态寺院”建设,寺院内广植绿树花卉,打造“禅意花园”,并将传统园林建筑与佛教文化展示相结合,在戒幢律寺内增设“佛教文化长廊”,通过图文、雕塑等形式介绍汉传佛教的历史与宗派特色,西园寺还开设“素食文化体验日”,推广健康素食理念,吸引了大量市民与游客参与,成为佛教文化与现代生活融合的典范。

2015江苏佛教

镇江定慧寺则以“千年古刹,文化重兴”为目标,2015年完成了大雄宝殿的落成庆典,该殿始建于东晋,历经多次毁损与修复,此次重建严格遵循宋代建筑风格,采用木构架与歇山顶工艺,殿内供奉的释迦牟尼佛像高9.3米,由整株香樟木雕琢而成,庄严殊胜,寺院还定期举办“定慧讲坛”,邀请高僧大德、专家学者讲经说法,内容涵盖佛学义理、哲学、心理学等领域,为信众提供精神滋养。

公益慈善与社会服务:慈悲济世,践行菩萨道行

江苏佛教界始终秉持“慈悲济世、利乐有情”的优良传统,2015年在扶贫济困、医疗援助、教育支持等领域开展了一系列公益慈善活动,彰显了佛教的社会责任。

由江苏省佛教协会发起的“江苏佛教慈善周”于5月启动,全省13个市的主要佛教团体同步开展活动,南京栖霞寺、苏州寒山寺、无锡祥符寺等寺院设立慈善捐赠点,募集善款用于资助贫困学生、帮扶孤寡老人,据统计,2015年江苏佛教界共募集慈善款物超过1200万元,惠及困难群众5万余人。“爱心助学”项目资助了苏北、苏中地区的800名贫困学生,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情暖夕阳”项目则为南京、苏州等地的养老院送去生活物资与医疗服务,组织僧众为老人提供心理疏导。

在突发灾害救助方面,江苏佛教界迅速响应,2015年6月,四川部分地区遭遇洪涝灾害,江苏省佛教协会立即向全省佛教界发出倡议,募集救灾款物300余万元,用于灾区重建与灾民安置,常州天宁寺、扬州大明寺等寺院还长期开展“义诊进社区”活动,组织医务志愿者为居民提供免费体检、健康咨询,将佛教的慈悲精神转化为具体的社会行动。

佛教文化普及也是公益服务的重要方向,2015年暑假,江苏佛学院栖霞山分院举办“青少年佛学夏令营”,来自全省各地的200余名青少年参与其中,通过禅修体验、国学经典诵读、传统文化课程等活动,培养孩子们的道德修养与文化认同,类似的夏令营活动在镇江金山寺、徐州兴化寺等寺院也相继举办,成为佛教界培养青少年正信正念的重要平台。

佛教文化与教育交流:传承创新,促进文明互鉴

2015年,江苏佛教界在文化交流、人才培养、学术研究等方面积极探索,推动佛教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展,同时加强了与国际佛教界的友好往来。

在学术领域,江苏省佛教协会与南京大学宗教文化研究院联合举办“佛教与当代社会”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高校、研究机构的100余名专家学者围绕“佛教的现代转化”“佛教与生态文明建设”等议题展开研讨,发表论文50余篇,为佛教在当代社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苏州西园寺戒幢佛学研究所编辑出版的《戒幢佛学》年刊,收录了多篇高质量的佛学研究论文,成为国内佛教界的重要学术刊物。

2015江苏佛教

人才培养方面,江苏佛学院持续推进规范化办学,栖霞山分院、寒山学院、金山学院等分院根据自身宗派特色,设置戒律、净土、天台等课程,同时加强现代管理、心理学等通识教育,培养既懂佛学义理又具备现代视野的僧才,2015年,学院共有在校学僧300余人,毕业生多分配至全省各寺院担任执事或弘法工作,为江苏佛教的可持续发展储备了人才。

国际交流方面,江苏佛教界迎来多批海外访团,5月,日本镰仓圆觉寺访华团到访南京栖霞寺,双方就禅宗文化交流、寺院管理等进行座谈,并签署了《友好寺院协议书》,约定定期开展僧团互访、禅修体验等活动,10月,韩国佛教代表团参拜牛首山佛顶宫,就佛顶骨舍利的供奉、文化传播等议题进行交流,进一步增进了中韩两国佛教界的友好关系。

2015年江苏部分重要寺院主要活动概览

寺院名称 活动名称 时间
南京栖霞寺 传授三坛大戒法会 3月 来自全国200余名新戒子受戒,弘扬律宗传承
苏州寒山寺 乙未年新年祈福听钟声 2月(除夕) 万余名信众参与108响钟声祈福,结合春联赠福、慈善义卖
南京牛首山佛顶宫 佛顶骨舍利瞻礼祈福法会 10月 两岸四地及东南亚高僧齐聚,举行舍利安奉、万人诵经、佛教与和平论坛
镇江金山寺 梁皇宝法会 4月 诵经拜忏弘扬因果思想,日均参与信众千余人
苏州西园寺 “生态寺院”建设暨素食文化体验日 5-10月 打造禅意花园,开设素食体验日,推广健康生活理念
常州天宁寺 “义诊进社区”公益行动 全年 组织医务志愿者为居民提供免费体检与健康咨询,每月开展2-3次

相关问答FAQs

问:2015年江苏佛教界在公益慈善方面有哪些重要举措?取得了哪些成效?
答:2015年江苏佛教界以“江苏佛教慈善周”为载体,开展了系列公益项目:一是“爱心助学”,资助苏北、苏中800名贫困学生;二是“情暖夕阳”,为养老院送去物资与医疗服务;三是灾害救助,为四川洪涝灾区捐赠款物300余万元,全年共募集善款超1200万元,惠及困难群众5万余人,同时通过“义诊进社区”“素食文化日”等活动,将慈善延伸至日常服务,践行了佛教“慈悲济世”的理念。

问:2015年江苏佛教在文化保护与创新方面有哪些亮点?
答:2015年江苏佛教文化保护与创新呈现两大亮点:一是文物保护工程取得进展,如栖霞寺“千佛崖石窟保护工程”采用数字化技术修复造像,并建成石窟艺术博物馆,让千年文化遗产活起来;二是文化传承与时代融合,如苏州西园寺打造“生态寺院”,结合传统园林与禅意文化;牛首山佛顶宫通过“佛顶骨舍利瞻礼法会”“佛教与和平论坛”等活动,将佛教文化与现代科技、国际交流相结合,提升了佛教文化的当代影响力。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