溧水佛教协会自成立以来,始终秉持“爱国爱教、团结进步、服务社会、利益众生”的宗旨,在溧水区宗教事务部门的指导下,团结带领全区佛教界人士及信教群众,积极开展教务活动、慈善公益、文化传承等工作,为促进地方宗教和睦、社会和谐与文化繁荣作出了积极贡献。
协会的组织架构完善,在会长领导下设有副会长、秘书长及多个职能部门,具体分工明确,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开展,教务部负责全区寺院教务管理、教职人员资格认定与培训,规范宗教活动场所日常运作;慈善部统筹公益项目,组织信众开展扶贫济困、助学助老等爱心活动;文化部则致力于佛教文化研究与传播,通过举办讲座、展览等形式,挖掘溧水佛教历史文化内涵,推动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融合,各部门协同合作,形成了“教务为基、慈善为本、文化为魂”的工作格局。
在慈善公益方面,协会始终践行佛教“慈悲济世”的教义,常态化开展“爱心助学”“寒冬送暖”等品牌项目,近年来,累计资助困难学生200余人次,发放助学金30余万元;为孤寡老人、残障人士等群体提供生活物资援助500余次,折合人民币超20万元;在疫情防控、防汛救灾等特殊时期,协会第一时间组织信众捐款捐物,累计筹集善款及物资价值15万元,彰显了佛教界的社会责任与担当,协会还积极参与生态环保活动,倡导“绿色寺院”建设,推动信众树立低碳生活理念,助力溧水生态文明建设。
文化传承是协会工作的另一重要抓手,溧水历史悠久,佛教文化底蕴深厚,境内无想寺、觉城寺等古刹遗迹见证了千年文脉,协会联合地方文化部门,对古寺历史文献进行整理研究,编撰《溧水佛教文化志》,系统梳理了溧水佛教的发展脉络,定期举办“佛教文化周”“佛学经典诵读会”等活动,邀请专家学者授课,为信众及市民搭建了解佛教文化的平台,协会还注重佛教艺术传播,通过书法、绘画、摄影等展览形式,展现佛教文化的独特魅力,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互鉴。
为规范寺院管理,提升服务水平,协会制定了《溧水区佛教活动场所管理办法》,对各寺院的消防安全、卫生管理、文物保护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并定期组织检查督导,确保宗教活动场所安全有序,协会重视教职人员队伍建设,通过举办教职人员培训班、学习交流会等,提升其宗教学识与综合素质,引导他们成为政治上靠得住、宗教上有造诣、品德上能服众、关键时起作用的合格人才。
多年来,溧水佛教协会凭借扎实的工作成效,先后荣获“溧水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南京市公益慈善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协会将继续高举爱国爱教旗帜,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在服务社会、利益众生的道路上砥砺前行,为推动溧水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相关问答FAQs
Q1:溧水佛教协会如何确保慈善项目的透明度与实效性?
A1:溧水佛教协会建立了完善的慈善项目管理机制,所有项目均需经过前期调研、立项审批、过程监督、成果评估四个环节,资金使用实行专款专用,定期通过协会官网、微信公众号及寺院公告栏公示收支明细,接受信众与社会监督,协会与区慈善总会、民政局等部门保持密切沟通,确保项目精准对接需求,例如助学项目通过学校摸排困难学生名单,助老项目联合社区精准定位帮扶对象,切实保障慈善资源落到实处。
Q2:溧水佛教协会在推动佛教中国化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
A2:协会主要通过三个方面推动佛教中国化:一是加强思想引领,组织教职人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宗教工作的重要论述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佛教教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合;二是挖掘本土文化,结合溧水地方历史,在讲经说法中融入“家国情怀”“孝亲感恩”等中华文化理念,编写符合时代需求的讲义;三是创新弘法形式,利用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平台,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传播佛教文化,让信众在实践中感受佛教的中国化表达,如“绿色寺院”建设将“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传统教义与现代环保理念相结合。